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全唐诗》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
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⑴。
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⑵,口传不死方。
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⑶。[1]
【注释】
⑴此句一作“出门见我伤”。
⑵客遇:一作“云见”。
⑶遂翱翔:一作“凌苍苍”。[1]
【译文】
离开家乡,客旅遥远,怀念故乡,秋梦悠长。
梧桐叶纷纷飞下天井,一叶梧桐飞入银床。
梦醒后,照看明镜,发现鬓毛飒然已成白霜。
满腹经纶弃于蔓草之中,衰老的面貌仿佛枯干桑叶。
想跟人说说心里事,璀璨如夜光明珠的想法往往使人起疑心。
如今你好像洞庭秋叶,飘落在潇湘之滨。
表弟你是经济世事的人士,你现在谪居,让我很悲伤。
如同潜龙隐居在尺来深的水里,憋屈的很,只好写些论著谈谈兴亡之道。
客旅中巧遇王子乔仙人,口传我不死的仙方。
洞中一刻,世上千年,去天宫朝拜玉皇大帝。
我将抚摸你的背,与你携手翱翔天地。[2]
李白
李白像[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4]
译文来源:慕名至此的搜狐空间作者图片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