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文学体裁
作品名称 减字木兰花
创作年代 宋代
目录导航

简介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1]

格律

  格律对照词: 苏轼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中平中仄(韵)

  空床响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花上春禽冰上雹

  中仄平平(韵)

  醉梦尊前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惊起湖风入坐寒

  中平中仄(韵)

  转关濩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水流弦霜入拨

  中仄平平(韵)

  月堕更阑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更请宫高奏独弹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粗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典范词作

  1.【宋】张先《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2.【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3.【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4.【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5.【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6.【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琴》

  6.【宋】王安国《减字木兰花·春》

  7.【宋】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8.【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9.【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10.【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11.【宋】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12.【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新月》

  14【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5.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6.【南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

  17.【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18.【宋】张修玄《减字木兰花·红杏》

  19.【宋】范成大《减字木兰花》

  腊前三白。春到西园还见雪。红紫花迟。

  借作东风万玉枝。归田计决。麦饭熟时应快活。

  身在高楼。心在山阴一叶舟。

词作赏析

原文

减字木兰花

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1]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2]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3],剔尽寒灯梦不成。

注释

[1]《诗·郑风·箨兮》:“倡予和女。”酬即和也。

[2]“著摸”,撩惹,沾惹,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

[3]“仍”,因也,重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