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中文名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简称 Shibor
目录导航

起源

上海 银行间同业拆放 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从2007年1月4日开始正式运行,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 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 同业拆出 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 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Shibor工作小组,依据《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 利率(Shibor)实施准则》确定和调整报价银行团成员、监督和管理Shibor运行、规范报价行与指定发布人行为。全国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授权Shibor的报价计算和 信息发布 。

作用

Shibor促进了 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

2007年, 银行间市场交易总量共计7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2.2万亿元,涨幅达到82%。其中, 拆借交易总量10.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95%; 回购交易总量44.1万亿元,增长68%,均创历史新高。有报价行参与的 拆借交流占总量的94%, 回购交易占80%。中长端 拆借、回购交易共成交1904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各关键期限点均有成交,弥补了 货币市场中长端的交易空白。

目前,Shibor与 货币市场发展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格局。Shibor在 市场化产品定价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是Shibor对 债券产品定价的指导性持续增强。2007年共发行以Shibor为基准的 浮息债券990亿元、 短期融资券1376亿元,分别占市场发行总量的18%、41%和97%。

二是以Shibor为基准的 金融创新产品成交活跃。 利率互换285亿元、 远期利率协议10.5亿元, 同业借款、 同业存款和 理财产品等约1300亿元。

三是 票据转贴现、 回购业务初步建立了以Shibor为基准的 市场化定价机制。

四是报价行的内部资金 转移价格已经不同程度的与Shibor结合。金融市场正在形成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群,各种 利率之间的比价关系日趋合理、清晰。

历史数据

2013年6月20日,隔夜Shibor利率创下了历史最高点13.444%

2015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所有期限品种全线上涨,其中隔夜品种上涨11.20个基点,至3.6400%;7天期上涨24.40个基点,至4.8830%;14天期上涨21.50个基点,至5.5940%。与此同时,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在开盘后却普遍走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