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科

八角目(Magnoliales)
中文学名 八角科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八角属(Illicium)
目录导航

简介

乔木或灌木。花两性;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常5~21排成1轮。聚合瞢荚果,排成放射状的一轮,每单果具种子1枚。染色体:X=13、14。

本科植物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内酯类、苯丙本脂素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等,还富含挥发油。

分布

八角科八角科(5)1属约4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少数位于北美东部及中南美洲;我国产28种,分布于西南、南部至东部。约5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但主产地为中国西南部至东部,约30种。(另说:全世界约34种,我国有24种)。

用途毒性

八角茴香的果实和地枫皮的树皮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

由于八角科果实的形态相似,有的具有毒性,常混作八角茴香用而致中毒已多见报道。在毒性成分研究,早在50年代,日本学者从日本莽草中分离到莽草毒素(anisatin)。后来我国相继从野八角、闽皖八角、红茴香、大八角、红花八角等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又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新莽草毒素(neoanisatin)、新大八角素(neomajucin)、2-氧-6-去氧新莽草素(2-oxo-6-deoxyneoanisatin)、veranisatin A 和 veranisatin B等有毒成分。

八角科植物莽草

为八角科八角属植物。又名毒八角,山木蟹,大茴,红毒茴,披针叶红茴香,野八角,山八角。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端短尾尖或渐尖,基部窄楔形,全缘,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绿色,单叶互生或3~5叶聚生于枝顶。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花被片10~15片,稍肉质,外轮黄绿色,内轮深红色。聚合瞢荬10~13只,其顶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生态习性】阴性树种,喜温暖阴湿环境,以含腐殖质丰富、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为宜,有一定的耐寒性,耐修剪。

【栽培管理】 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春秋两季皆可进行移植,但以雨季移植为佳。中、小苗带宿土而大苗需带土球,因枝脆不宜定植于风口处,定植后无需特殊管理。

代表植物

八角茴香八角茴香八角(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地枫皮I. difengpi K. I. B. et K. I. M.

其它植物

八角科八角科假地枫皮、华中八角、日本莽草、中缅八角、野八角、大八角、披针叶八角、红茴香、红花八角、匙叶八角、厚皮香八角、厚叶八角、莽草、多蕊红茴香、短柱八角、白花八角、百山祖八角、大花八角、大屿八角、滇南八角、滇西八角、短梗八角、贡山八角、红毒茴、峦大八角、闽皖八角、平滑叶八角、少果八角、少药八角、四川八角、台湾八角、文山八角、西藏八角、小花八角、粤中八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