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集中营

潍县集中营

中文名 潍县集中营
地理位置 潍县
时间 1942—1945年
目录导航

背景资料

1882年(清光绪八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牧师狄乐播携阿撒拉氏(一说狄珍珠)来潍县传教,在当地教友的协助下,狄乐播在潍县东部李家庄购地约50亩,建起房舍,设立了集男女中学、医院、教会于一体的宗教活动基地,名为“乐道院”,意为乐于传播道义的学院。

经过一年多时间,狄乐播夫妇初步建成了以平房为主的“乐道院”。乐道院包括学校、诊所、教堂三部分,分别担负教学、医疗、布道的任务。潍县乐道院建成时坐落在潍县城东关东门东南方向约3华里的地方,正门建在南面,大门上悬挂着“乐道院”的大字匾额,高大的西式建筑和不远处老潍县城遥遥相望,潍县人称其“洋楼”。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这也使得“反洋教”风潮迅速波及潍县,社会团体纷纷冲击外国设施,乐道院自然也未能幸免。潍县义和团团民火烧了“乐道院”,烧毁楼房42间,平房136间。1902年,狄乐播利用“庚子赔款”和美国教会捐赠的所有资金重修并扩建了乐道院。1904年,新的乐道院基本建成。

重建后的乐道院占地200多亩,规模较之前大了很多,并将登州(今蓬莱)的“文会馆”以及青州的“广德书院”一并迁入,合并为“广文大学”——这是中国较早的正规现代化教会大学,包括文理学院、道神学院和医道学院,建有先进的科学馆大楼、天文观象台、能容纳千人的礼堂和理化仪器制造所,其师资、教学设备都是当时全国一流的,美国人称其为“中国的哈佛”。乐道院医院也颇具规模,有内、外、妇、儿等科室,能够进行肠梗阻、膀胱癌切除等各种腹部手术,而且拥有X光室、化验室等现代化医疗设施、设备。

当时的乐道院是潍县集教会、教育和医疗于一体的教会服务中心,也是西方传教士、教师、商人、学者和医务工作者聚会的活动中心之一,成为北美基督教长老会的山东总部。大量的传教士纷纷赶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这里居住,美国《时代》杂志的创办人亨利·卢斯也曾随父母在此居住过。[2]

建集中营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美国将侨居其国内的6万多日本人强行集中在洛杉矶附近隔离关押。为了报复,日本自1941年底开始,在中国全境搜捕同盟国在华的牧师、教师、商人等侨民,并将其全部强行抓捕,分别在香港、上海龙华和山东潍县三处关押,将关押地命名为“敌国人民生活所”(简称C.A.C),实为集中营。潍县集中营潍县集中营(4)

潍县靠近胶济铁路,交通便利,加之乐道院地大房多,美国人又集中于此,日军将魔爪伸向了这里。日军宪兵队带伪军强行占领了乐道院,院内中国人被驱赶。此后,伪军又带来一些强抓来的苦力,把院内所有树木砍伐一空,在院内的六个角落垒起岗楼、碉堡,架起机枪,围墙上架设了一道道带电的铁丝网……昔日幽静雅致的乐道院,变成了阴森恐怖的监狱。

为了改善集中营内恶劣的生活状况,营民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在高墙和铁丝网外,潍县百姓没有忘掉这些外国友人,被营民们称为黑市的交易出现了。黑市交易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潍县集中营内营民维系生存的通道,这个通道打开了潍县集中营的一个缺口,让这个战争中的孤岛和陆地有了一丝的联系。

在3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2000多名外国侨民被关押于此。其中有奥运会冠军利迪尔、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任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等多位世界名人。[2]

营内自救

潍县集中营潍县集中营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中,被囚禁的盟国侨民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由于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严重。他们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每天点名报数。日军的严酷看管,生活条件的恶劣,秩序的混乱与无序,促使集中营关押侨民组织起来,争取权利,自我管理。侨民们通过民主选举,组成了“自治管理委员会”。在自治委员会的策动下,侨民中17岁的恒安石及英国海军退役上尉、时年30余岁的狄兰计划出逃,于是,一场策划已久的越狱在乐道院上演了。

1944年6月9日晚,电网停电,他们发现日军巡查岗哨有机可乘,迅速按计划由英电气专家托米充当人梯,协助恒、狄二人翻出高墙,出来后马上被在外接应的国民党部队保护起来。恒安石和狄兰成功出逃后,立刻给美英使馆写信,说明集中营真相。经过狄兰和恒安石的努力,有关战争进程的消息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集中营,营内侨民开始对战争形势有了确切地了解,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加了大家生存的信心。

战争结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颁布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1945年8月17日,美军称做“鸭队”的7名伞兵空降营救小组乘B-24型轰炸机飞临潍县上空,解救被关押的侨民。8月30日,美国在华驻军正式接管集中营,开始组织侨民们撤离。[2]

后世纪念

潍县乐道院旧址始建于1882年,从1942年起,在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英、美、法、荷等20多个国家包括327名儿童在内的2008名侨民曾长期在此羁押,是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建立的规模最大、关押人数最多的同盟国侨民集中营,被称为“东方的奥斯维辛”。现存十字楼、关押房、文华楼、文美楼、专家楼等近代历史建筑7栋。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是潍坊首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充分挖掘保护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历史故事,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珍爱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知,形成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浓厚氛围,助力潍坊创建国际和平城市。接下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将择机到美国、新西兰、以色列、波兰等国家进行全球巡展,让世界上更多爱好和平的人们了解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