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墩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传为坠星所化,宋人蒋之奇有“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的诗句形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现为庐山市)便因此而得名。
落星墩(5)
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历代都加以维修,明代又加建亭台楼阁,如浮玉楼、玉京轩、岗漪轩、清晖阁等,由于历尽沧桑残存无已。后上生竹木,墩境依旧幽雅秀丽。
传说五代有位皇帝老儿,赐封它为“宝石山”,并捐建“福星龙安院”于石墩上。
伫立其上,近观湖水,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碧波连天一色。远眺庐山观音桥秀峰,淡烟轻掩雄姿,上生竹木,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地标性文物古迹——落星墩。鄱阳湖相当于一个天然水库,丰水期时落星墩浸于水中,宛如水中“孤岛”。一般从10月开始水面下降后,湖底慢慢露出。根据前两年的报道,落星墩在2020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12日现出全貌。
2022年,这个时间在大大提前。“大概在两个星期前,也就是8月初,落星墩就露出全貌了。”庐山市南康镇鄱阳湖禁捕退捕群防联治工作站副站长张剑生今年52岁,他说,工作站就在鄱阳湖边,在距离落星墩1000多米的地方,这一个多月,每天看着湖水一点点往下退。
2022年8月6日2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这标志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这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的时间,相较往年平均时间提前了100天。目前,鄱阳湖水位仍在持续下降,沿岸的多个城市大片湖滩裸露,出现茫茫“草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