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周公辅成王图》中,周成王头戴三山冠,可见,最迟在汉朝它已出现,而且在人们心目中乃是王者之冠。
上图是山东嘉祥蔡氏园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周公辅成王图》的局部,图中最左边的是成王,头戴三山冠(也叫王冠)。
1933年发掘出的辽南营城子东汉墓壁画中,身为贵族的主人同样头戴三山冠,正被羽人引导成仙,可见三山冠的最初来源就和神仙、王者、贵族等有关,代表一种类似羽扇纶巾的焕然道气和高古风雅。[2]
三国时代吴国所制的铜镜佛像,比如如夔凤镜或佛兽镜上的佛像,因为当时佛教采取了本土化的传播方式,所以往往仿效远古道教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冠。[3]而在三国时期的半圆方枚重列式神兽镜的浮雕中,作为当时信仰中男仙之首的东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冠,汉东王公车马画像镜为汉代文物,该铜镜为圆形、半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连珠纹。四枚带连珠纹座的乳钉将主纹分为四组,主题纹饰为高浮雕神人车马瑞兽:西王母、东王公对置而列,两侧各有二羽人相对相侍,东王公头戴三山冠,旁有榜题“东王公”。现收藏于安吉县博物馆。
考虑到东王公就是被屈原歌颂过的东皇太一,也是道教宣传的飞升成仙首先参拜的天帝(木公),可见三山冠和神仙的联系很是久远了。
《狐狸缘全传》
二郎爷生来圣像多端正,丰满满的容光亮彩似银。三山帽,朱缨衬,金丝累,珍玉润,扣顶门,压两鬓,双展翅,盘龙滚。起祥光,绕瑞云,天神队,分职品。[4]
《大唐秦王词话》
第十四回 秦王分付众总管:“俱要三山帽,淡红袍,灵球马,定唐刀,俱摆半朝銮驾。李密迎接之时,逐人羞责他一番过去!”众总管说:“臣等怎敢与主公一般冠服?”秦王说:“我有令旨不妨!”众将一齐叩头谢恩。长孙无忌说:“我要装头一队过去!”众总管说:“该让王亲大人!”只听得:画鼓轻敲鸣细乐,闹旗攒簇听锣鸣。[1]
《大唐秦王词话》明朝诸圣邻
看秦王怎生打扮?三山帽嵌几行金线,淡红袍织云汉飞龙。
《大唐秦王词话》
那秦王全装披挂,端的是帝王气象:戴一顶龙口嵌夜明珠,紫金镶三山帽,穿一领绣飞龙五彩云天鹅绒淡红袍。
《大唐秦王词话》
认得是唐家二太子。秦王三山帽,淡红袍,灵毬马,定唐刀。
《道法会元》
冲天风火院昭烈侯田大太尉苟,白面笑容,口边黑如意,头戴三山帽,半红半绿,双钱花袍,皂靴,双手执金合。冲天风火院昭信侯田二太尉留,白面笑容,口边黑如意,头戴三山帽,半黄半紫。[5]
《说唐三传》(清)如莲居士
蛟儿在里面看见,欲要自尽。有丁山灵魂,头戴三山帽,身穿白月袍,叫声:“孙儿,闭了眼,救你出去。”
《续小五义》
东方亮抬头一看,这开封府如森罗殿一般,包公居中落座,类若冥府阎君,怎见得,有赞为证:堂咸振,东方亮细把包公看,难免贼人心中有些动摇。分明是五殿阎君居中坐,令人一见怎不发毛。带一顶,三山帽,明珠嵌,镶异宝,细丝叠,金龙绕,如意翅,花儿巧,正面上,有绒桃,原来是颤颤微微一顶金镶貂。
《文章辨体汇选》
宋九贤遗像记【明宋濂】
濓溪周子颜玉洁额以下渐广至颧而微收然颐下丰腴修目末微耸须疏朗微长颊上稍有髯三山帽后有带紫衣褒袖縁以皂白内服縁如之白裳无縁舄赤袖而立....
《御定佩文韵府》
三山帽【王冕诗空着丨丨丨难防两鬂华】[6]
《元诗选二集·庚集》
春晚客怀
落落穷途客,年年不在家。寄眠听夜雨,借景看春花。空着三山帽,难防两鬓华。清晨览明镜,载笑复咨嗟。[7]
隐士帽
隐士所戴的一种暖帽。以鹿皮、彩锦等材料制成。唐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武将帽
武士所戴的尖顶盔帽。元郭汪《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道教帽
道教神仙的一种冠帽。元、明时期通俗读物《碎金》记载,道服中即有星冠、交泰冠、三山帽、华阳帽、漉酒巾、接篱巾等等名目。三国时代吴国所制的铜镜佛像,比如如夔凤镜或佛兽镜上的佛像,因为当时佛教采取了本土化的传播方式,所以往往仿效远古道教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帽。而在三国时期的半圆方枚重列式神兽镜的浮雕中,作为当时信仰中男仙之首的东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帽。
僧人帽
《包公传(百家公案)》 宋氏悬望不回,因出门首等候,忽见一僧人远远来到。那僧人:头顶三山帽,身穿百纳衣。钵盂随手捧,诵偈不暂离。[8]《僧尼孽海》 得他出,宋氏悬望不归,因至门首等候。忽见一僧顶三山帽,穿百衲衣,手捧钵盂,口诵经偈行至秦家门首。《荐福承古禅师语录》又答徐龙图:千里同风君道好。正是将身入荒草。直饶显在众人前。想应未见黄龙老。贴肉汗衫新复新。三山帽子何曾倒。无銙腰带两头垂。没底麻鞋踏未破。来来。与你瓢苗石上栽。来年収得大冬瓜。快斧利刀斫不破。寒山拍手笑呵呵。指出南岳让和尚。[9]《古尊宿语录》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云:“三山帽子大袖布衫。”云:“见后如何?”师云:“市食斋僧。”[10]
太监帽
明代太监所戴的一种官帽。以漆纱制成,圆顶,帽后高出一片山墙:中凸,两边削肩,呈三山之势,故名。明罗娥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郑和)头上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锦蟒龙袍。”《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见一个太监身穿大红蟒衣,头上戴三山帽,脚下粉底皂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