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煤显微组分

硬煤显微组分

学科 煤田地质学
中文名 硬煤显微组分
硬煤 烟煤、无烟煤
目录导航

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

将烟煤、无烟煤中所有显微组分按其化学工艺性质分为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三个显微组分组,每个组都包括一系列成因相近或保存方式相同的显微组分(表1)。各显微组分组的化学成分和性质都有相当明显的区别。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方案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为镜质组、半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 (表2),比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多分出了半镜质组 (semivitri-nite)。半镜质组是物理、化学、工艺性质介于镜质组和惰质组之间,但更近于镜质组的过渡组分(见半镜质组)。在壳质组中则分出了中国晚古生代特别是华南晚二叠世煤中特有的树皮体 (见壳质组)。

苏联国家标准(ГОСТ 9414—74)

将烟煤显微组分分成六组,除镜质组、稳定组和惰质组与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相同外,半镜质组(семивитринит)是镜质组与惰质组的过渡组分; 混合微粒组 (мнкстинит)是无结构镜质体与微粒体或矿物的混合物,由于颗粒过细(2μm以下),难以单独区分,在进行显微组分定量时,将其视为一种显微组分;藻类组因化学组成上有别于其它壳质组组分而单独分为一组。

美国国家标准(ANSI/ASTM)

显微组分的划分略简于国际分类。但是,将镜质组进一步划分出假镜质组(pseudovitrinite)(见半镜质组);按W. 斯帕克曼(W. Spackman),在镜质类 (vitrinite suit) 中,还可以按照其反射率进一步分成木镜组 (xylinoid group)(Ro,max0.05%~0.39%),镜质组 (vitrinoid group)(Ro,max0.40%~2.49%)和高镜组(anthrinoid group)(Ro,max2.50%~10.10%),这种划分方案有利于工业应用。

各种显微组分和显微亚组分的划分和命名还在不断充实、完善,现行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与1971年分类相比,已增加了经荧光分析后发现的荧光体、沥青质体、渗出沥青体以及木栓质体等四种壳质组组分;在树脂体中,已细分出特征介于无结构镜质体与树脂体之间的镜质树脂体(colloresinite)这一显微亚组分;在藻类体中,又分出结构藻类体和层状藻类体两种显微亚组分。P. 莱昂斯(P. Lyons)等指出,树脂成因的惰质体不应归入菌类体中,建议命名为分泌体(Secretinite)。

表1 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

显微组分组
(maceral
group)
显微组分
(maceral)
显微亚组分*
(submaceral)
显微组分的种*
(maceral variety)
镜质组
(vitrinite)
结构镜质体
(telinite)
结构镜质体1
(Telinite 1)
科达树结构镜质体
(cordaitotelinite)
真菌结构镜质体
(fungotelinite)
木质结构镜质体
(xylotelinite)
鳞木结构镜质体
(lepidophytotelinite)
封印木结构镜质体
(sigillariotelinite)
结构镜质体2
(telinite 2)
无结构镜质体
(collinite)
均质镜质体 (telocollinite)
胶质镜质体(gelocollinite)
基质镜质体 (desmocollinite)
团块镜质体 (corpocollinite)
碎屑镜质体(vitrodetrinite)
壳质组
(exinite)
孢子体 (sporinite) 薄壁孢子体 (tenuisporinite)
厚壁孢子体(crassisporinite)
小孢子体 (microsporinite)
大孢子体(macrosporinite)
角质体 (cutinite)
树脂体 (resinite) 镜质树脂体 (colloresinite)
藻类体(alginite) 结构藻类体 (telalginite) 皮拉藻类体 (Pila-alginite)
轮奇藻类体 (Reinshia-alginite)
层状藻类体(lamalginite)
木栓质体 (suberinite)
荧光体 (fluorinite)
沥青质体 (bituminite)
渗出沥青体 (exsudatinite)
碎屑壳质体(liptodetrinite)
惰质组
(inertinite)
半丝质体(semifusinite)
丝质体 (fusinite) 火焚丝质体 (pyrofusinite)
氧化丝质体 (degradofusinite)
粗粒体 (macrinite)
菌类体 (sclerotinite) 真菌菌类体 (fungosclerotinite)
微粒体 (micrinite)
碎屑惰质体 (inertodetrinite)


(据《斯塔赫煤岩学教程》,1982年英文版,并根据国际煤岩学委员会1987年会议有关规定进行增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