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小说故事发生于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航行,他们在一只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份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因英国政府拒绝派遣船员去寻找,爵士决定偕同妻子海伦、表兄麦克纳布斯少校、船长约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巴黎地理学会秘书雅克因为粗心搭错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员。
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没有发现大不列颠号的踪迹。雅克提醒大家,文件有可能是从美洲大陆某条河流投下的。于是,爵士、少校、雅克、罗伯尔和三个水手开始了横穿美洲大陆的探险。这次探险,他们经历了火山喷发、地震、干渴、暴雨、洪水、雷火、被狼群攻击、鳄鱼包围等。
后来雅克提出大不列颠号应该是在澳大利亚,根据这一想法,邓肯号从大西洋出发,到达百奴衣角。在百奴衣角一个庄园主家里,他们遇见了大不列颠号的水手长艾尔通,此人声称格兰特船长应该是在澳大利亚大陆。于是,一行人再次兵分两路,爵士、少校、地理学家、船长、海伦夫人、玛丽和两个水手横穿澳大利亚大陆,邓肯号则在墨尔本海域接应。
后来爵士等人发现艾尔通其实是土匪头子,他撒了谎,格兰特船长不在澳大利亚大陆,且艾尔通打算抢劫邓肯号去做海盗。而地理学家雅克在替爵士给邓肯号大副写信时,把“澳大利亚”写成了“新西兰”,拿着信打算抢劫邓肯号的艾尔通成了俘虏。爵士等人摆脱了土匪的威胁后,决定搭一艘货船到墨尔本,然后回欧洲。货船在中途遇风搁浅,大家做了一个木筏,漂流到了新西兰岛,落入野蛮的毛利人手中,险些被杀死。爵士等人逃脱后,和邓肯号重逢。
因为没有找到格兰特船长,大家失望地返回欧洲。途中,把艾尔通流放到一个无人小岛玛丽亚泰勒萨上,结果,却在岛上意外地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最后明白该岛的法语名是“达抱岛”,求救文件中的这个单词被海水腐蚀了。
最终,所有人员都成功返回苏格兰,约翰·孟格尔和玛丽·格兰特在古老的圣孟哥教堂里结婚;麦克那布斯少校的表妹阿若贝拉小姐爱上了雅克·巴加内尔,两人举行了婚礼;格兰特船长重回祖国后,全苏格兰人都庆祝他,他的儿子罗伯尔后来和他一样做了海员,并且在哥利纳帆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4][5][6]
十九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非常着迷,这与这一时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儒勒·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出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就是其中一部。[7]
该书创作于1865~1866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从苏格兰当时的国情和国家局势来看,苏格兰人民需要为祖国去寻找一处完全属于苏格兰的移民区,使祖国能够在欧洲寻得一处独立的移民区,让苏格兰人民获得独立和解放。当时的世界格局正是处于反殖民斗争和争取奴隶解放的重要时期。
第一章 双髻鲨 | 第十章 南纬37°线 | 第十九章 红狼 |
第二章 三封信件 | 第十一章 横穿智利 |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
第三章 玛考姆府 | 第十二章 在一万二千英尺高空 | 第二十一章 独立堡 |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议 | 第十三章 从高低岩儿下来 | 第二十二章 洪水 |
第五章 邓肯号起航 | 第十四章 若有天助的一枪 | 第二十三章 过着鸟儿的生活 |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 |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 | 第二十四章 依然过着鸟儿的生活 |
第七章 巴加内尔的来龙去脉 | 第十六章 科罗拉多河 | 第二十五章 水火夹攻 |
第八章 邓肯号上又添了一位侠肝义胆的人 | 第十七章 草原 |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 | 第十八章 探寻蓄水场 | [4] |
第一章 回到船上 | 第九章 维多利亚省 | 第十七章 百万富翁做了畜牧主 |
第二章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第十章 维买拉河 | 第十八章 澳洲的阿尔卑斯山 |
第三章 阿姆斯特丹岛 | 第十一章 柏克与斯图亚特 | 第十九章 惊人的事变 |
第四章 巴加内尔和麦克那布斯打赌 | 第十二章 由墨尔本到散达斯特的铁路 | 第二十章 ALAND—ZEALAND |
第五章 印度洋的怒涛 | 第十三章 地理课得过第一奖 | 第二十一章 四天的焦急 |
第六章 百奴衣角 | 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山的金矿 | 第二十二章 艾登城[5] |
第七章 艾尔通 |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报 | |
第八章 到内陆去 | 第十六章 少校坚持那些是猴子 |
第一章 麦加利号 | 第九章 往北三十英里 | 第十七章 为什么邓肯号会到新西兰的东海岸来 |
第二章 新西兰的历史 | 第十章 民族之江 | 第十八章 是艾尔通呢?还是彭·觉斯呢? |
第三章 新西兰岛上的大屠杀 | 第十一章 道波湖 | 第十九章 交换条件 |
第四章 暗礁 | 第十二章 一个毛利酋长的葬礼 | 第二十章 夜半呼声 |
第五章 临时水手 | 第十三章 最后关头 | 第二十一章 达抱岛 |
第六章 谈吃人的风俗 | 第十四章 禁山 | 第二十二章 巴加内尔最后一次的粗心大意[6] |
第七章 到了原应该逃避的地方 |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妙计 | |
第八章 这地方的当前局势 | 第十六章 前后夹攻 |
第一章 双髻鲨 | 第十章 南纬37°线 | 第十九章 红狼 |
第二章 三封信件 | 第十一章 横穿智利 |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
第三章 玛考姆府 | 第十二章 在一万二千英尺高空 | 第二十一章 独立堡 |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议 | 第十三章 从高低岩儿下来 | 第二十二章 洪水 |
第五章 邓肯号起航 | 第十四章 若有天助的一枪 | 第二十三章 过着鸟儿的生活 |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 |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 | 第二十四章 依然过着鸟儿的生活 |
第七章 巴加内尔的来龙去脉 | 第十六章 科罗拉多河 | 第二十五章 水火夹攻 |
第八章 邓肯号上又添了一位侠肝义胆的人 | 第十七章 草原 |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 | 第十八章 探寻蓄水场 | [4] |
第一章 回到船上 | 第九章 维多利亚省 | 第十七章 百万富翁做了畜牧主 |
第二章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第十章 维买拉河 | 第十八章 澳洲的阿尔卑斯山 |
第三章 阿姆斯特丹岛 | 第十一章 柏克与斯图亚特 | 第十九章 惊人的事变 |
第四章 巴加内尔和麦克那布斯打赌 | 第十二章 由墨尔本到散达斯特的铁路 | 第二十章 ALAND—ZEALAND |
第五章 印度洋的怒涛 | 第十三章 地理课得过第一奖 | 第二十一章 四天的焦急 |
第六章 百奴衣角 | 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山的金矿 | 第二十二章 艾登城[5] |
第七章 艾尔通 |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报 | |
第八章 到内陆去 | 第十六章 少校坚持那些是猴子 |
第一章 麦加利号 | 第九章 往北三十英里 | 第十七章 为什么邓肯号会到新西兰的东海岸来 |
第二章 新西兰的历史 | 第十章 民族之江 | 第十八章 是艾尔通呢?还是彭·觉斯呢? |
第三章 新西兰岛上的大屠杀 | 第十一章 道波湖 | 第十九章 交换条件 |
第四章 暗礁 | 第十二章 一个毛利酋长的葬礼 | 第二十章 夜半呼声 |
第五章 临时水手 | 第十三章 最后关头 | 第二十一章 达抱岛 |
第六章 谈吃人的风俗 | 第十四章 禁山 | 第二十二章 巴加内尔最后一次的粗心大意[6] |
第七章 到了原应该逃避的地方 |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妙计 | |
第八章 这地方的当前局势 | 第十六章 前后夹攻 |
格里那凡爵士
游轮“邓肯号”的主人,是一个富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苏格兰人。他发现来自海上的求救信后积极组织营救行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凭借爱心、勇敢、坚持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救回了遇难者——格兰特船长。[4][5][6]
海伦夫人
海伦夫人是格里那凡爵士的妻子。她热情善良,善解人意,坚定地支持爵士启用“邓肯号”援救格兰特船长。在救援途中,她不惧艰险,不怕吃苦,与爵士相依相扶,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也实现了自己的航海梦想。[4][5][6]
麦克那布斯少校
格里那凡爵士的表兄,沉着、理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一个军人应有的优秀素质,同时外冷内热,内心有着无尽的热情。[4][5][6]
哈利·格兰特
失事船只不列颠尼亚号上落难的船长,最终被格里那凡爵士等人找到并获救。[4][5][6]
玛丽·格兰特
哈利·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小罗伯尔的姐姐。她自幼便母亲去世,父亲格兰特船长在海上遇难后,她便坚强地、毅然地担当起照顾弟弟小罗伯尔的重任。[4][5][6]
罗伯尔·格兰特
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年龄虽小,还有些冲动,但在援救父亲的途中,他坚强、勇敢,主动牺牲自己来掩护同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不但寻回了父亲,还成了一名无畏的男子汉。[4][5][6]
雅克·巴加内尔
法国学者,同时以学识渊博和粗心大意而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因上错船而成为爵士他们中的一员,途中因粗心而犯了不少错误,同时也凭自己的学识与热情给予了同伴很多帮助,是一个颇富喜剧性的人物。[4][5][6]
约翰·孟格尔
邓肯号船长,是一个航海高手,他刚满三十岁,表情严肃,既勇敢又善良。他是在格里那凡家里长大的。格里那凡家里把他抚养成人,并把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水手。[7]
艾尔通
曾经是格兰特船长船上的水手长,因叛变而被船长驱逐,之后加入流犯,成为匪首,狡猾而残忍,曾阴谋用诡计夺取爵士的“邓肯号”,却因巴加内尔的一个错误而失败,之后主动要求爵士将其抛在一个荒岛上。[4][5][6]
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8]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1863年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正式发售,一举成名,此后便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9]、《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尔纳于亚眠逝世。[10]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一部。
1956年,中国翻译家、教授范希衡翻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被选为教育部《大纲》新课标中学生语文课外必读书目。[11]
1962年11月14日,该小说由罗伯特·史蒂文森执导改编的美国电影《天涯历险记》(又名《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映,讲述一位出航很久的船长传言已经遭到船难丧生,但船长的女儿与弟弟不相信,展开他们寻遍天涯的旅程,历经万劫终于在澳洲找到了父亲。
1996年,该小说由Donovan Scott执导改编的电影《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映。
中国翻译家、作家、教授范希衡:“当你读这本小说时仿佛你也深入其中,你会为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兴奋或着急。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放弃一切踏上这条旅程。这是一种精神,虽然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每一个故事的灵魂都是要告诉人们一些我们知道,但不一定能够办到的精神。”[4]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陈筱卿:“小说同时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和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部小说值得大家拨冗一读,它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与此同时,迂可以丰富读者们的科学知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对土著人的描写总带有一种轻蔑和歧视的态度,而且还对新西兰土著部落吃人肉的现象有所渲染。这是作者的思想受其时代的限制所产生的结果,读者们在阅读时应加以注意。”[7]
网络作家董江波《〈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缘何成为科幻大家凡尔纳的代表作》:“这是凡尔纳写实探险作品中最为出彩的,所记录的事实,除新西兰土著食人事件外,其他的均比较符合史实。反映了航海大潮变迁和时代发展下世界各民族的变迁。尤其是苏格兰人强烈的以民族自由和人民自由为本的精神,令人动容,而全书又围绕着营救格兰特船长展开,直到最后一刻救出船长,符合探险小说的引人入胜特征。”
湖南理工学院张岳庭博士:凡尔纳在书中对土著人抢掠成性、野蛮凶残等描述,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土著人的无人道进行了鞭挞。但凡尔纳的观点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实际上他站在西方人立场上对土著人所作的描写,只是在为西方殖民的合理性寻找理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