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2010年11月15号宣布,通过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了距离地球5000万光年以外的太空一个年仅30岁的黑洞,被科学家形象的比喻为“婴儿黑洞”。科学家说如果分析准确的话,这个黑洞的发现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星体大规模爆炸的过程以及黑洞的诞生,还有银河系大概有多少黑洞等等。
在1979年,天文爱好者在旋涡星系M100里发现了一颗超新星,后来被命名为SN1979C。从1995至2007年的12年间,钱德拉望远镜,美国雨燕卫星、欧洲宇航局牛顿X射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以及德国伦琴卫星观测到的数据都显示这里的一个明亮射线源一直在稳定地发射X射线。通过对这种情况的观测以及对X射线光谱和带有能量的X射线的分析,科学家认为SN1979C内的物体是一个黑洞,其正不断吸收这颗超新星以及伴星落下的物质。
NASA科学家认为,SN1979C是一个比太阳大二十倍的恒星衰落后坍塌形成的。爆炸前恒星会喷射出一些富含氢元素的表层物质,但并非其全部表层物质,这颗超新星就是典型代表。人们有时会将超新星同伽马射线爆发联系起来,但这种情况只有在爆炸的恒星已经将表层物质完全丧失后才会出现。绝大多数黑洞都是恒星的核心衰落时就形成了,这样就不会出现伽马射线爆发。而SN1979C是唯一一个人类全程见证它形成的黑洞,也是截止到2010年11月超新星爆炸能够形成黑洞的唯一的直接证据。
科学家说,这也许是第一次观察到黑洞形成的过程,这个黑洞是1979年人类发现的一颗超新星爆炸之后形成的。在1979年那颗超新星爆炸20年之后,从1995年到2007年,包括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内的多个天文台在这个超新星出现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X射线源。
天文学家推测,这就是那颗超新星爆炸之后形成的黑洞,这次的观测之所以这么引人注目是因为在这儿之前有媒体宣称,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可能宣布外星人的存在。这个消息吸引了大量的网友关注,钱德拉X射线台的官网也一度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量访问而陷入了瘫痪。
黑洞,天文学名词。所谓“黑洞”,是引力场很强的一种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
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
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黑洞引申义为无法摆脱的境遇。另有同名电视剧《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