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镇

三郎镇

人口 15640人(2017)
中文名 三郎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行政代码 510184
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邮政区码 611241
目录导航

概况

位于崇州市西北部,地处山区与坝区交接地带,东与街子镇为邻,南与怀远镇相接,西与万家镇相连,北面与都江堰市、汶川县接壤。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境西北有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大(邑)三(河)公路过境,旅游专用公路直达九龙沟山门。[1]

沿革

1940年置三郎镇,1941年改乡,1956年更名和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和平乡,1992年1月改为三郎镇。1996年,面积95.2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天国、玉泉、欢喜、三台、益善、红纸、茶园、甘河、化成、凤鸣、翠围11个行政村和玉泉街居委会。 2000年?,全镇面积104.18平方千米,总人口15100人,辖天国、玉泉、欢喜、三台、益善、红纸、茶园、甘河、化成、凤鸣、翠围等11个村及玉泉居委会,镇政府驻地三郎场镇,距市区28千米。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510184108:~001 121和平社区 ~201 220天国村 ~203 122欢喜村 ~204 122三台村 ~205 220益善村 ~206 220红纸村 ~207 220茶园村 ~210 220凤鸣村[1]

三郎镇,因场镇有三郎殿得名。元朝称大栅镇,明属清泉乡,大乐乡,清末属怀远镇。1941年改为三郎乡。1953年分为三郎、和平两乡。1956年两乡合并为和平乡。1959年1月,和平、双河(今上元)、街子三乡合并,成立上元公社。1991年12月,撤乡建镇为三郎镇。

三郎镇九龙沟山门三郎镇九龙沟山门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三郎镇。[2]

人文地理

三郎镇三郎镇三郎镇,因场镇有三郎殿得名。历史近千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游居在此多年,镇内有九龙寺、大明寺、千佛山等多处历史文化景点遗迹,被列为省市旅游发展重点镇。三郎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处于山区与坝区交接地带,东与街子镇为邻,南与怀远镇相连,西与万家镇、苟家乡相连,北面与都江堰两河乡、汶川县白石乡接壤,辖区内有省级著名风景旅游区——九龙沟。三郎镇镇域面积85.12平方千米。山区山势陡峭,海拔在680-2680米之间,从平原拔地而起,形成峰弯无数,山间溪谷纵横。干五里河横贯全境,其水源分别出自令牌山和六顶山,全长27公里,镇境内长21公里。三郎镇辖7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分别为天国、欢喜、三台、益善、红纸、茶园、凤鸣村和和平社区,总人口15640人(2017)。政府办公大楼位于天国村5组,距崇州市区27公里。

川西旅游环线穿境而过,境内有至九龙沟旅游专线、三古路、三化路、三茶路等旅游专线。

乡镇企业有电站、竹木制品厂、衡器厂、消防器材厂等。农业优势产品有:川芎苓种、茶、棕、漆、水果等。内有自来水供水设备和医院、邮电所、光纤电视、文化站、程控电话等设施;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三所,幼儿园一所。[3]

三郎镇樱花基地

2014年4月,天气晴好,来自重庆的20余名团队游客慕名前往崇州三郎镇樱花基地,着实享受了一番免费的樱花盛宴。这可能是成都赏花季进入尾声后,最后的赏花好去处了。而与此同时,记者从三郎镇政府获悉,该樱花基地虽然一直处于低调运行之中,但其美誉却在游客的口耳相传中声名省内外,该镇正全力规划,谋划转型升级之路,未来将打造成3A景区,成名副其实的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樱花种植观光基地。

据三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郎镇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陆续引进日本等地的樱花种植,之后,以三郎镇茶园村为核心区的樱花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主要分布在三郎镇茶园村、三台村和凤鸣村黄泥沟一带,现已达到2.5万余亩,涉及多个乡村,仅花苗年销售产值已经过亿元,远销山东、上海、海南等地。[3]

气候条件

三郎镇三郎镇三郎镇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5℃,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4℃,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4℃,夏季平均气温比青城山景区低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年平均日照1000小时以上,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植被覆盖率90%以上,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

三郎镇境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植被良好,种群完整,垂直分布明显,乔木、灌木、针叶林、阔叶林皆有,有63科200余种之多。

珍贵树木有红豆杉、冷杉、珙桐、罗汉松、紫檀、银杏、楠木、黄杨等,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九龙沟景区更有高山杜鹃林,每年时值杜鹃开放,成片的杜鹃花美不胜收。茶园村千亩茶园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竹类主要有茨竹、箭竹、荆竹、斑竹、甜竹、苦竹、刺茨竹、龙竹、拐杖竹、牛尾竹、白葭竹、实心竹和楠竹等,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笋更是属山中珍品。

药材有木通(血通、花通、槐通、铁通)、块头(俗称山乌龟)、黄柏、厚朴、山枝子、金银花、扈柄子、泥槟子、鼻流、乌子、何首乌、刺黄苓、水黄连、黄连、瓜蒌、木鼻、山药根,香符、陈艾、青藕、车前子、过路黄、紫苏、野海椒、内寄生包、蛇蜕、山药、牛膀子、鱼腥草、藿香、泽兰、虎耳草、铁扁担、二郎箭、牵牛草、土花椒、半夏、左转藤、白艿、母猪藤、地骨皮、鸡虱草、鸡血藤、梅子等四十余个品种。还有天麻、三七等名贵药材。

自然资源

三郎镇三郎镇三郎镇山区面积占95%,山势陡峭,山间溪谷纵横。最高峰大崩槽老顶,海拔高达2591米,其余萧家山、令牌石等海拔在680--2000米之间。干五里河自西北向东南纵穿全境。三郎镇农业分为种养植业和林业两部份,林业管护面积7500公顷,退耕还林3400亩,森林覆盖率85%。在种养植方面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培养和扶持专业大户,走基地加农户的路子。镇党委、政府依据各村实际,指导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已建成:玉米制种基地400亩、川芎苓种基地1000亩、淡季蔬菜基地2000余亩(主要有鲜豌豆基地800亩,蒜苔、海椒基地500亩,并套种洋葱、扎耳根、土儿瓜、黄瓜等蔬菜)、茶叶生产基地1500余亩(年产茶叶7万余斤)、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200亩、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竹笋基地8000余亩等。以点带面,带动全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全镇约存栏7000头。

由于三郎镇全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少风霜而湿润多雨,具有完整的植被,层次分明,四季色彩丰富斑斓,更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环境极佳。三郎镇境内负氧离子含量是大都市的二千倍以上,是一处偌大的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对人体的益处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它的益处最根本在于“洗肺”。

经济状况

2005年三郎镇国内生产总值19354万元,农业增加值4430万元,人平年纯收入4000元左右。三郎镇经济发展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镇进行了综合规划,使三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优化。

第三产业

三郎镇三郎镇依托省级旅游风景区九龙沟,三郎镇“农家乐”发展迅速。2008年全镇“农家乐”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农家乐”26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和平社区、欢喜村、益善村、红纸村一带,大大带动了这几个村的经济发展,使“农家乐”经济成为三郎镇的特色产业。“农家乐”的发展解决了三郎镇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的就业,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达1000元左右。

九龙沟漂流

位置:三郎镇里

三郎镇漂流三郎镇漂流

党政建设

2007年12月19日下午,三郎镇在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2007年工作思路交流会,全体镇村干部参加了会议。

三郎镇三郎镇会上,首先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对自己分管工作思路进行了讲解,提出了在新一年里工作突破的措施;7个村和1个社区分别对2007年工作进行了小结,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对2008年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最后,党委书记杨德明同志对镇党政班子成员工作思路和各村(社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点评,希望各位干部在新的一年里,抢抓机遇,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使三郎镇社会和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杨书记还传达了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精神,对市委的新发展思路进行了讲解;围绕市委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三郎镇2008年的工作思路,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了各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对当前的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提出了依托三郎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括生态优势,交通优势,特产优势,空间优势和后发优势,加之龙门山脉的发展战略的千载难逢发展机遇,利用好三郎镇自身特色,包括旅游特色,林竹特色和文化特色,将三郎镇建成以旅游文化休闲为主的蜀山小镇。在做好老场镇拆迁和新场镇建设的同时,结合三郎镇宗教文化,贵妃传说,山水文化,整合资源对外开放,利用好成都传媒集团的融入,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努力促进三个转化,即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化,潜在优势向实在优势转化,农林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化,实现三郎镇经济增长,农民致富,社会发展三个结果的战略发展思路。

文化名胜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直接孕育的产物,是人与物的审美关系的一种物化形式。境内历史多宗教寺院;而山区农民的生活起居,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道旅游风景线。

三郎镇三郎镇旅游,必观名山。“天下名山僧占多”,“山为地之胜、寺为山之胜”,境内历史上多寺院道观。境内名胜古迹有始建于隋代的大明寺(即化成院)陆游任蜀州通判时曾游此地,留有“孤塔插空记,双楠当夏寒”之诗句,双楠至今犹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沟,九龙沟原名龙石岩,是干五里河的西源,两岸壁立千仞,葱郁青翠,飞瀑流泉,令人陶醉,夏季凉爽,与十几公里之隔的平原温差5度以上,是旅游消夏避暑的理想去处。还有保存完好的千佛山摩崖造像,雕梁画栋的九龙寺(原名蒋家庵)殿宇,古柏森森,暮鼓晨钟的深山古寺。众多的民间传说更为三郎镇增添几多神秘的底蕴,例如玄奘取经留下的石碑、唐代杨贵妃的墓葬、李冰之子三郎治水等。

以科学的规划为基础;以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依托;以发展旅游(农家乐)经济为重点;以发展小集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