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总面积变化
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而不断扩大。自有记录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2008年的29.2平方公里。其中:
澳门填海造地澳门半岛,面积为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8%;氹仔岛面积为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4%;路环岛面积为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0%; 路氹填海区面积为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2%。 从数据显示来看:现今的澳门半岛的土地,大部分,从填海得来。随着现今配合赌场集团的建设,路环、氹仔及路氹城的填海,正使澳门的总面积,进一步扩张。自澳门主权移交中国后,由于澳门,没有固有水域。新的填海工程,需要取得中央政府的同意,加上特区政府的土地开发纪录,自2005年,成为了当地热门的政治话题。
早期填海工程
路氹城填海工程澳门沿海广泛分布浅滩,这成为澳门进行填海造地的土地资源。澳门半岛最早于1863年,填平了南湾澳督府对面之海湾。其后,分别在1866-1910年,在澳门半岛西岸的北湾和浅湾、1919-1924年在澳门半岛西岸的内港、1923-1938年澳门半岛东岸的新口岸和南湾,相继进行填海工程。这些填海造地工程,陆续形成了现时的靑洲、台山、黑沙环、祐汉、筷子基、新口岸和南湾等地区的基本形貌,同时,因开鐅,而改变了塔石山和莲峰山的地貌。
离岛方面,原氹仔,由大氹、小氹、一粒米3个小岛组成。1919年大、小氹,已填成一个岛。而路环的填海工程,进行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主要在联生货柜码头和九澳水泥厂。
南湾填海工程的成果:澳门旅游塔一带土地
路氹城填海工程(摄于2007年)
1980年代后期起,澳葡政府开展了黑沙环、新口岸和南湾、氹仔地区的填海工程。其中:南湾填海工程,于1992年7月8日,正式动工,其总面积,达175公顷,包括两个人工湖和填海陆地约1.9平方公里。同期的黑沙环新区填海工程、林茂塘填海工程、新口岸填海工程、澳门国际机场填海工程及氹仔北安填海工程,亦陆续完成。现氹仔的马场和澳门国际机场地区,亦是通过在氹仔削山填海而来。至于路环,土地总面积达三十三万平方米的联生工业村,同样,是来自填海造地得来。
路氹城填海工程
主条目:路氹城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澳门有一大型填海计划将氹仔与路环之间的大片海域填海成为陆地,形成现称的“路氹城”。
澳氹新城区填海计划
特区政府,在2006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新城区的计划。前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于2006年1月11日,介绍“澳氹新城区规划”的初步方案,分别在澳门半岛南面及东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个区域,发新城区。计划涉及面积730公顷土地,当中398公顷需要填海,预计可容纳11至12万人口,供澳门未来二十年发展。
政府,为配合酒店,及娱乐设施发展,在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下,已率先落实澳门半岛南部的填海工程,准备扩阔孙逸仙大马路,以及作计划中的澳氹海底隧道的出入口。
2009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360公顷(3.6平方公里)的澳门新城区,使澳门面积,即将达到32.8平方公里。
2017年8月14日,澳门新城是澳门重要的民生工程,填海面积达398公顷,原计划从内地进口1500万立方米海砂用于造地。日前,历经三年中国港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澳门新城填海区A区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供砂项目顺利完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