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回珍珠计划”资助的珍珠生王建煊先生于2007年创办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2],设立了“捡回珍珠计划”,把家境相对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聚集起来,让他们重返温暖的课堂,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以前他们会为学费发愁担忧,可能初中毕业后无法继续高中的学业,但有了“捡回珍珠计划[3]”他们可以在高中享受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每年还可以获得2500元的生活补贴,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使得他们能安心学习。
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对“公益慈善”的概念也很模糊。原来根本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个组织能够无条件资助他们,在了解“捡回珍珠计划”后,他们满怀着期望去申请,希望能够完成学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在理想的天空展翅高飞。[1]
捡回珍珠计划在申请成功、成为珍珠生后,“珍珠生”,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这还意味着他们要成为真正的“珍珠”。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必备的条件,在减轻了学习费用的负担后,最大的压力便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考上最好的大学。
他们肩上背负的不仅有父母的期望,还有资助人的期待,带着这种压力,同样也是动力,怀揣着理想,奋斗在每个日日夜夜。珍珠班中的每一位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相互比拼、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每位珍珠生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愿望,他们想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资助他们的爱心人士,想要用人生的第一桶金去资助一位像自己一样的珍珠生。[1]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部分学校的珍珠班的重点率能达到80%以上,好多班级都高达100%。他们很自豪地和我们说,好多省状元都来自珍珠生,这个写满荣耀的集体。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总会凭自己优异的成绩获得不同数额的奖学金。
捡回珍珠计划作为珍珠生,为社会做贡献是他们终生的梦想,即使是一点微薄之力,但只要能回馈社会,收获的却是无限的快乐。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参加过公益志愿者活动。在敬老院,他们帮老人整理房间,收拾床铺;为老人们清理布满灰尘的书架、阳台;陪老人聊天,谈谈生活中的小事,爷爷奶奶们用那布满皱纹的手紧握着志愿者的手,如同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在一起一般,欣喜不已。珍珠生周末有去校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打扫图书馆卫生的活动。偌大的图书馆,数不清的藏书需要一本本的整理,还要用抹布去擦地板,他们认真地、一点一点地整理好图书馆。他还抽出自己的时间和珍珠班的同学们一起去当义务交通疏导员,在工作时难免会遇到的不配合工作的人,或是些许困难,他们都耐心劝导、解决。
[4]他心中时刻想着回报社会,在进入大学后都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些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些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协会……
捡回珍珠计划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吴丹丹是一名珍珠生,她从7岁就开始帮母亲做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割麦子、做饭、扫地洗碗、给弟弟辅导功课……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业。虽然很忙很累,压力很大,但坚强的她不曾掉一滴眼泪。
16岁的李艳艳是一名珍珠生,两岁时母亲患病腰部以下瘫痪,父亲外出打工后杳无音讯。起初,外公外婆帮衬照顾着这个家,李艳艳6岁时,外公突然患病,外婆无暇顾及她们母女,小小年纪的她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她从不抱怨,也未放弃。2020年11月21日,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授予的2020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CCTV少儿频道播出。“捡回珍珠计划”合作校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珍珠生李艳艳在央视现场讲述自己的事迹,并接受颁奖。[5]
“我们不能决定出身,却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珍珠生”们如是说。是的,他们如珍珠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努力着,拼搏着,用爱心回报社会,将爱传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