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田遗址公园

八卦田遗址公园

中文名 八卦田遗址公园
开放时间 00:00-24:00
占地面积 90余亩
目录导航

八卦田景观

八卦田齐齐整整有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

八卦田历史

历史记载

八卦田遗址公园八卦田遗址公园(24)八卦田遗址曾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籍田是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八卦田古代帝皇通过神圣仪式活动对农业生产予以重视的场所。八卦田最早出现于明代记载,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明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八卦田的处境逐渐不容乐观,周围灰暗的建筑、嘈杂的市场以及污染严重的仓储加工场所等等构筑起的脏乱差环境将这方原为圣地的沃土湮没在市井之中,环境整治势在必行。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占地面积为98178㎡,整治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修缮、绿化充实调整及农作物配置和文化陈设展示三部分。基础设施修缮包括全场土地平整、修筑4座木桥和300㎡建筑、铺设园路和木栈道6400㎡、建设驳坎和挡墙约4200㎡、以及安装弱电、给排水和监控等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工程整治立足于保护遗址,整治环境,挖掘文化旅游休闲资源为原则,在维持原有的中间土埠阴阳鱼和外围八边形平面格局的基础上对八卦田进行保护性修缮,以此来恢复其作为南宋时期皇帝躬耕以示劝农"藉田"的自然风貌,打造成一个展现农耕文化的农业科普园地和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整治后的八卦田遗址公园分为四大板块区域:主入口广场区,古遗址保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

主入口广场区

在八卦田遗址公园的南入口处设一景墙浮雕,采用6.06m长的福建青石,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且气氛庄严肃穆。

古遗址保护区——此次环境整治中,以"遵循历史,保护遗址"为原则,在中央圆台处按照原有的太极图式阴阳鱼的图案对古遗址区内的绿化植被适当地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八卦田的农作物种植以展现农耕文化为主线,综合考虑了立地环境、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南宋九谷"品种的发展演变等因素,将种植区域分为环核心区、中心区和外围区块。环核心区占地5亩,主要种植龙井茶等具有杭州本土特色的农作物以及部分时花;15亩的外围区现在配置紫绿二色甘蓝等经济类蔬菜;中心区占地20亩,为面积最大区域。目前,按卦位分别种植了籼稻、糯稻、大豆、茄子、绿豆、粟、红辣椒、四季豆等农作物。八卦田四周边种植了大量的乔灌木植物作软隔离,水面上种植了野茭白、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工程绿化面积达到106720㎡。

农耕文化体验区

由以罗盘形式摆放的授时图小广场和展示农家十二月节候丰稔歌的景石道和康熙御制23幅耕图的景墙廊组成。其中的"授时图"较为直观地把古代农业生产知识展现给市民和游客;十二月节候丰稔歌的景石通道上分别用了十二首语句流畅、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具有民谣般的诗歌展示有关时令和农事知识;景墙廊上的《康熙御制23幅耕图诗》是清代宫廷版画中民间流传最广、最具有影响力的,耕图绘制的是浸种、耕地、拔秧……到收割、入仓、祭神等整个农作过程,一幅幅场景真实生动。

农耕文化展示区

农耕文化展示区主要展示农具实物和农具图谱。陈列室内所展示的犁、耙、石磨等用于整地、播种、收割的各种生产农具都是从江南地区的农家寻访而来的,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代农具的某些结构特点,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出浙杭地区农业耕作特点以及蕴含着具有江南水乡农耕文化特色。图谱则是以《四库全书》收录的明代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为底本,按照农具六大类别挑选了36幅图谱仿制刻印在银杏木板上。农耕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了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悠久农耕文化史,集历史文化教育和农业科普教育于一体,同时在耕作、水车的具体环节中丰富了景区的参与性,实现了娱乐和科普的有机融合。

周边交通

1杭州陶瓷品市场站(公园南门):20(可达火车东站)、42(可达西湖)、62(可达城站火车站,在香榭商务大厦(城站火车站南)站下)

2玉皇飞云站(公园北门):42、87(可达黄龙旅游集散中心、龙井村等)

复种南宋八卦田

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和农科部门的实地勘查,八卦田农作物种植和绿化配置方案出炉,根据农科院专家的建议,改变了今年年初复种“九谷”的方案,打算保留“七谷”,并加入其他品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换季轮作。

杭州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陈文岳介绍,据考证,当时皇帝在这里种的共有9种农作物: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小米)、糯(糯稻)、黍和稷。前七种现在都能找到,可历史上关于黍和稷两种农作物的争论非常多,有的记载称黍和稷是同一品种,有的称稷可能是红高粱,也可能是小米。大家都吃不准。“这两种作物很有可能已经消失,即使保留下来的七谷,我们也是种现代品种,和以前的大有差别。”陈所长说。

另外,考虑到八卦田的土壤板结严重,保水性差,最近农科院的专家忙着给土壤施肥改良。光一块5亩大的区域,就倒了四五车菌渣以增加有机肥。

八卦田的种植区域主要分为环核心区、中心区和外围区三块。核心是八卦中心的阴阳图,以保留遗址为主,补种一些植物,如四季桂、石楠和红叶李等。环核心区面积很小,只有5亩,种植龙井茶、火棘、红叶李以及部分时花,保证常年的基准色调。现在打算间隔地种下龙井43号和时花。外围区面积15亩,配置季节性观花植被,春为油芥菜,夏为半支莲,秋为杭白菊,冬为甘蓝类。考虑到国庆时的最佳观赏效果,这次种植甘蓝类。中心区为主区块,面积25亩,种植8种农作物,根据卦位分种不同品种,首批种下:籼稻、糯稻、大豆、茄子、绿豆、粟、红辣椒、四季豆。到了明年上半年,将换季轮作,种上荞麦、大麦、蚕豆、紫云英、春白菜、土豆、萝卜和小麦,保证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