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莱塞战舰出现于近代早期的加莱塞(Galleass )战舰是中世纪加莱(Galley )战舰[“加利”型桨帆战船]的威力加强版,威尼斯共和国在16世纪首先将这种战船投入到地中海海战中。加莱塞最早是作为运输奢侈品(香料、丝绸、没药等)的商用桨帆船航行于地中海东部海域,但随着16世纪地中海东部贸易的萎缩以及与土耳其人的频繁交战而变得“无用武之地”,哭笑不得的威尼斯把它改造成战舰应用于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之中。
在加莱塞桨帆船出现之前,统治地中海的是传统的加莱桨帆船。从公元前的希波战争,到公元后的1500年这一漫长的时间里,地中海诸次大小海战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依赖人力为驱动力的加莱桨帆船不同于依赖风力的笨重风帆船,在无风的环境下依旧能行驶自如,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在地中海或黑海、以及波罗的海等封闭海域内作战。但它也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因为包括桨手在内的船员过多使得它必须沿海岸行驶获得补给,更要命的是它低矮的船身在和身形高大的大型风帆船对抗中往往处于下风,尤其是自15世纪欧洲人开始把重型火炮搬上大型风帆船后,加莱桨帆船显得越来越鸡肋了。在著名的普雷韦扎海战中,一艘威尼斯盖伦战舰(盖伦船)力抗十几艘奥斯曼加莱桨帆船的围攻而毫发无伤,逼得土耳其人用自己的分舰队旗舰作为自爆船才摧毁了这座海上巨无霸炮台。
在这种情况,地中海各国海军开始寻找变革之路,加莱塞战舰便是这一时期的折中产物。
加莱塞战舰的部分船体结构图
同样作为一种使用帆桨混合驱动力的桨帆船,加莱塞要比加莱更依赖风帆,因为加莱塞比加莱也更大更重。加莱塞的排水量通常为600吨以上,某些巨型加莱塞的排水量甚至超过1000吨,堪称当时地中海上的巨无霸。凭借着“无与伦比”的体量,加莱塞能搭载超过传统加莱船数倍的火炮和武装人员,火力和兵力是它最大的优势。火炮通常被集中在船首炮塔和船尾两端,加莱塞早期舰载火炮不过20余门(主要是能破坏敌舰船体的常规火炮,什么佛郎机、百子炮之类的不算),到了17世纪被加强到30-40门,以适应海战中对火力的追求。
加莱塞的战术简单又有效,在发生传统接舷战前它率先用强大的火力打击敌舰削弱敌人(致命一击),而后甚至可以再利用硕大的金属撞角冲撞对手船身。如果这两种打击手段都不奏效,还可以派出船上搭载的大量武装人员登上敌舰用刀剑弩枪给予敌人最后一击。
火力制胜的时代,加莱的荣光不再
加莱塞扬名之战是1571年的勒班多海战。在这场号称决定基督教欧洲命运的海战中,双方都集结了庞大的舰队和武装人员,土耳其舰队水手和士兵合计9万有250艘战舰,基督教联军舰队水手和士兵合计4.4万有200艘战舰。从账面上看,土耳其人有莫大的优势,但接下来的战斗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两支舰队相隔150码时,联合舰队阵地前沿的数艘加莱塞战舰开火了。一开始是连窜的白色闪光,然后是雷霆般的巨响,紧接着是遮天蔽日的浓烟。基督徒弹无虚发,铁制的球形炮弹带着破空的呼啸声射进了对面的奥斯曼战船群造成了惊人的破坏,瞬间就有3艘土耳其桨帆船被击沉。在双方短兵相接之前,穆斯林的战船就已经有1/3被击沉或重创,海面上飘满了缠着头巾的穆斯林,折断的船桅,破损的甲板木,数不清的箱子,浓烈的血腥味扑鼻而来,受伤未死者呻吟着等待神明最后的裁决。
勒班多海战
加莱塞战舰的名声不胫而走。此后,威尼斯人的加莱塞战舰不断被地中海、波罗的海各国海军争相模仿,法国、土耳其、西班牙、瑞典、俄罗斯等国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加莱塞舰队,加莱塞一直活跃到18世纪才被彻底淘汰。
加莱塞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