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氨酸循环

鸟氨酸循环

中文名 鸟氨酸循环
别称 尿素循环
提出时间 1932年
目录导航

循环过程

鸟氨酸循环主要在肝脏进行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由1分子NH3和1分子CO2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催化下生成氨甲酰磷酸。此酶以N-乙酰谷氨酸为必要的辅助因子,精氨酸可促进N-乙酰谷氨酸的合成。通常进食蛋白质后,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升高,产生较多的N-乙酰谷氨酸,增强氨甲酰磷酸的合成,从而调节肝中尿素生成。

氨甲酰磷酸和进入线粒体的鸟氨酸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瓜氨酸,即开始了鸟氨酸循环,生成的瓜氨酸转运出线粒体而进入胞液,在供能条件下,可与天冬氨酸缩合成精氨琥珀酸,再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最后精氨酸经精氨酸酶催化,分解为鸟氨酸和最终产物尿素。鸟氨酸可进入线粒体再参与鸟氨酸循环,尿素则扩散人血,随尿排出。

从尿素生成过程可见,尿素分子中的一个氨基来自游离氨,可由氨基酸脱氨基而来,或更多的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另一个氨基来自天冬氨酸,但是各种氨基酸通过连续转氨基作用,均可最终将氨基转移到草酰乙酸而生成天冬氨酸,参与循环。

参与鸟氨酸循环的酶可按需要而诱导合成。在氨生成增加时,鸟氨酸循环的酶活性常显著提高,例如蛋白质摄入增加、饥饿状态、给予糖皮质激素所引起蛋白质分解增强等。[1]

循环缺陷

鸟氨酸循环中每一种酶的先天性缺陷所产生的疾病,都会导致氨在体内积聚,产生氨中毒。如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或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的缺陷引起的先天性高血氨症,可导致新生儿呕吐、昏睡及惊厥等氨中毒症状;精氨琥珀酸合成酶缺陷引起的瓜氨酸血症,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缺陷新陈代谢引起的精氨琥珀酸血症,以及精氨酸酶缺陷引起的高精氨酸血症,除了相应的氨基酸在血液中的变化外,也都可出现氨中毒症状,严重时导致昏迷、乃至新生儿死亡。病人血中往往同时出现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升高的情况,这可能是氨过多而导致。酮戊二酸氨基化加强,产生了过多的谷氨酸及谷氨酰胺所致。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血氨升高仍然是引起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内氨的消除途径中鸟氨酸循环是最主要的,严重肝病引起的鸟氨酸循环功能障碍仍然是导致血氨升高而氨进入脑组织增多的情况,是外源性氨进入肝脏增多,而肝功能障碍和鸟氨酸循环等不能及时清除氨毒所致。[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