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团

150团

中文名 150团
目录导航

团情概况

    150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共青团农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垦区北端,东西北三面环沙,素有“沙海半岛”之称。

 

    区域占地面积451平方公里,拥有土地面积67.614万亩,耕地面积20.61万亩,实有造林面积3.1575万亩,总人口1.9587万人,有职工4789人,其中农业连队职工3218人,占职工总数的67.20%。全团49个建制单位,下辖21个生产连队,11个中心(站),8个工交建商企业。

 

    150团交通、通讯便利,社会秩序良好,治安防控网络建设走在垦区前列。团部所在地西古城镇为古新公路和石莫公路终端,距石河子97公里。广播、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络遍级全团所有单位,传输节目40余套。

 

    150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古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镇区实现了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宽敞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商贸楼、住宅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办公楼、科技楼、客运中心、职工培训中心美轮美奂;商业大街繁荣如市,各种商品、瓜果蔬菜琳琅满目。一流的文化广场,一流的电子显示大屏幕、大型雕塑、音乐喷泉、8色灯柱、草坪、音乐舞池勾画出西古城美丽的风姿。连队100%的危房住户迁入新居,一座座漂亮别致的小康村住宅星罗棋布,镶嵌在绿荫之中。

 

    150团曾先后被国家、自治区、兵团命名为“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先进单位”、“全国治沙林网化达标团场”、“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兵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先进单位”、“兵团畜牧业生产先进单位”、“兵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绿洲杯竞赛先进团场”、“自治区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兵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兵团红旗团场”、“兵团平安单位”、“师市反邪教工作先进集体”、“兵团防火安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理气候

    150团位于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处北纬44°52′54″~45°12′09″、东经85°52′23″~86°10′46″之间,东、西、北三面环沙,素有“沙海半岛”之称。海拔高度346至358.8米,无霜期为135~205天,≥0℃积温为3990.9℃,≥10℃积温为3693.8℃。

 

    150团主要以农业为主,年平均气温为6.1℃,最高年份8.2℃,最低年份4.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8℃。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为-18.4℃。年较差为 75.01℃,月较差为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3.1℃,极端最低气温为一42.8℃。各季的平均气温为:春季9.7℃,夏季24.3℃,秋季6.6℃,冬季-16.5℃。

 

    150团为灌溉农业区,历年降水量平均为117毫米。最多年份219.6毫米,最少年份70.8毫米,月最大降水量7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6毫米。作物生育期(4 -10月)降水量平均为84.5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72%。

 

    150团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期的4-10月,日照为1976.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1.4 % ,平均每天日照9.4小时。

 

    150团夏季多西北风,最大瞬间风速可达30米/秒;冬季多东北风,有两条大风带和一条小风带。

历史沿革

    1957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批准农八师《开发莫索湾计划任务书》,农八师决定在莫索湾建立7个农场,并于当年11月至次年4月先后派干部赴莫索湾建场。

 

共青团农场 高丰

 

    1960年10月20日,农八师发布人组字第6号命令:莫索湾六场与共青团农场合井, 保留共青团农场的名称,原莫六场编为共青团农场的一个分场。

 

商贸企业

 

    1975年6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和农八师建制,一五O团场归属石河子地区。1978 年9月石河子地区撤销,成立石河子农垦局,一五O团属其管理。1979年2月,成立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五O团场归其领导。1981年11月,恢复兵团和农八师建制,一五O团场复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领导。

自然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源

    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2643.7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59%,年总太阳辐射值每平方米5421焦,农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为1976.2小时,光能潜力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气温年、日差较大,平均气温6.1℃,≥0℃的活动积温3990.9℃,无霜期平均166.19天,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累积。农业为一年一熟耕作制。

    二、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为良好灌溉水。

    地表水:团场境内灌溉用水主要来自玛纳斯河,地表水平均引水量6826.1万方。

    地下水:团场地下水动储量每昼夜上游补给约10万立方米,被开发利用的灌溉机井236眼。机井平均流量4.9升/秒,

    三、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以灰漠土为主,农林牧副业各得其所。土壤较肥沃,为高肥农业土壤。土地总面积45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61万亩。

    四、生物资源

  团场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农林牧条件较好。棉花、葡萄、瓜果质优产量高,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牛、羊品种均为国外引进纯种;药用野生植物种类多。

    经济作物品种:棉花品种主要以150-1、150-2、150-3、150-4、新陆早24号、新陆早28号、惠远603和机采棉706等稳产高效棉花品种为主,以81-3、中棉26号等抗黄枯萎病品种为辅。

    团场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据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考察发现,当地动物有5大类,植物有24科89属149种。

    五、社会经济条件

    团场劳力资源充足,农业工人管理面积大,劳动生产率较高。工农业技术装备较好,水利设施齐全配套。境内公路、林成网,交通方便,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科技较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