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鸡枞

油鸡枞

中文名 油鸡枞
吃法 作为酒佐饭菜点
分类 风味食品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油鸡枞油鸡枞  云南的风味食品。主要生场地位于保山市昌宁县。以鸡枞为原料,与植物油、香辛料合炼而成,耐贮藏。 鸡枞是一种野生菌的名称,又名蚁枞、伞把菇,是菌类中的上品,是云南的著名特产,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镁、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枞中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

  据《本草纲目》记载:“鸡枞产云南,生沙地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鸡枞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作一般的家常小菜,也可作珍馐供宴会使用。

     在我国,鸡枞仅西南、东南儿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其中以云南所产为佳,也最多。鸡枞以黑皮和青皮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黄皮、土堆鸡枞、鸡枞花。鸡枞在很早以前就列为贡品。据传,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爱吃云南的鸡枞,每年都要由驿站飞骑传递迸京,熹宗只舍得分少许给宠妃和独揽大权、称为九干岁的太监魏忠贤,连正宫娘媲张皇后这样的人都无福品尝。近几年,云南各产地都制作油鸡枞,昆明的副食商店几乎都有出售。没有到出鸡枞的季节来云南旅游的游客,都喜欢购买鸡枞罐头品尝,或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鸡枞,雨季多生于山野的白蚂蚁窝上,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形,色黑褐或微黄,菌褶呈白色,老熟时微黄,有独朵生,大者可达几两,也有成片生的,味道以黑皮(青皮)者最好。

  俗话说:“美味不可贪,营养在素食”,营养学家一直在强调现代人应尽量吃植物性食物(如野生菌类、蔬菜、水果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才是健康养生的方式。真正的野生菌通常是生长在海拔2000~4500米的原始森林里,它们生长的环境无工业生活污染,无化肥农药滞留,而野生食用菌最大的价值是“野生”,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而现代人所食用的家禽鱼虾几乎都是用含激素的饲料喂养,包括每人每日所必须的蔬菜水果也会有农药滞留。

  云南鸡枞以富民、寻甸、昌宁、保山、凤庆、宾川、武定、罗平等县为佳,特点是肥嫩细白、鲜甜、清香,每年6--9月是鸡枞的盛产季节。来到云南的国内外人士,凡是品尝过鸡枞的,总是众口一辞地称赞:确实名不虚传。有的人慕名而来,因为错过产季,未能尝鲜,还深以为憾。这时,热情好客的主人即以加工制作而风味依然的干、腌、油鸡枞饷客,使客人得饱口福,遗憾冰释,满意归去。

  鸡枞(干品)每100克含蛋白质28.8克碳水化合物42.7克,热量1195.5千焦,钙23毫克,;磷750毫克,核黄素1.2毫克,尼克酸64.2毫克,维生素C5.41毫克等。鸡枞中的氨基酸数量多达16种。

制作方法

  用鲜鸡枞1公斤,干辣椒50克、花椒10克、八角30克、菜油500克,先将鸡枞削去泥土,清洗干净,顺杆斜刀切片,晾干水分;干辣椒切为小段,备用。将炒锅上旺火烧热,注入菜油,烧至起青烟,放入葱头两个炝锅,去菜油味;然后放入花椒、干辣椒、八角微炸;再放入鸡枞,在小火上炸至鸡枞水分收干,黄而不脆起锅,放入瓷坛内贮藏。

食用指南

  油鸡枞不但可以作为酒佐饭菜点,其味甜、香、麻辣具备,又是好调料。在记述云南风物特产的《滇南心语》、《永昌府志》等书中,还提到与油鸡枞齐名的鸡枞油,二者制作方法虽不同,但在调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法是将鲜蘑菇用盐腌制,蒸熟之后,经存放,上面析出一层液体,收集起来,即成鸡枞油;或连液体蒸干,则为鸡枞酱,可代替酱豉,被称为滇中珍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