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5)鬼针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
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 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花果期8-10月份。
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鬼针草喜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为宜。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
品种名称 | 简述 | 图片展示 |
羽叶鬼针草(学名:Bidens maximowiczianaOett.) | 羽叶鬼针草为菊科鬼针草属植物,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生于路旁及河边湿地,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 ![]() |
柳叶鬼针草(学名:Bidens cernuaL.) | 柳叶鬼针草是菊科鬼针草属的植物,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以及中国大陆多省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368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沼泽边缘、草甸以及水中。 | ![]() |
主要变种
白花鬼针草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L. var.radiataSch.-Bip.)与鬼针草的区别主要在于头状花序边缘具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白色,长5-8毫米,宽3.5-5毫米,先端钝或有缺刻。
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品种名称 | 简述 | 图片展示 |
羽叶鬼针草(学名:Bidens maximowiczianaOett.) | 羽叶鬼针草为菊科鬼针草属植物,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生于路旁及河边湿地,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 ![]() |
柳叶鬼针草(学名:Bidens cernuaL.) | 柳叶鬼针草是菊科鬼针草属的植物,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以及中国大陆多省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368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沼泽边缘、草甸以及水中。 | ![]() |
鬼针草产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鬼针草(5)鬼针草为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发芽出苗,发芽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2]
鬼针草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近年发现,该药对血压具有良好的双相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服了此药可使血压降低,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临床则多用作降压。用鬼针草降血压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性味】味甘、淡、苦,性微寒。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禁忌】孕妇忌服。
【作用】
【药用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