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02月26日,重庆市文化局批准成立“巴蜀民俗博物馆”(即现“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渝文物[1993]31号)。
1994年09月16日,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建设工程奠基,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1997年10月31日,渝北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设置“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渝北编发[1997]19号)。
1997年11月,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建成接待游客。
2007年10月,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龙兴分馆完成布展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05月31日,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进行了免费开放仪式,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永久免费开放。
2009年0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0年05月,完成馆藏三级文物数据库建设。
2014年08月05日,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正式启动改陈布展工作,暂停开放六个月。
2015年02月16日,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改陈后重新对外开放。
2016年07月25日,渝北区编办批复渝北区文物管理所更名为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挂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
独具特色的巴渝民俗博物馆陈列了清代、民国时期千余件民间工艺品,服饰和其他生活用品。博物馆最吸引游客的是40多张清末的雕花大床,被誉为“中国第一床”的六柱五檐满金雕花大床是其代表之一,其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俨然一幅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画。雕刻内容丰富多彩,雕刻技艺高超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或镂空、或浮雕,镂空的层层相叠,多达五层,无不使人叹服雕刻技艺的精妙。浮雕有深有浅,深浮雕立体感强,浅浮雕一目了然。有的雕刻粗狂豪放,有的则细致入微,非亲眼所见,不能感受其美。
博物馆另一镇馆之宝则是誉为“中国第一龛”的金木雕家神龛,其形象之高大,用金之厚重,堪为世间所罕见。六条神采飞扬的金龙,众多的神仙,人物,传说,故事更令观众赞不绝口,看过大足石刻和渝北木雕的人都说:石刻精华在大足,木雕精品在渝北。
门票:免费
9:00 - 17:00(16:30以后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双龙大道二支巷。
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图册(4)
乘坐重庆轨道交通3号,在碧津站下车;乘坐重庆轨道线10号线,在渝北广场站下车;乘坐重庆公交68、555、616、655、622、671、681、682、674、679、687、692、697,在民俗文化村站或碧津公园站下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