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金刚殿

护国寺金刚殿

中文名 护国寺金刚殿
地理位置 北京城内西城区护国寺大院11号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护国寺金刚殿在西城区护国寺大街11号。寺创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故宅,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厘,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门额书“大隆善护国寺”。

构造规模

  第二层殿为金刚殿;第三层殿为天王殿;第四层殿为延寿殿。东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五层殿富寿殿,东配殿为曰伽蓝殿,西配殿曰无量殿;第六层殿为千佛殿,东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垂花门后为第七层殿,是护法殿;第八层殿为功课殿;第九层为后楼菩萨殿。

  今仅存金刚殿和寺西北角的廊房以及垂花门后一层殿。寺原有石碑多已无存。过去每月初七、初八,护国寺有庙市。护国寺金刚殿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复建工作

  西城区政府今年将规划打造护国寺小吃街,复建护国寺的规划在2009年启动。2009年1月9日从西城区人代会上获悉,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复建护国寺议案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这是对2007年一项关于复建护国寺的议案的追踪审议。

  2007年,西城区14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复建护国寺,带动开发周边地区,推动什刹海保护区旧城风貌保护与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的议案。他们认为,复建护国寺不仅仅是因为护国寺的历史文物价值,还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的古都风貌保护,更是因为住在这里的居民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 提出复建护国寺议案的领衔人、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元增表示,复建护国寺是一个大项目,功能街区办公室已完成大量工作,包括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历史文献等,还成立了专家顾问组,组建了专题调研的课题组等等。按目前的进展,今年有望启动规划方案。今年西城区政府将规划打造护国寺小吃街,这应该看作是护国寺区域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预先实行的一部分。最终将护国寺大街打造成集合老字号京味小吃、手工艺品、茶馆戏楼等京城著名的传统特色商业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