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

中文名 预制混凝土
应用领域 建筑工程、桥梁工程、装饰领域
特点 成本低、韧性好、样式多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预制混凝土预制混凝土(5)        预制混凝土在别处浇制而非在最后的施工现场。不同尺寸、形状的预制混凝土都可采用纤维增强其可靠性及开裂后的韧性。  近年来,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繁多的样式、重量加上出色的挠曲强度和性能,使其在路障、储水池、外墙、建筑和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预制混凝土能加快住宅产业化速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构建

     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是实现主体结构预制的基础。

特点

1、结构性能良好,采用工厂化制作能有效保证结构力学性,离散性小。

2、施工速度快,产品质量好,表面光洁度高,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效果,使结构与建筑统一协调。

3、工厂化生产节能,有利于环保,降低现场施工的噪音。

4、防火性能好。

5、结构的整体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

工艺

       在经过制备、组装、清理并涂刷过隔离剂的模板内安装钢筋和预埋件后,即可进行构件的成型。成型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模机组流水工艺

 生产线一般建在厂房内,适合生产板类构件,如民用建筑的楼板、墙板、阳台板、楼梯段,工业建筑的屋面板等。在模内布筋后,用吊车将模板吊至指定工位,利用浇灌机往模内灌筑混凝土,经振动梁(或振动台)振动成型后,再用吊车将模板连同成型好的构件送去养护。这种工艺的特点是主要机械设备相对固定,模板借助吊车的吊运,在移动过程中完成构件的成型。

平模传送流水工艺

 生产线一般建在厂房内,适合生产较大型的板类构件,如大楼板、内外墙板等。在生产线上,按工艺要求依次设置若干操作工位。模板自身装有行走轮或借助辊道传送,不需吊车即可移动,在沿生产线行走过程中完成各道工序,然后将已成型的构件连同钢模送进养护窑。这种工艺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也高,可连续循环作业,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平模传送流水工艺有两种布局,一是将养护窑建在和作业线平行的一侧,构成平面循环;一是将作业线设在养护窑的顶部,形成立体循环。

固定平模工艺

 特点是模板固定不动,在一个位置上完成构件成型的各道工序。较先进的生产线设置有各种机械如混凝土浇灌机、振捣器、抹面机等。这种工艺一般采用上振动成型、热模养护。当构件达到起吊强度时脱模,也可借助专用机械使模板倾斜,然后用吊车将构件脱模。

立模工艺

 特点是模板垂直使用,并具有多种功能。模板是箱体,腔内可通入蒸汽,侧模装有振动设备。从模板上方分层灌筑混凝土后,即可分层振动成型。与平模工艺比较,可节约生产用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构件的两个表面同样平整,通常用于生产外形比较简单而又要求两面平整的构件,如内墙板、楼梯段等。

 立模通常成组组合使用,称成组立模,可同时生产多块构件。每块立模板均装有行走轮。能以上悬或下行方式作水平移动,以满足拆模、清模、布筋、支模等工序的操作需要。

长线台座工艺

  适用于露天生产厚度较小的构件和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如空心楼板、槽形板、T形板、双T板、工形板、小桩、小柱等。台座一般长100~180米,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灌筑而成。在台座上,传统的做法是按构件的种类和规格现支模板进行构件的单层或叠层生产,或采用快速脱模的方法生产较大的梁、柱类构件。70年代中期,长线台座工艺发展了两种新设备──拉模和挤压机。辅助设备有张拉钢丝的卷扬机、龙门式起重机、混凝土输送车、混凝土切割机等。钢丝经张拉后,使用拉模在台座上生产空心楼板、桩、桁条等构件。拉模装配简易,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节约木材。拉模因无需昂贵的切割锯片,在中国已广泛采用。挤压机的类型很多,主要用于生产空心楼板、小梁、柱等构件。挤压机安放在预应力钢丝上,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沿台座纵向行进,边滑行边灌筑边振动加压,形成一条混凝土板带,然后按构件要求的长度切割成材。这种工艺具有投资少,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已在中国部分省市采用。

压力成型法

    预制混凝土构件工艺的新发展。特点是不用振动成型,可以消除噪声。如荷兰、联邦德国、美国采用的滚压法,混凝土用浇灌机灌入钢模后,用滚压机碾实,经过压缩的板材进入隧道窑内养护。又如英国采用大型滚压机生产墙板的压轧法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