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间:1996年
主办单位:韩国《朝鲜日报》
赞助单位:LG集团
比赛规模:约13亿韩元
冠军奖金:2.5亿韩元,亚军8千万韩元
比赛规则:每方限时3小时,读秒1分5次
贴目规则:黑贴6目半
比赛方式:复赛首轮32名棋手,实行淘汰赛制,冠亚军决赛实施五番棋,从第11届起改为三番棋。
参赛名额:韩国棋院5名,中国棋院4名,日本棋院4名,中国台北1名,上届冠亚军。另外16个名额 通过大规模的公开预选赛产生。
时间 | 冠军 | 比分 | 亚军 | |
第1届 | 1997年 | 李昌镐 | 3-0 | 刘昌赫 |
第2届 | 1998年 | 王立诚 | 3-2 | 刘昌赫 |
第3届 | 1999年 | 李昌镐 | 3-0 | 马晓春 |
第4届 | 2000年 | 俞斌 | 3-1 | 刘昌赫 |
第5届 | 2001年 | 李昌镐 | 3-2 | 李世石 |
第6届 | 2002年 | 刘昌赫 | 3-2 | 曹薰铉 |
第7届 | 2003年 | 李世石 | 3-1 | 李昌镐 |
第8届 | 2004年 | 李昌镐 | 3-1 | 睦镇硕 |
第9届 | 2005年 | 张栩 | 3-1 | 俞斌 |
第10届 | 2006年 | 古力 | 3-2 | 陈耀烨 |
第11届 | 2007年 | 周俊勋 | 2-1 | 胡耀宇 |
第12届 | 2008年 | 李世石 | 2-1 | 韩尚勋 |
第13届 | 2009年 | 古力 | 2-0 | 李世石 |
第14届 | 2010年 | 孔杰 | 2-0 | 李昌镐 |
第15届 | 2011年 | 朴文垚 | 2-0 | 孔杰 |
第16届 | 2012年 | 江维杰 | 2-0 | 李昌镐 |
第17届 | 2013年 | 时越 | 2-0 | 元晟溱 |
第18届 | 2014年 | 柁嘉熹 | 2-1 | 周睿羊 |
第19届 | 2015年 | 朴延桓 | 2-1 | 金志锡 |
第20届 | 2016年 | 姜东润 | 2-1 | 朴永训 |
第21届 | 2017年 | 党毅飞 | 2-0 | 周睿羊 |
第22届 | 2018年 | 谢尔豪 | 2-1 | 井山裕太 |
第23届 | 2019年 | 杨鼎新 | 2-1 | 时越 |
第24届 | 2020年 | 申真谞 | 2-0 | 朴延桓 |
第25届 | 2021年 | 申旻埈 | 2-1 | 柯洁 |
时间 | 冠军 | 比分 | 亚军 | |
第1届 | 1997年 | 李昌镐 | 3-0 | 刘昌赫 |
第2届 | 1998年 | 王立诚 | 3-2 | 刘昌赫 |
第3届 | 1999年 | 李昌镐 | 3-0 | 马晓春 |
第4届 | 2000年 | 俞斌 | 3-1 | 刘昌赫 |
第5届 | 2001年 | 李昌镐 | 3-2 | 李世石 |
第6届 | 2002年 | 刘昌赫 | 3-2 | 曹薰铉 |
第7届 | 2003年 | 李世石 | 3-1 | 李昌镐 |
第8届 | 2004年 | 李昌镐 | 3-1 | 睦镇硕 |
第9届 | 2005年 | 张栩 | 3-1 | 俞斌 |
第10届 | 2006年 | 古力 | 3-2 | 陈耀烨 |
第11届 | 2007年 | 周俊勋 | 2-1 | 胡耀宇 |
第12届 | 2008年 | 李世石 | 2-1 | 韩尚勋 |
第13届 | 2009年 | 古力 | 2-0 | 李世石 |
第14届 | 2010年 | 孔杰 | 2-0 | 李昌镐 |
第15届 | 2011年 | 朴文垚 | 2-0 | 孔杰 |
第16届 | 2012年 | 江维杰 | 2-0 | 李昌镐 |
第17届 | 2013年 | 时越 | 2-0 | 元晟溱 |
第18届 | 2014年 | 柁嘉熹 | 2-1 | 周睿羊 |
第19届 | 2015年 | 朴延桓 | 2-1 | 金志锡 |
第20届 | 2016年 | 姜东润 | 2-1 | 朴永训 |
第21届 | 2017年 | 党毅飞 | 2-0 | 周睿羊 |
第22届 | 2018年 | 谢尔豪 | 2-1 | 井山裕太 |
第23届 | 2019年 | 杨鼎新 | 2-1 | 时越 |
第24届 | 2020年 | 申真谞 | 2-0 | 朴延桓 |
第25届 | 2021年 | 申旻埈 | 2-1 | 柯洁 |
1996年第1回:
参赛选手为31名:韩国14名,日本8名,中国大陆6名,中国台湾2名,美国1名。
韩国末代棋王曹薰铉九段直接进入本赛第二轮(十六强)
比赛规则:采韩国棋规,黑贴5目半
用 时:每方限时3小时,读秒1分5次
决赛采五番胜负
韩 国:韩国棋院
日 本:日本棋院、关西棋院
中 国:中国围棋协会
中国台湾:中国围棋会(台湾棋院未获参与种子分配,只能参加公开预选)
美 国:美国围棋协会(自第11届起未获参与种子分配,只能参加公开预选)
欧 洲:欧洲围棋联盟(自第11届起未获参与种子分配,只能参加公开预选)
1997年第2回:
参赛选手为24名,前一届四强,韩国8名,日本5名,中国大陆4名,中国台湾、美国、欧洲各1名,共24名。
1998年第3回:
贴目:黑贴6目半,是国际大赛首次采用黑贴6目半。
2005第10回:
参赛选手为32名,前一届冠亚军(日、中),韩国5名,日本、中国大陆各3名、中国台湾、美国、欧洲各1名,预选出线16名。
引进了公开预选制度,透过预选赛,让许多没有机会参加国际大赛的新锐,纷纷在这个新舞台上绽放光芒,本届亚军陈耀烨即为一例。
预选出线名额:中国9名、韩国5名、日本2名。
本赛总计名额:韩国10名、中国大陆13名、日本6名、中国台湾1名、美国、欧洲各1名。
2006年第11回:
决赛改为三番棋(前十届为五番棋)
取消较不具竞争力的欧美(美国围棋协会、欧洲围棋联盟)种子名额,欧美选手仍可经预选出线,分配如下:前一届冠亚军(中国),韩国5名,日本、中国大陆各4名、中国台湾1名,预选出线16名,共32名。
但各国种子名额不得超过五人、惟地主队不受此限。
预选出线名额:韩国7名、中国大陆6名、日本2名、中国台湾1名。
本赛总计名额:韩国13名、中国大陆11名、日本6名、中国台湾2名。
参赛棋手午休时禁止与他人讨论研究
台湾棋院首次有棋士(林至涵七段)打入LG杯本赛,与中国围棋会周俊勋一品打入16强。
主办方连续三年没有选手进入决赛圈。
台湾本土棋手周俊勋一品打入决赛,世界大赛首次有非围棋三强(中、日、韩)棋籍选手进入决赛。且最终夺冠。
海峡两岸棋手(周俊勋、胡耀宇)首次在世界大赛决赛相遇。
2007年第12回:
本赛种子:前一届冠亚军(台1、中1),韩国6名、日本4名、中国大陆3名、中国台湾1名。预选出线:韩国9名、中国6名、日本1名。
本赛总名额:韩国15名、中国大陆10名、日本5名、中国台湾2名。
预选赛分组中,韩国当月等级分(除大会本赛种子外)排前16名者,刚好平均分配16组内,其他中日棋手则强手集中度太高,引发私设种子质疑。后韩国主办方证实默认种子,并指出默认种子是LG杯预选赛的惯例,前二届默认种子对像为有等级分制度的中国棋院选手,只是未告知参赛方。
2016年5月29日,第21届LG杯《朝鲜日报》世界棋王战将于韩国忠清北道青州市青南台总统博物馆举行开幕式和32强抽签仪式,并于30日和6月1日举行32强战和16强战,李世石确认参赛。其中,30日的32强战在青州华美达酒店进行,6月1日的16强战则重新回到举办开幕式的青南台进行。[1]
2021年2月4日,第25届LG杯世界棋王战决赛在线上收官,韩国棋手申旻埈以2-1的总分击败八冠王柯洁。[2]
2021年11月7日,第26届LG杯世界棋王赛8强赛中,中国棋手柯洁九段战胜韩国棋手朴廷桓九段,中国棋手芈昱廷九段战胜韩国棋手卞相壹九段,杨鼎新九段战胜韩国棋手申旻埈九段。这3名中国棋手全部晋级4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