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武侯祠

卧龙岗武侯祠

中文名 卧龙岗武侯祠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阳市
景区荣誉 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定位 一代“智圣”诸葛亮躬耕隐居地
占地面积 160000m²
目录导航

荣誉记录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风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风景(5)1963年 南阳武侯祠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 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国家文物局把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地理环境

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郭沫若题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郭沫若题(5)卧龙岗南滨南阳白河,北障紫山,名城街区环拱。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武侯祠依岭就势坐落期间。祠宇坐西向东偏南,现存廊庑一百五十五间,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主要建筑分布在阶阶抬高的中轴线上,颇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半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与此平行、对称布列的还有北路三顾祠院,南路卧龙道院。卧龙道院为历代祠中道士居住的地方。清代中叶,祠中香火极盛,道士多达百余人。

人物生平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幼年丧父,深受战乱流离之苦,家祸国难使这位有“少年俊逸之才”的青年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广交士林,胸怀大志。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参加了刘备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称“武侯祠”。

公元207年,诸葛亮承刘备“三顾茅庐”之请,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自此刘备与诸葛亮关系之亲密,用刘备的话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亦开始了他万古留名的军事生涯。公元208年由于曹操南征,刘备兵败逃至夏口,诸葛亮请命前往东吴求救,并说服了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当时诸葛亮年仅27岁。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在东吴经历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等精彩片段,使得赤壁的漫天飞焰更具传奇色彩,浩浩长江也由此成名于历史舞台。赤壁之役曹操败北后,诸葛亮协助刘备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荆州诸郡,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小说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描写也为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做下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