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塔

魔鬼塔

中文名 魔鬼塔
地理位置 美国西部怀俄明州东北部
目录导航

概述

魔鬼塔魔鬼塔   怀俄明州东北角的 克鲁克县,一片几乎平坦的土地上,不寻常地矗立一块巨石,傲视着周围的大地。它是大地的王者,印地安人的圣地, 美国第一个国家纪念地( National monument )──魔鬼塔( Devils tower )。地理坐标:44°35′25″N,104°42′55″W。   魔鬼塔的高度有 264米,1906 年由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成为第一个国家纪念地。它是 玄武岩的结构的火山颈地形,早期是一座火山,后来周遭的山壁被侵蚀掉了,只留下坚硬的玄武岩火山颈。   魔鬼塔是个庞然大物,耸立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平原上。塔基周围林木葱郁,它是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最高点,在晴朗的天气里,人们能从160公里以外看到它。魔鬼塔虽然高出 贝尔富会河369米,但从基座算起,塔高为264米,塔基直径305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顶端直径84米。   魔鬼塔大约形成于5000万年前,当时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沉积了诸如砂岩、石灰岩、页岩和石膏等沉积岩层。同时,来自地壳深处的压力迫使 大理岩浆侵入沉积岩,岩浆便开始冷却结晶。与此同时,它收缩、断裂,形成多边形柱体。人们可以在干涸的溪流和池塘里看见同样的现象,水从那里的地表蒸发,形成周边略向上翘的多边形泥质的浅碟凹地。 魔鬼塔魔鬼塔 岩浆侵入所形成的火成岩比周围的 沉积岩要硬得多。经过数百万年,当海底隆起形成坚硬的陆地,侵蚀作用就开始蚕食沉积岩,留下巨块火成岩。即使是坚硬的火成岩,也难免受到侵蚀。于是,水就渗进柱体之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收缩,迫使一些柱体从岩石主体上崩落下来。碎裂的柱体散布于塔基周围,形成岩屑斜坡。随着风化作用的继续进行,魔鬼塔迟早要彻底坍塌,但也可能再维持几百万年而不倒。   魔鬼塔基座四周,漫山遍野都是虬松、苍松、 杜松、马尾松、山文树、红醋果、野浆果树、白杨等林木。这里满目葱绿、周身浓荫,野花开于道旁.青草铺于足下,松鼠窜跃,鸟雀飞鸣.富饶野趣。岩柱就从青山叠翠之中拔地而起,像一顶淡黄色的窄檐高筒呢帽,覆盖在巨幅绿色绒毯之上。魔鬼塔的周围有一条环塔步道,一圈走下来大约45分钟,可以360度观看魔鬼塔及周遭的景色,感受魔鬼塔傲视大地的气魄。

基本介绍

  魔鬼塔虽已普受热爱大自然及户外活动者肯定,但她真正成为美国及国际观光客瞩目焦点,则要等到 魔鬼塔魔鬼塔1977年美国导演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拍摄完电影《 第三类接触》之后。魔鬼塔从一片平地中拔起,气势相当惊人,也因此被电影《第三类接触》描绘成外星人的基地。《第三类接触》这部电影,让魔鬼塔国家纪念区的访客一夕之间暴增,而魔鬼塔的地理特色及传说,也因而受到重视。在一片 平原中,火山岩柱地形的魔鬼塔拔地而起,高达865英尺,基座直径为1000英尺,顶端直径275英尺,整座塔由赭黄色岩石构成,但其颜色会随着天气和观察方位的不同而变幻。

历史传说

  这座耸立在一片美国黄松林及草原中的巨石在白人来到之前,已是美国多支原住民部族崇拜的神圣之石。魔鬼塔在一片草原中有如擎天一柱,气势动人, 印第安传说中,魔鬼塔是“熊的居所”,美国印第安族中,包括 阿拉巴荷(Arapaho)族、 夏安(Cheyenne)族、克劳(Crow)族、奇奥瓦(Kiowa)族及 苏族(Sioux),都流传着 魔鬼塔魔鬼塔和魔鬼塔相关的神话,这些神话的内容各不相同,不过大抵是围绕着魔鬼塔上有如被熊爪爬过的痕迹发展。流传较广的内容是,两名女孩在这有很多熊的地点玩耍时,被熊设定为猎捕的目标,女孩们拚命逃跑,爬到一块岩石上,向神祈祷,神为救两女孩,命令石头长高,直到熊抓不到女孩为止。另一说是,七名姊妹和她们的兄弟在玩耍时,男孩突然变成熊,并追赶他的姊妹,七名女孩爬上岩石,岩石开始长高,熊在地 上奋力抓着,把岩石刮出一道道爪痕,女孩在岩石顶上,后来成为 星星,也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而“魔鬼塔”之名也来源于印第安人,从前居住在此附近的印第安人称其为“魔鬼塔”或“恶魔塔”是根据另外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魔鬼塔是地狱里的恶魔,在一次狂风暴雨中创造出来的,然后这个恶魔就站在塔尖敲鼓,使整个大地都颤动起来   魔鬼塔国家纪念区旅客服务中心内展示魔鬼塔相关资料,其中印第安传说是重要一环。 魔鬼塔魔鬼塔印第安的传说,强化了魔鬼塔的魅力,事实上,科学家及 地质学家对魔鬼塔的形成,存在相当多的争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魔鬼塔的形成,历经2亿年以上的时间,经过沈积、地层变动到岩浆推挤等 过程,逐渐形成今日高达386公尺的火浆岩柱。

详细介绍

  魔鬼塔上有数百道平行的裂缝,把整座岩石分割成六角形柱,是北美地区最佳的裂隙攀岩处所之一,其中最长的持续裂缝长达122公尺,宽度也相当可观,根据攀登技术困难度的评等,魔鬼塔被评为5.7-5.13级,算是高难度的攀岩场所。100多年前,早在成立国家纪念区前,魔鬼塔便已是冒险者挑战的目标,从有纪录的 魔鬼塔魔鬼塔 1939年至今,共有五万多人申请攀登魔鬼塔,其中仅不到一百人成功,且有不幸坠落死亡的事件。如果你有挑战魔鬼岩的野心,魔鬼塔国家纪念区旅客服务中心提供教战守则,同时有许多相关书籍可供参考。尽管逾5万名攀登者中,死亡的数字并不高,但仅不足百人成功登顶,攀登魔鬼塔的难度可见一斑。魔鬼塔管理单位自1937年起要求所有计划攀登魔鬼塔的挑战者,事先须免费登记,做为纪录之用,同时每年6月,管理单位建议所有攀登者取消攀登计划,因为魔鬼塔是20多支印第安族的圣地,6月份会举办许多仪式,为尊重印第安文化,这项劝说行动,使6月分的攀登活动减少80%。 魔鬼塔远观魔鬼塔远观

国家纪念区

  设立已届满百年的魔鬼塔国家纪念区,除了一柱擎天的魔鬼塔外,周围面积达1347英亩,是许多动物及 魔鬼塔魔鬼塔植物栖息地,丰富的生态和魔鬼塔的壮观,均值得游客细细品尝。进入魔鬼塔国家纪念区后,首先来到一片大草原,仔细看看地面,到处有一个个的地洞,洞里就是害羞的北美草原犬鼠(PrairieDog)的家。虽然英文中名为“狗”,PrairieDog事实上是 啮齿目动物,和松鼠同类,小小的身子约35.56至43.18公分,体重则约0.45至1.36公斤,可爱而敏捷的身影,只要有生人接近,立刻窜得无影无踪,因此想近距离观赏它们,不蹑手蹑脚是不行的。 草原犬鼠曾经盘据 北美大草原,从 加拿大的萨克奇万(Saskatchewan)一直到 墨西哥,早期 法国移民管它们叫做“P-etitschiens”或“littledogs”,一共有5个品种,不过在魔鬼塔一带,只有黑尾(Black-tailed)草原犬鼠横霸一方。根据研究,草原犬鼠的家族拥有无数的洞穴地道,在地面上看到的一个个地洞,在地底下连成一个网 魔鬼塔魔鬼塔络,成为犬鼠们躲避追捕的遁逃生路。一般说来,每一犬鼠家族拥有50-60条地道洞穴,面积达1英亩,犬鼠是一夫多妻制,每一个犬鼠家庭有一只成年雄鼠、多只雌鼠及无数小鼠,它们相认的记号是特定方式的亲吻或气味,雄鼠负有保卫家园责任,遇有入侵者时会发出叫声示警。犬鼠以草花为食,虽然入冬前,会大量摄食,储存脂肪,但仅在冬天最寒冷的数日,躲在洞底,其它时间仍活跃在草原中。獾、土狼狐、老鹰等最喜猎食犬鼠,而响尾蛇则喜食小犬鼠,犬鼠保护自己是靠灵敏的听觉及视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