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指通过运用虚拟化的技术充分发挥服务器的硬件性能,能够在确保企业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经济成本和空间浪费,对于发展迅速,成长规模大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服务器虚拟化[1]技术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如果你曾经将硬盘划分为不同分区,那么可能会对虚拟化的概念有所理解。分区是硬盘驱动器的逻辑划分,实际上相当于创建了两个独立的逻辑硬盘。本质上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构建Hyper-visor解决方案:微内核和宏内核。微内核方法使用非常薄的一层专用代码作为Hyper-visor,只执行确保分区隔离和内存管理的核心任务。这一层并不包括I/O软件栈或设备驱动。这是Hyper-V所用的方法。在这种架构下,虚拟化软件栈和特定于硬件的驱动程序位于一个专用的分区中,称之为父分区。
为向访客操作系统提供一些额外的特性,Hyper-V提供了集成组件。通过使用Hyper-V,大大提高了虚拟化平台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和性能。使用终端服务(Terminal Service)提供的显示虚拟化(presentation virtualization),可以避免分布式应用程序的部署问题。终端服务可以帮助监控网关连接状态、事件和健康状况。
Hyper-V在其虚拟机中支持两类设备:合成设备和模拟设备。合成设备本质上就是把虚拟机设备发出的设备请求打包,然后转发给新的VMBus,这是一个内存中的流水线,VMBus再将设备请求转发给物理设备。而在另一方面,模拟设备则使用宿主操作系统的软件来模拟使用了额外的宿主操作系统处理功能的设备。Hyper-V的软件设备模拟由vmwp.exe程序进行。
Hyper-V从最初设计实现时,就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各个操作系统实例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边界。为使访客操作系统与宿主操作系统之间能够交互,并向所支持的访客操作系统提供一些额外的功能。Hper-V提供了集成组件(Integration Components)来支持以下特性:时间同步、心跳功能、访客操作系统关闭、操作系统识别。
终端服务能使用户创建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允许用户从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点快捷而安全地提供访问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的入口。
1.降低运营成本
服务器虚拟化降低了IT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令系统管理员摆脱了繁重的物理服务器、OS、中间件及兼容性的管理工作,减少人工干预频率,使管理更加强大、便捷。
2.提高应用兼容性
服务器虚拟化提供的封装性和隔离性使大量应用独立运行于各种环境中,管理人员不需频繁根据底层环境调整应用,只需构建一个应用版本并将其发布到虚拟化后的不同类型平台上即可。
3.加速应用部署
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只需输入激活配置参数、拷贝虚拟机、启动虚拟机、激活虚拟机即可完成部署,大大缩短了部署时间,免除人工干预,降低了部署成本。
4.提高服务可用性
用户可以方便地备份虚拟机,在进行虚拟机动态迁移后,可以方便的恢复备份,或者在其他物理机上运行备份,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用性。
5.提升资源利用率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的整合,提高了CPU、内存、存储、网络等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原有服务的可用性,使其安全性及性能不受影响。
6.动态调度资源
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中,数据中心从传统的单一服务器变成了统一的资源池,用户可以即时地调整虚拟机资源,同时数据中心管理程序和数据中心管理员可以灵活根据虚拟机内部资源使用情况灵活分配调整给虚拟机的资源。
7.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减少运行的物理服务器数量,减少CPU以外各单元的耗电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