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骊姬之乱(前657年—前651年)
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齐姜生了太子 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她生了奚齐,她陪嫁妹妹生了卓子。
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他算了两次命,第一次结果不吉利,第二次吉利。献公决定按照第二次的结果办事。(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她贿赂晋献公宠信的大夫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说服献公让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那两个大夫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重耳住在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住在二屈(今山西吉县)。两个大夫借用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来阻止献公的长子当国君。请参考《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
前656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让他到曲沃去祭祀已故母亲,而且把用来拜神的肉和酒拿回来献给他父亲。骊姬在酒肉偷偷的下了毒。晋献公把肉给狗吃,狗毒死了,发现肉里有毒,以为是太子想谋杀他。太子逃回曲沃,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个人建议太子为自己申辩,向献公揭露骊姬的阴谋,太子回答:“我父君如果没有骊姬,寝食不安,如果为自己辩护,骊姬会受到惩罚,父君年纪那么大,我不想让他伤心。”那个人就劝告太子快点逃走,太子不肯。二月十七日,在曲沃太子被绞死。骊姬野心勃勃,陷害太子的弟弟重耳和夷吾,献公攻打蒲城讨伐重耳,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走。(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前655年,晋献公派贾华等人往二屈讨伐夷吾,夷吾往梁国逃走。
前651年九月,晋献公逝世,立15岁的奚齐为国君,让荀息当国相为他鼎力相助。十月,晋国大夫里克杀了刚刚即位的奚齐,当时晋献公还没有安葬。荀息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主。十一月,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悬梁自尽。(参考《左传》鲁僖公九年)
里克迎接了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谢绝,所以里克只好请他弟弟夷吾登上宝座。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耦。《左传·庄公二十八年》[1]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1),卜之(2),不吉;筮之(3),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4),不如从长。且其繇曰(5):“专之渝(6),攘公之羭(7)。一薰一莸(8),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9)。姬谓大子曰(10):“君梦齐姜(11),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12),归胙于公(13)。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14)。公祭之地,地坟(15);与犬,犬毙;与小臣(16),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17)。”大子奔新城(18)。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19),君必辩焉(20)。”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21),人谁纳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23)。
姬遂谮二公子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25),夷吾奔屈(26)。
(以上僖公四年)
初,晋侯使土为二公子筑蒲与屈(27),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为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28),忧必仇焉(29)。无戎而城,仇必保焉(30)。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31),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32)。’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33),焉用慎?”退而赋日:“狐裘尨茸(34),一国三公,吾谁适从(35)?”
及难(36),公使寺人披伐蒲(37)。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38)。”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40),遂出奔翟(41)。
(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42)。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却芮曰(43):“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44)。粱近秦而幸焉(45)。”乃之粱。
(以上僖公六年)[2]
(1)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2)卜:用龟甲占卜。
(3)筮:用蓍草占卜。
(4)短:指不灵验。长:指灵验。
(5)繇(zhou):记录占卜结果的兆辞。
(6)专之:指专宠骊姬。渝:变。
(7)攘:夺去。羭(yu):公羊。这里暗指太子申生。
(8)薰:香草。莸(you):臭草。
(9)中大夫:晋国官名。成谋:定好计,有预谋。
(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1)齐姜:申生的亡母。
(12)曲沃:晋国的旧都,在山西闻喜县东。
(13)胙(zuo):祭祀时用的酒肉。
(14)毒:投毒,放毒药。
(15)祭之地:用酒祭地。坟:土堆。
(16)小臣:在宫中服役的小官。
(17)贼:谋害。
(18)新城:指曲沃。
(19)辞:申辩,辩解。
(20)辩:辩白,追究是非。
(21)被:蒙受,带着。此名:指杀父的罪名。
(22)人谁:谁人。纳:收容,
(23)缢:吊死,
(24)谮(zen):诬陷,中伤。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25)重耳:晋献公的次子,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文公。蒲:重耳的采邑,在今山西限县西北。
(26)夷吾:晋献公之子,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惠公。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县。
(27)士为:晋国大夫。
(28)戚:忧愁,悲伤。
(29)仇:怨。
(30)仇:仇敌。保:守,
(31)守官:在职的官员。废命:不接受君命。
(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33)寻师:用兵。
(34)狐裘:大夫的服饰,尨茸(mengrong):蓬松杂乱的样子。
(35)适:跟从。
(36)及难:等到灾祸发生。
(37)寺人:阉人。披:人名。
(38)校:违抗。
(39)徇:遍告,布告。
(40)祛(qu):袖口。
(41)翟:同“狄”,古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42)贾华:晋国大夫。
(43)却芮(xirui):晋国大夫。
(44)之:去,往。梁: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45)秦: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凤翔县。幸:宠信。 [2]
骊姬之乱以进谗为手段,以夺嫡为目标,以戕害并驱逐异己势力为表现形态,最终导致了太子申生的被逼自杀、申生之弟重耳等人的被逐出亡。一方面,申生“敬顺事上”却屡被谗毁,“将以悦亲”反受辱身亡,这一事实本身即说明了“家天下”政治之复杂和残酷,说明了“愚孝”、“愚忠”之不可取、不可为;另一方面,重耳历经十九年的政治流亡以及终成霸主的经历,既展示了异于申生的别种选择及其谋求自救和他者援助的艰辛努力。
如果与此前西周末年发生的褒姒之乱相比,可以发现,从美女受宠到庶母进谗再到驱逐异己,已形成上古时代嫡庶争斗、子臣遭逐的恒定模式。在此模式的背后,呈现的乃是为获取利益最大值所进行的阴谋和搏杀,是人性的弱点和由此导致的道德堕落。至于同为太子而被谗害或废弃的申生与幽王之子宜臼,则既是宗法继承制的受益者,又在弃逐文化层面成为此一制度的牺牲品。综而观之,中国早期弃逐文化在弃逐之动因、弃逐之过程和弃逐之终结诸方面,均存在可供深入发掘的意义内涵,并对后来的贬谪文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和规范作用。
这就是骊姬之乱,这个故事关乎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女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太子申生成了这场阴谋的牺牲品。说不清这场阴谋的罪魁祸首是谁?骊姬自己却在这场阴谋中葬送了一生。
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