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组织

目录导航

1气流组织定义

  气流组织是指对气流流向和 均匀度按一定要求进行组织。

  所谓气流组织,就是在是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2 通风气流组织的理论分析 2.1 通风过程与气流组织的关系 在给定条件下,气流组织形式确定之后,通风空间的气流流场也就随之确定,那么通风过程也就确定。因此,所有流体元素自进入通风空间到离开,所经历的时间(即驻留时间) 均值即为定数。但是,每一流体元素在室内的驻留时间用是 随机变量,若以τ表示,则τ=0~∞,驻留时间的 分布函数F(τ)可以表示成: (1) 当采用 示踪气体法来测量通风过程时,由于示踪气体(如 CO2)在通风气流中的浓度具有线性累加特性,因此,可以直接采用排风管内的浓度Ce(τ)/Ce(∞)来表示驻留时间的分布函数,即 F(τ)= Ce(τ)/Ce(∞) (2) 式在Ce(τ)和Ce(∞)分别为排风管内时刻τ和时刻∞的浓度。 于是得到驻留时间均值的 计算式: (3) 研究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值大小完全由气流组织所确定,如果流场中的回流和涡流比较多,那么值比较大,通风过程就比较慢。反之,值比较小,通风过程就比较快。当流场中的回流和涡流趋近于零时,流场成为完全 单向流,此时值最小,通风过程最快。所以,驻留时间均值是度量通风过程的良好尺度。 2.2 通风效果与通风过程的关系 我们利用通风过程方程式来描述通风过程,假设通风空间体积V,有害物质发生量,通风量L及通风时间τ,根据 质量守恒,得到通风过程方程式: (4) 式中M(τ)为室内时刻τ的有害物累积量。当τ=∞时,通风过程达到 平衡状态,则可解出室内平均浓度: (5) 式中τV=V/L,称为通风过程额定 时间常数。由于室内平均浓度是评价通风效果的主要指标,所以式(5)正好表明了通风效果与通风过程的 相关关系。可以看出愈小,通风过程愈快,通风效果愈好。 2.3 通风效率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通风效果取决于通风过程,而通风过程又完全由气流组织所确定。因此,为了考虑气流组织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引出 通风效率的概念,并定义为: (6) 式中min为最小驻留时间均值。众所周知,当室内气流为完全单向流时,流场中无回流和涡流,所以驻流时间均值最小,而且沿流动方向的浓度呈线性增加,在排风管内达到最大值。因此,,所以由式(5)得到 (7) 那么 (8) 这就是说,通风效率是表示某一气流组织与单向流的接近程度。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以排除有害物质为主要目的的室内通风,为了提高通风效率,气流组织型式应尽量接近单向流,如采用局部单向流通风、矢流送风以及吹吸式通风等。但必须指出,这些通风效率比较高的气流组织型式,必须有性能良好的末端装置与之相配合。这给通风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