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德出生于1940年9月7日,他在1984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士联合会主席,并在1999年成立民族复兴党(PKB)。
同年,他参与总统竞选,成功击败了前总统苏加诺的女儿梅加瓦蒂,当选为印尼第四位总统。
瓦希德在其执政的20个月期间,频繁出国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印尼人指责他疏于治理国家;他不断地改组内阁,以图扩充自己的势力,得罪了议会中的大部分政党,特别是得罪了他的最大政治盟友斗争派民主党。过去同他私交甚笃民主斗争党领袖、副总统梅加瓦蒂后来反目成仇,导致瓦希德的执政基础遭到严重削弱。
2001年,其政敌以“两门”(“布洛门”、“文莱门”)贪污丑闻对他进行指控。尽管“两门”被证实是“莫须有”之罪,印尼最高检察院已撤消指控,但这些人依然要对他实施“弹劾”。然而,瓦希德以强硬姿态一再表示“决不辞职”,一定要干到2004年任期届满。
这使到各执政党组成的国会同瓦希德处于严重对立状态,而当初力劝瓦希德当总统、现在成为反瓦急先锋的人协主席莱士表明,瓦希德如果不出席会议,意味着自动停职。
瓦希德过去确曾多次顺利度过危机,例如苏哈托执政时,企图把他赶下伊斯兰教教士联合会主席的位子,他仍能设法过关。但瓦希德这次面对的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国内大部分政治势力,包括国会内的第一、第二、第三大党、曾同他“情同兄妹”的副总统梅加瓦蒂,以及掌握枪杆子的军警部队。
同年,印尼人协特别会议591名议员一致通过了罢免瓦希德的决议,同时任命梅加瓦蒂为印尼第五任总统的决议。
2009年12月30日在医院逝世,享年69岁。[2]
1940年9月7日,瓦希德生于东爪哇省宗班县,是家中6个孩子中的老大。
1953年在爪哇就读于传统的伊斯兰寄宿学校,后在埃及开罗的一所伊斯兰大学接受伊斯兰教育。
1959至1963年,他在爪哇当过大学老师。
1964年至1966年在埃及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高级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高级研究院学习。
1966年,他在伊拉克巴格达大学进行文学深造。
1966年至1970年留学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文学系。
1968年,瓦希德同努瑞哈结婚,生有4个子女。瓦希德曾担任宗教事务部、国防安全部的神职顾问。
1970年返回印尼。
1971年回国后在哈希姆·阿沙里大学神学系任系主任,1972年升任系主任。
1974年被选为大学理事会书记。
1979年,他被选为伊斯兰教师联合会第一书记。
1974年至1980年任印尼《时代》杂志专栏作家。
1980年当选为印尼民主论坛主席。
1984至1985年,他担任雅加达艺术协会主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
1984年,在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每五年一届的换届选举中,他被选为主席。在随后的1989年和1994年的换届选举中,他又两次获得多数票,从而获得连。
1987年至1992年任印尼人民协商会议成员。
1994年担任世界宗教与和平大会主席。
1999年10月20日,瓦希德当选为印尼第四任总统。[1]
1998年1月,他身体状况不佳,得过一次中风,后经脑部手术痊愈。他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极差,听力也欠佳,走路还需要别人搀扶。
2001年10月23日,印度尼西亚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协商会议(人协)特别会议在雅加达人协大厦举行,在场的591名议员以一致赞成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罢免总统瓦希德、任命副总统梅加瓦蒂为印尼第五任总统的决议。
2007年4月9日,瓦希德就卡拉所在的专业集团党举办的一场招募会向副总统优素福·卡拉提出近1.25亿美元的索赔,原因是由于污损瓦希德名誉。
2009年12月30日,瓦希德因病医治无效,于印尼雅加达当地时间下午6时45分逝世,享年69岁。[2]
瓦希德在1984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士联合会主席,并在1999年成立民族复兴党(PKB)。同年,他参与总统竞选,成功击败了前总统苏加诺的女儿梅加瓦蒂,当选为印尼第四位总统。瓦希德在其执政的20个月期间,频繁出国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印尼人指责他疏于治理国家;他不断地改组内阁,以图扩充自己的势力,得罪了议会中的大部分政党,特别是得罪了他的最大政治盟友斗争派民主党。过去同他私交甚笃民主斗争党领袖、副总统梅加瓦蒂后来反目成仇,导致瓦希德的执政基础遭到严重削弱。
2001年,其政敌以“两门”(“布洛门”、“文莱门”)贪污丑闻对他进行指控。尽管“两门”被证实是“莫须有”之罪,印尼最高检察院已撤消指控,但这些人依然要对他实施“弹劾”。然而,瓦希德以强硬姿态一再表示“决不辞职”,一定要干到2004年任期届满。这使到各执政党组成的国会同瓦希德处于严重对立状态,而当初力劝瓦希德当总统、现在成为反瓦急先锋的人协主席莱士表明,瓦希德如果不出席会议,意味着自动停职。
瓦希德过去确曾多次顺利度过危机,例如苏哈托执政时,企图把他赶下伊斯兰教教士联合会主席的位子,他仍能设法过关。但瓦希德这次面对的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国内大部分政治势力,包括国会内的第一、第二、第三大党、曾同他“情同兄妹”的副总统梅加瓦蒂,以及掌握枪杆子的军警部队。同年,印尼人协特别会议591名议员一致通过了罢免瓦希德的决议,同时任命梅加瓦蒂为印尼第五任总统的决议。
瓦希德在其执政的20个月期间,频繁出国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印尼人指责他疏于治理国家;他不断地改组内阁,以图扩充自己的势力,得罪了议会中的大部分政党,特别是得罪了他的最大政治盟友斗争派民主党。过去同他私交甚笃民主斗争党领袖、副总统梅加瓦蒂后来反目成仇,导致瓦希德的执政基础遭到严重削弱。
瓦希德则表示,废除排华条例,是基于有关平等对待公民的宪法条文。“我不管人家如何评论我做出的决定,最重要的是,我依据宪法的条文行事,那是国家最高法规。”
他说,华人已经具备与原住民相等的地位,理应艰苦奋斗,致力于消除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此外,华人企业家不妨协助原住民,尤其是中小企业。[2]
2009年12月3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对瓦希德的特写,称瓦希德生前是个平易近人的伊斯兰教领袖,虽然有时说话给人的感觉“反复无常”,但这是他的策略。因为,在他“反复无常”的后面,却有着坚定的信念。
2009年11月,在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所出版的一本书中,他还被列为500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伊斯兰教名人之一。
瓦希德长期致力于民主运动,他不断联合其他一些学术界的知名人物,成立民主论坛,寻求民主改革,因此被誉为印尼“民主之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