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中风,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指产后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患。轻者头痛恶寒,时见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等。重者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等。
产后中风者,由产时伤动血气,劳损脏腑,未曾平复,起早劳动,致使气虚而风邪乘虚入之,客于皮肤经络,致令痛痹,羸乏不任,少气。大凡筋脉挟寒则挛急 僻,挟湿则纵缓虚弱,若入诸脏,恍惚惊悸,随其所伤脏腑经络而生病焉。郭稽中论曰:产后中风者何?答曰:产后五七日内,强力下床,或一月之内,伤于房室,或怀忧怒,扰荡中和,或因食生硬,伤动脏腑,得病之初,眼涩口噤,肌肉 搐,渐至腰脊筋急强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尔中风所得也。
薛立斋曰:前证果外邪所伤,形气不足,病气有余,当补元气为主,稍佐以治病之药。若强力不休,月内入房,属形气俱不足,当纯补元气,多有复苏者,若误投风药,乃促其危也。
丹溪先生曰:产后中风,口眼 斜,必用大补气血,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脉,分其气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风,用发表治风之药。
当归散
治产后中风,牙关紧闭,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螈 。
当归(去芦) 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煎至一盏,灌之,如牙关紧闭,拗开微微灌之,但下咽即生,屡用救人,大有神效。
干葛汤
治产后中风,口噤不能言。
独活(去芦,二两) 干葛(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生姜(一两二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防风汤
治产后中风,背项强急,胸满短气。
防风 独活 葛根(各五两) 当归 人参 白芍药 甘草(各二两)
上 咀,每服八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川芎散
治产后中风,身背拘急,有如绳束。
川芎 羌活 酸枣仁 羚羊角 芍药(各四两) 桑白皮(一两半) 防风(一两二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不拘时,日二服。
千金鸡矢醴
治产后中风,口噤困笃,腰背强直,时时反折。
乌鸡矢(三升) 大豆(二升)
上先炒豆声绝,次炒鸡矢令黄,以酒一升,先淋鸡矢,取汁淋豆,每服一盏,凡四五服极妙。
竹沥一物饮
治产后风痉,口噤面青,手足急强反张。
竹沥(用火自取者)
上用二升,微点姜汁,分五服,频频温服,神效。
大乌豆
治中风,背强口噤,或烦燥,或头面手足重,或身痒直视,皆是虚冷中风。
上豆用三升,炒令熟,乘热以清酒三升浸之,密封良久,去豆,分三服,覆衣取汗,身润即愈,一则防御风邪,一则消散瘀血。
华佗愈风散
治产后中风、口噤、手足螈 、角弓反张,或血晕不省、四肢强直,或心中倒筑、吐泻欲死。
荆芥穗(微焙为末)
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或童子小便服之亦妙。口噤则 齿灌之,龈噤,灌入鼻中,其效如神,此方古书盛称其妙,一名如圣散、一名一捻金,悦生随抄,呼为再生丹。一妇人,产后睡久,及醒则昏昏如醉,不省人事,医以此药及交加散,云服后当睡,必以左手搔头,用之果然。
交加散
治产后中风百病,兼治妇人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瘕,并宜服之。
生地黄(一升,研取自然汁,如无鲜者,以水泡透,研烂取之) 生姜(十二两,研取自然汁)
上先将地黄汁炒生姜滓,生姜汁炒地黄滓,各稍干,焙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寻常腹痛亦宜服,产后尤不可少。
小心寒气产妇在产褥期要避免受寒,不能吹冷风或是喝凉水,饮食方面也不能吃凉或刺激性的食物。平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身体劳累或精神刺激。不仅是正常分娩的产妇,剖腹产,自然流产后的产妇也有。也有患产后风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注意。
不要过度活动关节
分娩前一点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后都会出现问题,因此产后2—3周内绝对不能过度活动关节。
服用产后补药
中药中的产后补药对补充产妇气血、帮助产后快速恢复、预防产后病效果显著,但必须在恶露排净的产后3周后服用。恶露全部排出之前服用补药反而会诱发产后风。要治疗产后中风,可以煎服具有补充体力之功效的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之类的药材。
食用适当的补养食品
预防产后中风的食品有鲤鱼、鳢鱼、猪蹄、南瓜等。但补养食品顾名思义是为了补充元气而食用,不能一次服用太多或者只吃一种。
接受中医治疗
产后中风应当及早治疗,否则非常难治。治疗产后中风一般用中药,如果出现骨节发冷、关节刺痛等产后痛症状时,建议立即去中医院接受必要的治疗。产后痛一般配合中药和针灸等方法治疗,应该坚持治疗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