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钉钉子精神。
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2014年7月在出席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15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16年2月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时,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屈亚)
作为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钉钉子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轻易改弦易张,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第二,要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善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第三,要建立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具有钉钉子精神的干部受到鼓励、褒奖、重用。
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给全党树立了典范。各地各部门自觉对标对表,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锲而不舍整治“四风”,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在“抓常、抓细、抓长”上动真格、出实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发扬”钉钉子精神“,要求人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政治立场,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落细,将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最终实现伟大梦想。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