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超级堡垒轰炸机1945年6月,当时对日作战还未结束,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指示航空装备司令部(AMC)对战后新一代轰炸机进行预研。为B-29争夺前沿基地而与日军展开的岛屿争夺战异常残酷血腥,战后远程战略轰炸机首先要摆脱对前进基地或转场基地的高度依赖。如果说B-36的研制是出于跨大西洋战略轰炸的考虑,那么太平洋战场的经验教训无疑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军洲际航程的渴望。[1]
B-36 和平缔造者超长程战略轰炸机1945年11月23日美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性能要求,包括作战半径5,000英里(8,050千米),以及34,000英尺上空300英里/小时的航速,载弹量达10,000磅。驾驶舱乘员共5人,并有条件扩充到6人。它被定为第二代洲际轰炸机,用来接替B-36,后者此时甚至还未进行处女航。很明显它的设计思想和B-36迥然不同,后者作战半径超过所有护航战斗机的航程,用更多遥控炮塔构成360度球面火网。前者主要依赖自身飞行性能来摆脱敌方飞机拦截,尽可能减少自卫武器和操作人员以提升指标。[2]
初期招标
Model 462方案基本上就是B-29的六发放大版次年2月13日,美国陆军航空军开始对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研发进行招标。波音、马丁和统一伏尔梯(康维尔公司前身)三间美国航空工业巨头分别提交了各自的设计参数和成本报价。其中,波音公司命名为Model 462的方案表观上类似于B-29,只不过新飞机的体积比B-29要放大许多。气动布局采用老旧的平直上单翼,翼展221英尺,面积3,250平方英尺,圆截面直筒形机身长161英尺2英寸,重360,000磅,飞机四个主起落架独立地收藏在设在机腹内侧的四个发动机舱,属于常规前三点起落架布局的一种变形。动力配置方面,由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喷气发动机油耗极高,在续航时间上难以满足军方,故最终被设计者弃用。尽管Model 462航程短,结构也未进行任何测试。美国军方还是于1946年6月5日宣布了招标结果:波音的Model 462方案赢得合同,并在当月中旬得到了军方XB-52的试验型编号。[3][4]
设计定型
最终构型:Model 464-67,前机身显著加长XB-52后来经历了Model 464、Model 464-16、Model 464-17、Model 464-29、Model 464-35、Model 464-40等方案,美国空军对其均不满意。但第一次柏林封锁危机使美军蒙受来自苏联威胁的庞大压力,加紧了对波音XB-52的设计工作,1950年2月,李梅将军在空军参谋部要求资深官员会议批准使用Model 464-67替代Model 464-49。1950年3月24日,会议核准了这一决定,但没有做出批准投产的承诺。延至1951年,美国空军终于承诺由波音生产B-52战略轰炸机。[5]
由 Model 464-49到量产型B-52A 的变化图此时,美军和其盟友正在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38线范围展开激烈战斗。虽然苏联没有直接参战,但冷战两大阵营的关系仍转趋恶化。鉴于国际最新形势发展,李梅将军坚决赞成用B-52 完成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更新换代。1951年1月9日,美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将军(Gen. Hoyt Vandenberg)正式批准用B-52取代B-36,并于2月14日签署了第一份量产合约,要求波音飞机公司生产首批13架B-52A型战略轰炸机(生产序号52-0001/0013)。[6]
单位:$ | B-52C | B-52D | B-52E | B-52F | B-52G | B-52H |
---|---|---|---|---|---|---|
机身成本 | 5,359,017 | 4,654,494 | 3,700,750 | 3,772,247 | 5,351,819 | 6,076,157 |
发动机 | 1,513,220 | 1,291,415 | 1,256,516 | 1,787,191 | 1,427,611 | 1,640,373 |
航电系统 | 71,397 | 68,613 | 54,933 | 60,111 | 66,374 | 61,020 |
武器系统 | 293,346 | 548,353 | 931,665 | 862,839 | 840,000 | 1,501,422 |
内载机炮 | 10,983 | 17,928 | 4,626 | 3,016 | 6,809 | 6,804 |
总价 | 7.24 百万 | 6.58 百万 | 5.94 百万 | 6.48 百万 | 7.69 百万 | 9.28 百万 |
小时费用 | 925 | 1,025 | 1,025 | 1,182[7] |
单位:$ | B-52C | B-52D | B-52E | B-52F | B-52G | B-52H |
---|---|---|---|---|---|---|
机身成本 | 5,359,017 | 4,654,494 | 3,700,750 | 3,772,247 | 5,351,819 | 6,076,157 |
发动机 | 1,513,220 | 1,291,415 | 1,256,516 | 1,787,191 | 1,427,611 | 1,640,373 |
航电系统 | 71,397 | 68,613 | 54,933 | 60,111 | 66,374 | 61,020 |
武器系统 | 293,346 | 548,353 | 931,665 | 862,839 | 840,000 | 1,501,422 |
内载机炮 | 10,983 | 17,928 | 4,626 | 3,016 | 6,809 | 6,804 |
总价 | 7.24 百万 | 6.58 百万 | 5.94 百万 | 6.48 百万 | 7.69 百万 | 9.28 百万 |
小时费用 | 925 | 1,025 | 1,025 | 1,182[7] |
B-52A型B-52细长的直筒形机身在在尾部逐渐收细,采用传统的全金属半硬壳设计。机身结构挠度很大,停机时首尾下垂约25毫米,致使蒙皮出现斜向皱纹。另外一种说法是加压舱段反复的增减压循环导致蒙皮出现皱褶,但这并不能解释机身中段非加压段的明显皱褶。机身横截面大致呈矩形,边角采用圆弧过渡以保证空气动力外型光顺。B-47机则呈卵形,且机身中段有轻微的弧形过渡。相比之下B-52的机身要更便于加工制造和控制公差,并且矩形截面机身还能提高弹舱的有效容积。[8][9]
YB-52型9231号机后掠35度的上单翼具有6度的下反角,能够防止飞机在起飞时旋转。翼展185英尺,面积达到4,000平方英尺。机身中轴线上相对厚度16.2%,翼展25%处为10.3%,翼展57%处为9.4%,翼尖仅有8%。随翼展延伸有翼型变化,翼根处为NACA64系列,翼尖为NACA66系列。机翼结构充分具有弹性,翼尖可以向上弯曲6.7米、向下弯曲3米而无解体之虞。地面空载时,机翼高度足够使支撑轮离地;而装满燃料时,翼尖高度降低达2.74米之多。翼下有足够净空高度,机翼内侧为挂载大型空地武器提供了宽裕的空间和强大的承载力,也使B-52能够充当航空抛投试验的优良平台。[10]
YJ57-P-3轴流涡轮喷气发动机XB-52和YB-52都安装8台普惠YJ57-P-3轴流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38.7千牛(3,950千克/8700磅)。8台引擎分4组安装在发动机短舱内,短舱依靠悬臂吊挂在翼下,突出于机翼前缘。内外短舱距离中心线分别为10.4米和18.29米。发动机前伸使机翼剖面重心前移起到防颤振配重作用,提高了机翼颤振临界速度,还能方便设置后缘增升装置。发动机重力使机翼飞行载荷减少了10-15%。吊臂还能充当翼刀,有助于推迟失速并提供横向稳定。在垂尾严重受损的个案中B-52仍能安全返航,这与吊臂提供额外的垂直安定面积不无关系。[11]
翼下发动机相比当时同样流行的翼根发动机布局,两者在阻力方面区别不大。但后者通常会加大翼根弦长,造成展弦比减少使升阻比降低。发动机吊舱布局缩短了进气道长度,总压损失小,这对于当时推力有限的喷气发动机很有现实意义,而且便于维护保养。同时减小了引擎火灾和叶片断裂直接威胁弹舱和主油箱的机会,还为机身内设置大型弹舱腾出了有效空间,由于省去了防火隔壁也相应降低了结构重量。[11]
油箱布置大量内部空间用于设置油箱,翼身载油量合计147,120升。为避免飞行中机身弯曲造成的渗漏,使用了软燃料囊而非整体油箱,燃料配平由副驾驶手动完成。弹舱差不多占据了主起落架间整个机身下部空间,8.5米长1.8米宽,横截面基本呈矩形,内部显得十分简洁。平整的弹舱天花板同时也是油箱地板,两侧设有加强筋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液压对开弹舱门被设计成上下两段,其中下面板为三段设计。收起上面板可以提供额外的净空高度方便装载卸弹药,缺点是结构相对复杂。[12]
B-52外挂大量普通炸弹在装备B61和B83系列之前,B-52主要装备Mk28、Mk39、Mk43、Mk53、B57等多种核炸弹。由于弹舱小于B-36,特别是高度不够,威力巨大的Mk17核弹直径过于粗大,无法由B-52携带。Mk28是B-52的主战装备,在弹舱内特制的双层挂架上可以密集携带4枚,分两层各并列放置2枚Mk28。Mk39基本上是“红翼鸫”核试爆中B-52投掷的Mk15核弹的减速伞型,为适应B-52弹舱尾翼可以折叠。Mk53(B53)是专门供B-52弹舱内挂而设计的,可以在弹舱内携带2枚。Mk53属于战略核炸弹,当量达到1,000万吨,分为所谓“脏弹”(两级热核武器,即三相弹)和“干净弹”两个系列。[13]
B-52翼下挂载的两枚 AGM-28 巡航导弹为增强突防能力,B-52装备了美国第一种战略空地导弹AGM-28“大猎犬”(Hound Dog)巡航导弹。配备400万吨级的W28核战斗部的“大猎犬”尺寸巨大,只能挂在内侧机翼下的PY-1发射架上。最大速度为M2.1,高空最大射程700海里,低空下降到200海里。AGM-28A采用惯性制导,CEP只有900-1800m。AGM-28B采用惯性加被动雷达制导,CEP提高到300-500m用来攻击苏联预警指挥雷达,从而在严密的防空体系上打开缺口。PY-1发射架前部整流罩内装有KS-120或KS-140天文导航系统,配合机上的其他电子设备向导弹提供惯性导航信息。[14]
参考数据(以现役的B-52H型为标准) | |
---|---|
乘员 | 5人 |
长度 | 48.5米 |
翼展 | 56.4米 |
高度 | 12.4米 |
机翼面积 | 370平方米 |
空重 | 83,250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 | 220,000千克 |
发动机 | 8×普惠TF33-P-3/103型涡扇发动机 |
推力 | 8×17,000磅(76千牛) |
载油量 | 181,610L[15] |
参考性能 | |
---|---|
最大飞行速度 | 1,000千米/小时(0.81马赫)[16] |
实用升限 | 15,000米 |
航程 | 16,232千米 |
作战半径 | 7,210千米 |
爬升率 | 31.85米/秒 |
翼载荷 | 595千克/平方米 |
推重比 | 0.28 |
武器系统 | |
---|---|
导弹 | 弹舱和翼下可挂20枚AGM-69A空地导弹 |
炸弹 | 最多携带70,000磅(31,500千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核弹 |
机炮 | 1门20毫米M-61“火神”六管机炮 |
参考数据(以现役的B-52H型为标准) | |
---|---|
乘员 | 5人 |
长度 | 48.5米 |
翼展 | 56.4米 |
高度 | 12.4米 |
机翼面积 | 370平方米 |
空重 | 83,250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 | 220,000千克 |
发动机 | 8×普惠TF33-P-3/103型涡扇发动机 |
推力 | 8×17,000磅(76千牛) |
载油量 | 181,610L[15] |
参考性能 | |
---|---|
最大飞行速度 | 1,000千米/小时(0.81马赫)[16] |
实用升限 | 15,000米 |
航程 | 16,232千米 |
作战半径 | 7,210千米 |
爬升率 | 31.85米/秒 |
翼载荷 | 595千克/平方米 |
推重比 | 0.28 |
武器系统 | |
---|---|
导弹 | 弹舱和翼下可挂20枚AGM-69A空地导弹 |
炸弹 | 最多携带70,000磅(31,500千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核弹 |
机炮 | 1门20毫米M-61“火神”六管机炮 |
B-52B型飞越洛基山脉B-52B是第一种批生产型,由B-52A改进而成。1955年6月开始装备部队,乘员8名,共生产50架。改装J57-P-19W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500千克,能执行核轰炸和常规轰炸任务,也能进行照相侦察。在弹舱内可挂照相机和电子侦察短舱。其载弹量与A型相同,装备有MA-6A轰炸/导航系统。尾部炮塔系统包括A-3A火力控制系统和2门20mm机炮;或MD-5火力控制系统和4挺12.7mm机枪。并装备有AN/ALR-18和AN/APR-25等ECM接收机、AN/ALT-16ECM发射机以及AN/ALE-25箔条布洒器等电子干扰设备[17][18]
B-52C型B-52C是B-52B的改进型,结构相同,但改装J57-P-29发动机。1956年3月试飞,6月装备部队,共生产35架。副油箱的容量加大,每个可装5675升燃油,飞机总重增至204000千克。乘员改为6人。载弹量与A型相同,轰炸导航系统为AN/ASQ-48。尾部炮塔系统包括MD-5火力控制系统和4挺12.7mm机枪。[19][20]
B-52D型B-52D是C的改进型。共生产170架,1956年12月开始装备部队。弹舱内可挂侦察短舱。航程和重量增加,乘员6人。为了继续服役,1977年作了结构延寿,并装了新型电子设备。大批B-52D型的服役使美空军有了可靠的、全面的对苏战略核轰炸能力。起初其攻击武器与A型相同,1959年和1960年在D型飞机上先后进行了改装AGM-28“大猎犬”导弹和ADM-20“鹌鹑”诱惑导弹的研制工作。1968年,在D型上又进行了改装高密度挂弹架(HDM)的研制工作。改装后常规炸弹的最大载弹量达27210kg。其攻击航空电子系统中,除D型的轰炸导航系统外还增加了导弹控制设备。[19][21]
B-52E型B-52E改进了投弹、导航和电子设备。加装AN/ASB-4型轰炸雷达和导航系统。共生产100架。主要是改进了攻击航空电子系统,1957年10月3日首次试飞,总共生产了100架。载弹量和武器配置方案与A型相同。尾部炮塔系统与D型相同。攻击航空电子系统为AN/ASQ-38(V),其中包括AN/ASB-4雷达、AN/APN-89A多普勒雷达、MD-1和AJA-1等设备。[19][22]
B-52F型B-52F改装推力更大的J57-P-43W发动机。1958年6月装备部队,共生产88架。其攻击和防御武器系统部分与E型相同。部分飞机也改装了高密度挂弹架。在越南战争期间,为了适应打常规战争的需要,提高B-52挂载常规炸弹的能力,把部分D型飞机炸弹舱内的箱形炸弹架改装成高密度炸弹架,后来部分F型和G型飞机也作了相应的改装。高密度炸弹架有3A-1、3A-2、3B-1、3BB-1、3BC-1、3BC-2和4A-1等型别,以适应悬挂各种武器。改装后的D型飞机,弹舱内可挂3个高密度炸弹架,每个炸弹架可挂18颗340kg的M117炸弹或28颗227kg的MK82炸弹;每个机翼下可挂12颗340kg的M117炸弹。最多可挂108颗通用炸弹,最大载弹量可达27.2吨。后来B-52F也进行了类似的改装,费用为3040万美元。[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