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中文名 三十而立
别名 而立之年
近义词 而立之年
拼音 sānshíérlì
目录导航

成语释义

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

成语故事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孔子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成语运用

复句式;作分句;指三十岁[2]

示例

  1. 我三十而立,但是人们跟我说我看起来像是二十岁出头[2]。I'm thirty something, but people tell me I look like I'm in my twenties.
  2. 我国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说:「三十而立」,意谓到了三十岁时,对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立意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