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物语

今昔物语

作者 周作人
开本 16开
页数 1505页
书名 今昔物语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目录导航

概况

  包括故事一千余则,分为“佛法、世俗、恶行、杂事”等部,以富于教训意味的佛教评话为多。此物语是了解当时日本社会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并成为后世“物语”创作的典范,sv也是日本多位作家的创作素材宝库之一。

  与《源氏物语》同被列为日本古典文学代表的《今昔物语》,近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据该出版社副总编辑止庵介绍,这个译本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今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今昔物语》是一部取材于佛教传说的短篇小说集,约成书于12世纪上半叶,全书共分天竺(印度)、震旦(中国)和本朝(日本)三部分。因每个故事皆以“古时……”起头,故取名《今昔物语》。有的故事原型在丝绸之路上的壁画和残卷里能够找到,有不少发生在中国古代,此外还有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国的故事。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将《今昔物语》称为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

  又说,“《今昔物语》的艺术生命并不止于‘活生生’一点”,而是充满“野性之美”,是“一种与优美、奢华最为无缘的美”。

  芥川龙之介自己创作的历史小说,大约有五分之一直接取材于《今昔物语》,包括《罗生门》、《鼻子》、《丛林中》等。这些作品的成功,使得《今昔物语》备受瞩目。黑泽明正是以《丛林中》的故事、用《罗生门》的名字,将芥川的小说改编成了一部举世闻名的电影。

  《今昔物语》每篇都以“古时”二字开头,不难令人感受到编者的严谨。从这一点来看,书中虽然收入了大量“格调不高”的俗世奇闻,作者与编者却绝无由此哗众取宠之意(与当下的门户网站正好相反),无非是想通过这些异事表达劝诫的主旨而已,这正是早期民间故事与宗教故事的通则。不同的是,《今昔物语》中的故事往往表现出一种野性十足的力量,即使对于最动人心魄的事件,也只以平实之笔道来,看不出作者的心情有丝毫的波动,便是伟大人物突然死去,也只是偶然博得作者“可叹”之类的评价。

艺术特色

  全书处于这种坚硬的气质之下,往往让人没法一口气读下去———胸中会有一股磅礴之气无处发泄。如此看来,这些不留名字的作者,在不经意间竟然超过了后世无数的短篇小说大师,虽然在技巧、氛围、节奏等等方面都不如后世作品完备,但古朴刚硬到极致,却自然成就了难以逾越的山峰。芥川虽然从中发展出若干作品,但古人的气质,其实与芥川完全不同。读《今昔物语》,有时候不免想到,千百年来,世事不过如此。

影响

  作为一本以教训为主旨的作品,《今昔物语》没有宗教作品中的严苛,更没有儒教作品中的刻板,书中的教训,有时候会令人啼笑皆非。比如作者记录下一则某人半夜荒山遇鬼的故事,得出的教训便是夜半莫上山,至于路上遇到强盗,教训自然便是不要轻易露财,最有意思的,某人露宿破庙上厕所时遇到了怪物,于是我们知道以后如厕时候务必要长个心眼———一句话,种种教训,只关世俗,与精神层面全然无涉。卫道之士看来,这哪里是训诫,分明是在开神明与道德的玩笑,至于像那篇“某人下关东与蔓菁交合生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前世姻缘”,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鼓励有伤风化之事了。

  所以在古时候,这书怕是不大适合那些“信仰坚贞”之士,不过今人如果以此给它安上个“思想解放”或者“异端”之类的名号,恐怕就更不合适。且不说书中那些佛教故事浓厚的因果报应劝诫,便是那些看上去活泼泼的世俗故事,作者编者记录下来,想到的也绝对没有后人那般复杂———那时候既没有对精神的严格控制,更没有后世对精神解放的需求,所以生活常识般的结论才来得如此自然。于是这书也就有了一种世俗的日常气息,直到今日还令人艳羡不已。

歌曲今昔物语和平之月

  和平之月的经典曲目,被收录进和月精选专辑《愈II》、《舞》中。由菅井爱里演唱。

中文歌词

  天神赐予

  四季分明之岛

  莫忘 莫失

  永语之心

  寄泪朦胧月

  见梦十五夜

  莫忘 莫忘

  相知之心

  结黑发之栉

  致爱人以文

  仅凭目瞳 亦可相知

  有心之岛

  春樱 秋枫

  木祈饰缤纷

  隐于草轻吟

  秋至之歌声

  闭目即浮现

  难忘摇篮曲

  天神赐予

  四季分明之岛

  莫忘 莫失

  永语之心

  因尚异国

  而变之岛

  莫忘 莫忘

  永寄祈望……

编辑推荐

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总共三十一卷。一至五卷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震旦(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本朝(日本)部分,总计故事千余则。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二字,故书名《今昔物语》。
《今昔物语》与《源氏物语》媲美,同被列为日本古典文学代表,这个译本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该书中有的故事原型在丝绸之路上的壁画和残卷里能够找到,有不少发生在中国古代,此外还有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国的故事,因此具有世界比较文学的价值。

媒体推荐

书评
被《源氏物语》遮挡的日本古典文学高峰,芥川龙之介、黑泽明灵感的源泉。
“《今昔物语》的艺术生命并不止于‘活生生’一点,借用西洋人的话说,是‘brutality(野性)’之美。那是一种与优美、奢华最为无缘的美。”
“如果依旧借用西洋人的说法,这才是真正的王朝时代的Human Comedy(人间喜剧)。每当我摊开《今昔物语》,那个时代人们的哭泣与欢笑便会扑面而来,我甚至感觉得到掺杂其中的轻蔑与憎恶(比如公卿们对于武士的轻蔑)。”
——芥川龙之介

目录

上册
卷十一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圣德太子在日本传播佛教
第二篇 行基菩萨学习佛法劝化世人
第三篇 役优婆塞诵咒使鬼神
第四篇 道照和尚赴唐传来法相宗
第五篇 道慈赴唐传来三论和本国的神睿互相比法
第六篇 玄昉僧正赴唐传回法相
第七篇 婆罗门僧正从天竺来访行基
第八篇 鉴贞和尚由中国来日本传戒律
第九篇 弘法大师赴唐传来真言教
第十篇 传教大师赴唐传来天台宗
第十一篇 慈觉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二法
第十二篇 智证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之法
第十三篇 圣武天皇初建东大寺
第十四篇 淡海公初建山阶寺
第十五篇 圣武天皇初建元兴寺
第十六篇 历代天皇在各地建造大安寺
第十七篇 天智天皇建造药师寺
第十八篇 高野姬天皇建造西大寺
第十九篇 光明皇后建造法华寺,后改尼庵
第二十篇 圣法太子建造法隆寺
第二十一篇 圣德太子建造天王寺
第二十二篇 推古天皇创建元兴寺
第二十三篇 建造现光寺供奉灵佛
第二十四篇 久米仙人初建久米寺
第二十五篇 弘法大师初建高野山
第二十六篇 传教大师初建北睿山
第二十七篇 慈觉大师初建楞严院
第二十八篇 智证大师为门徒初建三井寺
第二十九篇 天智天皇建造志贺寺
第三十篇 天智天皇的太子初建笠置寺
第三十一篇 德道圣僧初建长谷寺
第三十二篇 田村将军初建清水寺
第三十三篇 秦川胜初建广隆寺
第三十四篇 ××修建法轮寺
第三十五篇 藤原伊势人初建鞍马寺
第三十六篇 修道僧明练初建信贵山
第三十七篇 ××初建龙门寺
第三十八篇 义渊僧正初建龙盖
……
中册
下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