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村

团结村

目录导航

村情概况

  团结行政村国土面积17.31平方公里,隶属云南大关县上高桥乡,是上高桥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上高桥乡新民村,南邻昭通市昭阳区靖安乡,西邻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北邻上高桥乡打堡村。辖菁口、塘边、上街、中街、下街、高桥、桃园、营上、大水井、河湾子、钱家沟、山脑壳、牛舌片、左营、苗营、关寨、东门、上营、营盘、李子树、小凉山、脚迹沟、麻窝、青山、中营、黄家沟、柞房沟、陈家院子、坡脚、青龙、河边等31个村民小组。距大关县城54公里,昭阳城区43公里。现有农户987户,有乡村人口4280人,其中农业人口4280人,劳动力26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11人。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 11℃,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087亩,人均耕地1.19亩,林地7868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087亩,(旱地5087亩),人均耕地1.19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7868亩,草地201亩;荒山荒地11963亩,其他面积846亩。有煤、玉米、洋芋、肉猪、肉牛及青龙洞风景区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本自然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全村有983户,778户通自来水,205户饮用井水,205户饮水困难。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通电912户,有35户使用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3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9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50户,分别占总数的54.32%和70.19%。   

  本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通公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路面和弹石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使用集镇农贸市场,十分便利。本村共拥有农用运输车20辆,拖拉机5辆,摩托车9辆。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0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0亩。

  2007年底,本自然村已通自来水、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7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0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本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6万元,占总收入的42.91%;畜牧业收入190万元,占总收入的34.5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42头,肉牛412头,肉羊1224头,家禽4096只);无渔业收入和林业收入;第二、三产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6.54%;工资性收入88万元,占总收入的16%。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元,农民收入以玉米、洋芋、肉猪、肉牛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40人(占劳动力的20.45%),在省内务工280人,到省外务工260人。

特色产业

  本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省外。2007年种植业、养殖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8.90%。目前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商饮业。

人口卫生

  本村现有农户987户,共乡村人口4280人,其中男性 2258人,女性2022人。其中农业人口4280人,劳动力2640人。以汉族、回族为主(是汉族、回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409人,回族2596人,苗族59人。   到2007年底,享受农村低保33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无村卫生所,本村距离乡卫生院0.5公里。无公厕、垃圾集中堆放场,人畜混居的农户389户,占农户总数的39.41%。

文化教育

  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拥有小学教师16人,在校学生729人,其中小学生540人,中学生189人。距离乡中学0.5公里。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规民约、党建、民政救济、扶贫、城镇及农村低保等等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5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452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5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正筹资建设垃圾处理场。

基层组织

  建有党总支1个,党支组3个,共有党员37人,其中男党员31人、女党员6人,少数民族党员32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组成,下设菁口、塘边、上街、中街、下街、高桥、桃园、营上、大水井、河湾子、钱家沟、山脑壳、牛舌片、左营、苗营、关寨、东门、上营、营盘、李子树、小凉山、脚迹沟、麻窝、青山、中营、黄家沟、柞房沟、陈家院子、坡脚、青龙、河边等31个村民小组。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道路状况极差,晴通雨阻十分突出,通电线路老化,基础设施薄弱。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教师少,教育质量不高,群众文化素质不高。人畜共居现象突出,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大力发展加工型马铃薯1500亩,种植折耳根200亩,冷凉蔬菜500亩;壮大畜牧业,每年培育仔猪500头以上,出栏肉牛300头;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计划地输出劳务人员50名逐年递增,壮大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搞好道路维护,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争取扶贫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力争两年内,彻底解决人畜混居现象。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1269元增加到2300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