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烽火

作者 乌兰巴干
开本 32
书名 草原烽火
ISBN 9787020093120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作者:乌兰巴干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次:1

页数:465

字数:366000

印刷时间:2008-4-1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SBN:9787020065073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代的淘洗,流传至今。

目录

第一章火种

第二章带罪字的奴隶

第三章王爷祭灵

第四章银柄的黑皮鞭子

第五章在迷雾中

第六章黑龙的故事

第七章堵口决口斗争

第八章奴隶的觉醒

第九章大雁南飞的时候

第十章深夜绣荷包

第十一章酒楼亭里的风波

第十二章逼婚

第十三章患难朋友

第十四章铁栅隔不断人心

第十五章火烧王爷府

第十六章血泪交融

第十七章托子参军

第十八章归程

第十九章山林风险

第二十章草原烽火

后记

编辑推荐

《草原烽火》是与《科尔沁战火》《燎原烈火》,合称为《草原三部曲》,以高度的热情歌颂了共产党领导蒙汉人民对日寇统治下的封建王爷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作者乌兰巴干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

文摘

一九四○年夏天。
在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厚重的云层下刚一露头,西方的云朵立刻染上红色,显出了一道新鲜美丽的彩虹。这时候,草原上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息,微风带着雨后的清气,爱抚地拂动着绿草梢头。
阳光越来越强烈,像千万支金箭,穿过云缝,射向草原。
风,偷偷地掀起了草浪,平静的小树丛摆动起枝叶,白杨迎风招展,柳丝随风飘荡,河边的芦苇摇晃着穗头。草浪,一浪赶上一浪,漫进一片黑树林里去了。
一条曲折漫长的大道,将黑树林后边的草原切成两片,直向一个枯黄色的沙冈子伸进。大道两旁的草原里,黄色的猫爪子花,淡青色的五月蓝,紫红色的喇叭花……一丛丛,一片片,陪伴着绿草,散出芳香。五颜六色的蝴蝶,被这些花朵的芳香吸引而来,悄悄地飞旋。蝈蝈藏在草间叶下,小心地呜叫。蝗虫却三五成群,飞上来,落下去,发出哒哒的声音,贪婪地啃着嫩叶。
大道上充满着雨水和泥泞。雨水已淹过大车轱轳的印迹,像是一条小溪,在阳光照耀下闪动着细碎的银光。
有两个人,一前一后,在大道上快速地奔走着。他们的脚步踢打起了道上的泥泞,雨水也随着溅起水花。不久,在黑树林子旁,这两位英勇的革命者忽然停住了脚步。
走在前头的那位,身穿一色乌黑的便服,头戴一顶已经断去一半的破碎的草帽,帽檐遮着他那明亮的眼睛。从他走路时的那股冲劲儿看,年纪不过三十五岁上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紧绑在他的背上,被暴雨淋了一夜,衣服全湿透了。水淋淋的湿衣紧贴着身子,清秀的脸上挂满了水珠。他打了个寒噤,住了脚,抖擞下精神,从腰里掏出一块白手帕,却并不马上将脸上的水珠擦干,头朝上一扬,把破草帽一推到脑后,闪出机警、明亮的目光,从太阳一直瞅到黑树林子,从黑树林子瞅到远处的沙丘和那条道路顶点的冈子。他没瞅身旁的战友,只死盯着远处的冈子,问道:
“李大年同志,这是什么地方?”
李大年身材魁梧,比前面的那位还高出一头,手臂粗大,大铜锣似的脸庞,黑亮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他虽然比前面的那位年轻好几岁,但脸上长满了胡子,宽大的额头上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皱纹。他穿一身古铜色的蒙古袍子,用两根皮条当成带子,紧紧扎在腰中,袍子的前后襟角掖在皮条带里,卷着裤腿,黑壮的两腿深深踩在泥水里。
李大年用手背擦去落在眉头的一排雨水珠,仔细瞅瞅远方,望着大道顶点那个枯黄色的沙冈子,慢吞吞地说道:
“刘志鸿同志,那就是科尔沁草原上著名的十八道冈。靠冈子的南端有一条河,叫西拉木伦河。这条河的下游一直通到营口,叫辽河。西拉木伦河的北岸,靠着冈子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屯子,叫阿都沁……”
P1-2

序言

以“文库”形式荟萃本社历年出版物之精华,是国际知名品牌出版企业的惯例和通行做法。作为新中国建社最早、规模最大、读者知名度最高的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自己六十余年的历程中,已累计出版了古今中外文学读物凡一万三千余种,沉淀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出版我们自己的“文库”不仅生逢其时,更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精品阅读的需求。
有必要对“朝内166人文文库”这样的命名予以简要说明:“朝内166”是我们赖以栖身半个多世纪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师,沁透着一股股书香,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地标;“人文文库”似已毋须赘言;而随后还将对文库该辑所集纳之图书某一门类予以描述,我们的描述将是客观的、平实的,诸如“经典”、“大全”、“宝典”一类的炫丽均不是我们的选择。
“文库”将分门别类推出,版本精良、品质上乘是我们的追求,至于门类的划分则未必拘于一格,装帧也不强求一致。总之,我们将通过几年的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套精心编就的、开放的文库。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后记

我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尽南端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全屯子不足十户人家。村落里蒙汉杂居,以半农半牧为生。几百年来那里的蒙汉人民受着当地的封建王爷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大多数人家都是王爷的奴隶,忍饥受苦,过着极悲惨的日子。
我一出生,母亲害了肺结核满口吐血,于是我就断了奶。我的邻居,是从河北省逃荒过来的汉族贫农李大爷家。据我父亲说,我饿时一啼哭,李大娘就过来喂我奶。我虽然不是李大娘生的,可是我一出生就落在李大娘的怀抱里,直到会说话。我母亲一提起这事,有时激动地落着泪对我说:“孩子呀,永远不能忘记你李大娘的好,孩子呀,你的血肉里还有你李大娘的一份哩!”
由于生活的贫困再加上水灾,我九岁那年含着泪离开了曾用自己的奶养我成人的李大娘,同父母逃荒来到科尔沁草原中部西拉木伦河北岸巴彦塔拉地方落了户。这个地方是归科尔沁草原上七大王爷挂头名的达尔罕王爷管辖的。一落户就得上人头税,外地人地租加倍。
我一直很留恋李大娘,可是,据我母亲说(别人也传说):“七七”事变以后,李大爷叫日本鬼子赶去做了两个多月的劳工,害痨伤去世了,李大娘领着年幼的姑娘沿途讨饭,回关里去找儿子,不幸途中得了重病,逼得她把姑娘卖给达尔罕王爷做了家奴。听到这件事以后,在我的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我仇恨当时封建王爷统治的制度,李大娘一家人的遭遇,使我懂得了恨谁爱谁。
有一年,王爷在我们屯子祭灵,集中了几乎三万人,强迫奴隶交钱交牲畜。祭灵会上,我见到一群蒙汉奴女给府君太太们端供果和被贵族老爷们任意地摆布、污辱,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疤,眼含着泪,从人群中走都不敢正视别人。没过两天就听说这群奴女中的几个人,由于被王爷逼得走投无路,集体跳井自杀了。以后,我从王爷府附近路过时,经常像是听到悲惨的哭声,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大娘的姑娘,默默地流下眼泪。
类似李大娘一家人的悲剧在科尔沁草原上经常都可以听到,在科尔沁草原上落下户来的千千万万汉族同胞和当地草原上的蒙族人民一样,过着奴隶生活,长期饱受日本鬼子和封建王爷的黑暗统治,在长期的被压迫的生活中,蒙汉人民之间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如兄弟一般的紧密团结在一起,向日本鬼子和封建王爷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当时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他们的那些崇高的形象使我终身难忘。于是我就在《草原烽火》里写了小兰、刘大爷、刘大娘、黑子这些人物。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科尔沁草原长达十四年之久,科尔沁反动的达尔罕王爷成为鬼子最残暴的帮凶,他们到处杀人放火,抢掠蒙汉人民的财产,那个时代老百姓十个里九个没有裤子穿,到处闹饥荒,人死了用一张破羊皮包裹起来,鬼子和王爷看到了还要当成经济犯关进牢房。
我整个的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我亲眼看到了在鬼子的刀枪和王爷的黑皮鞭子下过活的奴隶,他们可以由鬼子和王爷任意买卖,屠杀,他们的命运不如王爷的一条狗,一匹牲畜,王爷可以用一条狗或一匹牲畜交换几个奴隶。在这样的日子里,蒙族人民为了摆脱痛苦的生活,他们祈求神佛的帮助,有的人一步磕一个头翻一下砖块,磕到五台山去寻找幸福,但大多数人在途中就饿死了。有的人还用自己生命许愿,在佛堂前自杀。
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巴吐吉拉嘎热和乌云琪琪格以及桑吉玛一家,是我根据当时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塑造出来的。他们世世代代摆脱不了奴隶生活,他们中间有的人是忍气吞声的宿命论者;有的人不敢抬起头来、没有斗争的勇气;有的人敢怒不敢言,王爷要是给他们挂上个“罪”字,这个“罪”人,就永远也赎不清他的罪过。由于残酷的阶级压迫,使他们落后、愚昧、迷信、穷困。可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一旦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提高了觉悟,就成为英雄好汉,和敌人坚决地斗争到底。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为了唤醒蒙汉人民起来挣脱奴隶生活,派遣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科尔沁草原上建立了地下组织,领导着广大的蒙汉人民和鬼子王爷进行革命斗争,我从小就听到这方面许多激动人心的悲壮事迹,《草原烽火》里边的李大年这个人物,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有许多党派进草原来的共产党员,他们勇敢、机警,表现出高度的共产主义战斗风格;有的被敌人捕获,受日本鬼子特务机关的严刑拷打,毫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他们永远活在蒙汉人民的心里。李大年是我根据许多人物写成的。《草原烽火》里的人物和故事,也大都是我亲眼见到和听到的事实,如火烧王爷府、越狱暴动、堵决口斗争等一连串的激动人心的事件都是。我写这一作品的动机和过程是这样的:1945年冬季我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候我十七岁。1946年春天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地进攻科尔沁草原,反动的王爷又勾结起国民党反动派在科尔沁举行武装叛乱,屠杀蒙汉人民。在战斗生活中,我在党的教育和汉族老干部的帮助下,提高了觉悟,阶级仇恨燃烧着我的心,我一想起那些可恨的鬼子、王爷、国民党反动派,使我有时一宿一宿不能安睡,后来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给战士们讲起许多科尔沁草原上的蒙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来抒发我对敌人强烈的仇恨。1947年我开始有了写作的愿望,我想通过文学的形式,把自己所经历和听到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斗争故事告诉人们。可是,当时我连五百字的一封信都写不好,又怎能写书呢?不写吧,难受得很。于是我就硬着头皮用蒙汉两种文字通用的办法去写,写了两万字,别人看不懂,只有自己看。过了一年连自己也看不懂了。东北展开全面反攻时,领导上把我调到大后方去工作,从此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许多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同时我在党的不断的培养下,政治思想和文化程度有了不少的进步,就又激起了我写作的要求。1949年随着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内蒙古人民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党和毛主席给了蒙族人民无限的幸福。在这欢庆的节日里,越来越激发我写作的热情,于是我就从1949年10月开始写起这部小说,直到1956年末,将近八年的时间,我写了几十斤重的稿纸,以后从中整理出一百二十多万字(共四部)的初稿。我从学字到写作,经过了长期的艰苦劳动的过程,但也是愉快的过程。整个写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磨碎了几种字典。这八年中每天平均只睡四五小时的觉,根本没有休息日,我珍惜点滴的时间,不叫它空白地过去。写作中间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急于要告诉读者蒙族的人民怎样在慈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经过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我写这部作品的动机。我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得到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培养和帮助。1956年内蒙古党委把我调到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要我专门来修改这部作品。在修改作品过程中,无论从作品的思想或艺术方面,党都给了我有力的指导,这才使作品能和读者见面。我还要说一句,我感激汉族老作家周立波同志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同志们的帮助,如果不是党、不是汉族老作家和出版社的教导与帮助,我来写这样一个大部头的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最后,简单提一下,自从《草原烽火》出版以后,许多读者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同时,也都热诚地指出了它的缺点。这次交人民文学出版社付印前,原打算做一次较大的修改,但是由于出版时间紧迫,又要忙着按期完成它的续集,就未能抽出空来,只做了些必要的补充,还是按原样付印了。等将来四部出齐后,我绝不辜负读者热情的帮助和希望,付出全力,再做一次较大的修改吧!作者1959年5月

作者简介

乌兰巴干,(1928-2005),内蒙古科尔沁人。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有长篇小说《草原烽火》《科尔沁战火》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