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下辖赵家、河外山、浦家、刘家坡、刘家、平田、彭家、大仓房、费家、街头、街子、街中、街脚、周家、陈家、麻力平等16个村民小组。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74.3亩(其中:田581.25亩,地293.05亩),人均耕地0.37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2亩,有效灌溉率为53.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4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4711.8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25亩,其中:茶园面积1725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688亩、橡胶面积0亩、核桃面积257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73亩,主要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中:新种植核桃500亩;水面面积20亩,其他面积3223.51亩。
云南省云县茶房乡茶房村村庄一角图1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554户,共有乡村人口2383人,其中男性1222人,女性1161人。其中农业人口2293人,劳动力1064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8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有2325人,布朗族19人,彝族11人、拉祜族28人。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554户通自来水,有554户通电;有4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88.45%和91.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63户,分别占总数的66.79%和47.47%。该村到乡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37辆,拖拉机42辆,摩托车177辆。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21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2户。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3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76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云南省云县茶房乡茶房中学教学楼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教师32人,距离茶房乡中学0.5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95人,其中小学生216人,中学生179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8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其中男党员44人、女党员4人。该村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茶房乡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村内有1个妇女组织,1个治安联防队。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8人。
云南省云县茶房乡茶房村村庄一角图22006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30.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4.5万元;畜牧业收入202.1万元,(其中出栏肉猪399头,肉牛53头,肉羊30头);林业收入86.2万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397.8万元;工资性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8人,在省内务工52人,到省外务工56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等,主要销售往云县县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44.5万元。该村正在发展“三树一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拥有企业2个。
2006年以来,该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048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5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37亩;人均有经济林果多少0.73亩;有51院安居房、有347个科技明白人、有2个好的发展项目、有55个以沼气为主的洁净能源;有1个党群致富联合体,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6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14条进村入社硬板路;村级建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3个,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10个,有产业发展规划2个。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农业发展总体较低;二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三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社会保障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茶房村今后的发展重点主要是增加泡核桃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000亩,养殖业方面发展牲畜1203头,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