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博物馆

科尔沁博物馆

中文名称 科尔沁博物馆
省份 内蒙古
目录导航

历史

1986年,国家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来馆视察,在看完《哲盟古代简史》等展览后,兴致勃勃地为展厅正大殿题写了“哲盟博物馆”五个楷书大字的匾额;1988年,著名文化名人、诗人贺敬之先生,在对馆藏北方民族文物惊叹之余,又欣然命笔为临街仿古牌楼题写了“哲里木盟博物馆”草书匾额。

2003年10月迁入新址,并更名为科尔沁博物馆。该馆是通辽市2001年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她坐北朝南矗立在通辽市文化体育广场,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2米,地下一层,地面四层,局部高度31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园地方理念,正立面顶端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称谓。外墙用天然芝麻白花岗岩和深灰色玻璃幕进行装饰,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

概况

新馆地下一层分三个独立区:中间地下室为人防工程,面积1600平方米,开发利用为文物库房;东西两侧地下室各1600平方米,可开发利用为超市或图书批发市场、文物工艺品交易市场等;地面一层为3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大厅和各120平方米的10个旗县市区厅,可举办各类大型展览和接待各种贸易洽谈会;二、三层设计了六个文物展厅,总面积4800平方米。根据科尔沁蒙古族人口138万,占自治区蒙古族人口三分之一的特点和馆藏文物1万多件的优势,策划了、《科尔沁历史珍宝》、《历代钱币》、《蒙古族文物精品》、《毛泽东像章收藏》、《科尔沁艺术摄影展》、等五大展览。这些展览自2004年8月陆续开展以来,接待观众5万多人次,其中免费接待未成年观众3万多人次。2005年6月,科尔沁博物馆被评为通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通辽市红色旅游景点,现已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层为多功能会议厅,面积1400平方米,能容纳800人,可举办各类型大型会议、学术报告会和文艺晚会。

建筑特色

2003年10月迁入新址,并更名为科尔沁博物馆。该馆是通辽市2001年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她坐北朝南矗立在通辽市文化体育广场,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2米 ,地下一层,地面四层,局部高度31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园地方理念,正立面顶端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蒙古 人的称谓。外墙用天然芝麻白花岗岩和深灰色玻璃幕进行装饰,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

科尔沁博物馆科尔沁博物馆新馆地下一层分三个独立区:中间地下室为人防工程,面积1600平方米,开发利用为文物库房;东西两侧地下室各1600平方米,可开发利用为超市或图书批 发市场、文物工艺品交易市场等;地面一层为3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大厅和各120平方米的10个旗县市区厅,可举办各类大型展览和接待各种贸易洽谈会;二 、三层设计了六个文物展厅,总面积4800平方米。根据我市科尔沁蒙古族人口147万,占自治区蒙古族人口三分之一的特点和馆藏文物1万多件的优势,策划 了、《科尔沁历史珍宝》、《科尔沁历史长卷》、《蒙古族文物精品》、《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墓文物展》、《官布艺术馆》、《刘宝平美术馆》等基本基本 陈列展览。。2005年6月,科尔沁博物馆被评为通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通辽市红色旅游景点,现已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层为多 功能会议厅,面积1400平方米,能容纳800人,可举办各类型大型会议、学术报告会和文艺晚会。目前,会展中心已投入使用,2004年3月开始,已接待通辽 市党代会、人代会、自治区农牧产业化会议、人民好公仆牛玉儒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大型会议十几次。

文物收藏

《科尔沁历史珍宝展》是馆藏文物的精粹展览,它浓缩了北方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讲述了北方游牧文明的发展和变迁,整个展览根据时间年代和文物质地共分成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石器部分,这一部分中的展品跨越了几十个世纪,主要都是远古人类农耕和渔猎时的用具。有距今八千多年的兴隆洼文化中出土的农耕用的打制石器,包括石耜和石锄等;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磨制石器,红山文化已经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打磨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出土的石耜和石斧已经打磨的非常光滑实用;随后是距今约有四千多年左右的夏家店文化,此文化中出土的石环、五角形石器、六角形石器以及齿轮状石器都标志着石器的制作工艺又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至今对这几种石器的使用方法仍然在讨论当中,专家们提出几种不同的观点:有认为是当时的一种祭祀用品、身份的象征或打猎、打仗时的一种武器。这都有待后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几件是辽代的莲花石臼和唐代的龙头石斧,龙头石斧应该是当时贵族们的一种把玩之物,同样也显示了身份,而莲花石臼则是当时舂米或捣药之用。这些石器主要的发源地都是在赤峰的敖汉旗,由于通辽地区在当时并不是某个古文化的发源地,但是却是许多文化的辐射区,所以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留的文物和遗迹。

第二部分为陶器,首先展示的是几件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土的三足陶鬲,这些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的陶鬲都是当时的一些烹饪用具,整个鬲的内部包括三个支撑足都是空心的,增大的内部容积,也方便在底部加热时迅速传热,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可谓是当时的杰作。随后是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出土的带耳的红陶壶,同样是当时的烹饪时使用的锅的样式。夏家店上、下层文化实际上都是在赤峰敖汉旗的夏家店村出土的,只因先发掘了一层文化遗址,后在这一地区下层又发现了一层文化遗址,两层文化大约相距五百年左右,从而定名为夏家店上层和下层文化。之后是两千多年前的鲜卑族遗留的奔马纹陶罐,也是馆藏的一件一级文物,上面所刻画的图饰宛如千军万马纵横驰骋,从而得名为奔马纹陶罐,也有专家认为是羊、鹿等动物,另有说法是当时一种象形文字,只是至今未被参透。剩下的陶器均源自辽代,有当时的陶鸡冠壶、陶砚以及一件痰盂,从此处可以得知痰盂并非现代文明的产物,早在千年以前就有了这种代表人们讲究卫生的证明了。

第三部分为瓷器部分,这其中有多件馆藏一级文物,前二十几件都是辽代时期的精品,包括黄釉鹦鹉嘴壶、提梁壶、大碗、白釉鸡冠壶、三彩摩羯壶等,北方的三彩工艺制作的也已经相当娴熟,所上的色彩非常细腻,堪称精品,摩羯本为印度神话中的一种神兽,长有龙头鱼身,这种奇异的造型通过三彩的修饰表现的惟妙惟肖。辽代的瓷器中尤为珍贵的是一对白瓷佛,他们刻画的是佛祖坐下的两大弟子阿难和迦叶,无论是从质地、造型甚至细微的面部表情无一处不是首屈一指。根据瓷器的地域性来说,通常是南青北白,辽白瓷本身就是北方瓷器中的佼佼者,加之细腻的雕工和它的历史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不足为奇了。辽代之后展出的是元朝时期的铁花瓷器,这其中却有一件罕有的青花玉壶春瓶特别抢眼,元青花现存于世上的数量只有三百多件,国外存有二百余件,中国才一百多件,科尔沁博物馆这件元青花就保存的相当完整,品相也相当好,可以说是非常珍贵了。之后就是明清时期的瓷器了,在六、七十年代在民间的保存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当时征集上来的这些瓷器现在都已经很少能够再找到了,其中包括青花长颈瓶、八卦纹琮式瓶、寿字长颈瓶、双耳花觚、青花扁壶、茱萸纹天球瓶等,其中有一对明代嘉靖年间的大鱼缸很是独特,现在这样的大件瓷器保存完整的已不多,而这样的鱼缸才保留有几件,可见它们的珍贵了。

第四部分是玉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山文化的几件象形玉器,有勾云纹玉牌、玉蝉等等,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一种崇拜。由于一件玉龙“中华第一龙”的出土,红山文化现在也是非常知名的古文化了。随后是辽代的两条随葬的玉带和玉蹀躞带,保存的很完整,这都是当时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高级陪葬品。玉器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是清代的玉件了,其中包括人们所熟悉的玉佩、带勾、带扣等,带勾和带扣实际上就是人们所系的腰带的带头。其中的精品一件是通体透明的玉碗,它磨制的工艺相当高,不但很薄而且外壁还雕刻了许多花纹;另一件由一块整玉打磨而成的玉如意,整个如意毫无瑕疵,上面没有雕刻任何花纹,圆润光滑,吸引了大多数游客的眼球。

第五部分是青铜器,这里展出了两件西周时期的祭祀用品,青铜簋和青铜簠,这是发现西周时期文物的最北端,其中青铜簋内部还刻有铭文,译为“邢姜太宰它铸其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意思是邢国的一位夫人命管家“它”制作的这个青铜簋,目的是让以后的子孙永远享受荣华富贵。后面是鲜卑族使用的青铜釜和辽代的铜镜,上面的斑斑锈迹也见证了它们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馆藏青铜器中数量较多的就是青铜佛像了,从佛祖到金刚,从罗汉到菩萨,从关公到章嘉活佛,形象了表现了从元朝到明清时期人们对佛教的信奉和虔诚。佛像样式变化多样,活灵活现,有纯铜的也有镏金的。时期不同,工艺各异,造型各异,风格各异,让人大开眼界。

第六部分是金银器,这一部分把两千多年前的鲜卑族和一千多年前的契丹族奢华的金银随葬品展现的淋漓至尽,大到面具、头冠、腰带,小到项链、手镯、耳坠、戒指,无不体现古贵族生前的富有,而死后也要把所拥有的富贵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意愿。这些金银器有的是发掘墓葬发现,也有农牧民在田地或沙地之中偶然发现,其中有一对人面形金牌饰就是一个农民在沙地的鼠洞中发现后送到馆内的。它们无不让人感叹当时贵族生活的奢侈,生前耀于人前,死后也不弱于他人。

科尔沁博物馆文物2科尔沁博物馆文物2最后一部分是精华荟萃部分,陈列了馆藏的各种质地的鼻烟壶,包括翠烟壶、玛瑙烟壶、瓷烟壶等等。以及两件琥珀握手和胭脂盒,顾名思义就是人去世后握于手中的陪葬品,意为人不空手而去。诠释历史珍宝,就是诠释科尔沁文化。 

新馆

新馆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1米。外观设计厚重古朴,既溶进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又体现了蒙古族豪迈奔放的民族性格。新馆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一楼为会展中心,4000平方米的大厅开阔宽敞,可举行各种会议;二、三楼为展览区,共展出以《蒙古族历史长卷》为主的六部大型展览;三楼半为展厅半为办公区,办公区是博物馆各部室日常办公和科研的场所;四楼为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用以举办各种学术讨论会、报告会等。

新馆建成后,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博物馆,成为通辽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通辽市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缩影。

意义

科尔沁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在中国颇有影响的库伦1—7号辽墓、霍林河金界壕边堡、辽陈国公主墓等、吐尔基山辽墓等,其中辽陈国公主墓被评为198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吐尔基山辽墓被评为200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通过对全市文物古迹进行的两次大普查,现已查明通辽市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址约1200余处;通过普查时征集和平时抢救性清理发掘,使馆藏文物达到了5740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2余件,二级文物199余件,三级文物338件。按时代和藏品属性分类,古代文物为4747件(套),近现代文物287件(组),自然标本28件(组)。当您走进博物馆参观或登陆博物馆网站,可看到红山勾云玉佩、西周青铜器、秦汉银印、鲜卑金牌饰、唐代錾花银盘、辽代三彩摩羯壶、辽代白瓷佛、辽代紫定碗、金代春水秋山玉、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明代珐琅盘、清代固伦雍穆长公主银质骨灰盒等珍贵文物。

科尔沁博物馆的几十件文物精品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展览在美、法、日、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展出,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但为展览增添了色彩,同时也为通辽是赢得了荣誉。

交通指南

1、飞机:内蒙古目前在运营的机场有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包头二里半机场、鄂尔多斯机场、赤峰玉龙机场、锡林浩特机场、乌海机场、满洲里西郊机场、通辽机场、乌兰浩特机场、二连浩特赛乌苏国际机场、阿尔山机场、巴彦淖尔机场等12个,均有通往省外的航空线路。首府呼和浩特至北京、上海、广州、乌兰巴托、海拉尔等区内外18条航线和2条国际航线。

2、火车:内蒙古地级以上城市都有火车站,也有铁路与省内外相通。

3、客车:先进的呼包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已实现了各旗县通公路,许多世代闭塞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也建起了公路,并开辟了与蒙古、俄罗斯边境省区通车的6条客运班车路线。

美食与住宿

美食

内蒙古的餐饮,野味十足,风味独特,这里用餐十分方便,城内城外既能遍尝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又可大嚼草原野味。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丰富的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等佳肴,风味美食,品种丰富,随您挑选。其中风味佳肴有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扒肉和烤全羊,最为出色。其味独特,令人垂涎。一边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再品着马奶酒,真是过得比神仙还要逍遥。

住宿

内蒙古自治区宾馆饭店建设迅速,各主要城市都建有星级酒店、涉外酒店,以及各种档次的宾馆、旅馆、等等。在草原上旅游还可住近牧民的蒙古包。近年来,内蒙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已有涉外饭店近百家,其中星级饭店几十家,包括三星级3家、二星级8家;还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以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需求。到相对偏僻的地方旅游,你也可以选择到牧民家中住宿,牧民民风淳朴,豪爽好客,定会热情招待。当然,你最好送些纪念品之类以示友好和谢意。

旅游特色

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传统的那达慕集会是最能体现蒙古族风情的场所。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有歌舞娱乐、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项目,其中竞技占较大比重。竞技,几乎贯穿蒙古族生活各个方面。春季打马鬃、祭敖包仪式之中、姻礼进行途中,都会展开规模不等、趣味迥异的各种比赛。各项比赛中,远距离越野赛马最为激动人心。

注意事项

1、到博物馆着装要整洁:到博物馆参观前,应做好着装的准备。应该选择相对正式的服装,最好是着西装、打领带、穿皮鞋。

2、博物馆里不要大声喧哗:博物馆同图书馆一样,是一个讲究安静的场所,参观者在馆内应该始终保持安静,尽量不高谈阔论, 更不能大声喧哗。有些人 在参观时看到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常常会兴奋地招呼同伴来看,高声叫喊同伴的名字;有的旅游团在馆内集合时,导游也会大声寻 找团员,这些做 法都会导致馆内秩序混乱,影响了他人参观的情绪,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

3、展品不能乱摸:博物馆里展出 的艺术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博物馆都有"不要触摸展品"的 规定,对于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物,博物馆也采取了设玻璃罩、隔 离线等的保护措施。但不是每一件展品都有防护措施,如果参观者不遵守基本的规定,博物 馆"防不胜防"。在参观时,观众应注意查看展品旁的说明,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也会对其价值作出判断。有些展品的说明文字中会有明显的" 禁止触摸"的标志,参观者应留心查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