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平卧至斜升,直立部分高40-50厘米,直径1-2毫米,节上密被白色髯毛。叶鞘疏生疣毛;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上缘撕裂状;叶片线形,长可达12厘米,宽可达1厘米,两面被疏毛。总状花序2(偶见3-4)枚孪生于秆顶,开花时常互相分离,长5-7厘米或更短;总状花序轴节间和小穗柄的棱上均有长 纤毛。无柄小穗倒卵状矩圆形,第一颖革质,长4-5毫米,先端具2齿,两侧上部有阔翅,边缘有短纤毛,背面上部具5-7脉,下部光滑无毛;第二颖较薄,舟形,等长于第一颖,下部光滑,上部具脊和窄翅,先端渐尖,边缘有纤毛;第一小花雄性,外稃纸质,脉不明显,先端渐尖;第二小花两性,外稃较短,先端2深裂至中部,裂齿间着生芒;芒在中部膝曲;子房无毛,柱头紫色,长约2毫米。有柄小穗具膝曲芒。花果期夏秋季。细胞染色体:2n=20,40。[1]
![]() |
![]() |
![]() |
![]() |
产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多生于山坡草丛中和路旁及旷野草地。印度、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分布。[1]
本种分布广泛,形态性状变异幅度甚大,地方性种群甚多,种下分类需待拥有足够的标本材料(特别是国外的)之后再进行为宜。[1]
适应性强。在湿润肥沃的铁质砖红壤性土、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砖红壤及山 地黄壤上生长良好。对盐碱土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喜高温多雨气候,生长旺季为夏季,最适生长温度为32~35℃。能忍耐临时性水淹,但不耐干旱。纤毛鸭嘴草为短日照植物,在部分荫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主要靠根茎蔓延,自然条件下,6~7月开始开花,10~12月种子成熟。种子休眠期为9~10个月。纤毛鸭嘴草幼苗活性强,特别是在瘠薄的地方,其幼苗比其他杂草生长旺盛。抽穗期茎叶比例为1∶1.25。
![]() |
![]() |
![]() |
![]() |
抽穗前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牛、羊喜食。但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其营养价值随之降低。生长3、6、8周的鲜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7.01%。I. Rugosum Salisb.Var.Segetum (Trin.) Hack.(Segetal Duck-beak)多年生丛生型中生禾草。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及广西等地。生于丘陵山坡或平原草地。多为伴生种,少成片生长。牛、马、羊喜食。四川产,茎叶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8.56%,属放牧刈割两用型良等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