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一中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其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南云学堂。1939年9月更名为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始为现名。1999年晋升湖南省重点中学行列,2004年被湖南省评为省示范性中学。
学校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占地306亩,坐落在攸县城东,绵延在米水之滨,龟峰之畔,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树木葱笼,绿草茵茵,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绿化面积达80%以上,是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现有46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2944人。现有专任教师143人,其中高级教师43人,一级教师73人,特级教师2人,研究生毕业和在读研究生2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5人,市县学科带头人7人,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设备优良。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科教楼、体艺楼、学生公寓、400米运动场、图书馆、闭路电视双向控制教学系统、教学检查与考试电子监控系统、多媒体中心教室、语音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电脑房以及不断增添和创新的足够的教学软件,2004年8月全体任课教师已配备笔记本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校园网初步形成。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下期又成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一切为了祖国美好未来”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志存高远的进取精神,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坚持德育为首,形成了“有中心、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序列化”的德育工作模式,“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和“勤奋、有恒、好学、多思”的学风倍受社会赞誉。学校突出教学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工作格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严谨、博学、创新、奉献”的教风自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连年稳居株洲市省市示范性中学前列。2005年高考中,我校学生单新宁同学勇夺株洲市理科头名。近几年有王志高、尹湘毅、刘康勇、李金霖、尹凌斌、陈楠、洪望晋、单新宁等多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参加学科、体艺、“三小”等竞赛活动,有112人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张凯锋同学的停电自锁开关和龙雪平同学的新型试电笔获国家专利;学校输送的体育运动员参加国际或国家级比赛有12人次夺得金牌或银牌;有5件美术作品参加国际青少年书画展并获奖。2005年,我校启动了学科奥赛教练制和科技体育特长辅导,已获初步成果。
学校实施科研兴教,质量兴校战略。承担了《中学生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等两项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还承担了多项省、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被中央教科院和省教育厅评为研究与实验的先进实验学校。
由于学校办学成绩显著,《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报》、《株洲日报》,省、市、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报道了我校近几年的办学经验、成果和办学特色。
学校设有张德光奖学基金、侯希贵教育奖励基金、涂世辉奖学基金、无相奖学基金、校长奖学基金和扶困助学基金。每年提取利息奖励成绩优异的师生和资助贫困学生。
近几年,学校又提出了“与时俱进,再展宏图,奋战三年,跻身国强”的口号,全体师生正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朝着更新更宏伟的目标——“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奋进。学校提出了“教研领跑学校工作,教育贴近学生需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战略口号,着手构建学生全方位成才的体系,向着新的目标前进。
二○○六年二月
[font color=#0000cc]一中校歌 [/font]
[font color=#0000cc][/font]
灵峰苍苍,攸水泱泱,
看我学府,人才茁壮,
承先贤之志,取俊杰之长,
承先贤之志,取俊杰之长.
理想道德,文化纪律,
四有教导永牢记,团结勤奋,
文明求实,八字校风大发扬.
①同学们,莫彷徨,勇攀登,迎难上.踏着崭新时代的激越鼓点,投身报效祖国的火热战场.
②同学们,立大志,兴华夏,做栋梁.用我们的双手捧出新的世纪,用我们智慧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