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之乡(28)梅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有着140多年悠久的足球运动历史和独特的足球文化底蕴,群众基础深厚扎实,足球人才辈出,正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梅州市已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 梅州·足球之乡”,被中国足球协会授予青训中心,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被国家住建部定为全国6个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拥有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首家足球特色小镇,成为广东省足球试点城市、城乡足球协调发展典范。
足球之乡的美誉是来自于1956年,当年,国家体委根据梅县地区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梅县地区“足球之乡”称号。20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说:“梅县是‘足球之乡’,请外国友人去那里参观。”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地区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地区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地区榜上有名。
143年前,在一个叫元坑的村庄里,来了两名传教士,跟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当时风行欧洲的现代足球。一块空地,两端用木块搭成的球门,孩子们在奔跑,脚下的皮球滚动着,由此拉开了中国内地现代足球运动的序幕。元坑在梅州五华,而这个地方也是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自梅州的球员在广东队占据半壁江山,当时足球界还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
建国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兴建了一批足球场地,举办一系列重大足球赛事,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运动员。据1955年统计,仅梅县就组织有机关、学校、农村等足球队344个,形成踢足球的浓郁氛围。
梅州客家队主场——五华奥体中心(29)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成为梅州足球得以走到全国前列的重要基础和发展动力。1956年,梅县足球队在参加全国八县足球对抗赛时得到叶剑英元帅和贺龙元帅的接见与鼓励。同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提到广东有“三乡”,其中梅县有“足球之乡”美誉。
一直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发展,2009年更是在全国足球发展处于低谷时期提出振兴足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全市之力振兴足球。由此,绿茵场上纷至沓来的捷报让人们看到了足球之乡的复兴之光——五华队夺得中乙联赛冠军成功冲甲,成为中国首支县级中甲队;梅州市少年足球队代表广东队夺得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赴瑞典参加“小世界杯”比赛;嘉应学院女足获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冠军……
2016年是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为缅怀历史,传承足球发展之路,凝聚社会力量,为下一步加快振兴足球、推进足球改革谋篇布局,努力让足球点燃城市梦想,打造足球城市品牌,梅州市召开纪念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中国足协副主席容志行、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等出席了会议。并召开了“足球与城市品牌”交流会,足球名宿、专家教授纷纷为梅州足球事业发展献计献策,还表彰了一批为梅州足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体育界、教育界和社会人士、集体。
梅州的振兴足球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的肯定和支持,梅州成为全国15家“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之一。此外,还先后被列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全国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中国足球协会梅州青训中心;梅州被广东列为足球与城乡结合的试点城市、广东省足球试点城市;梅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梅江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成功创建为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等11个国家级和省级足球发展项目。
振兴足球十年规划实施以来,梅州获得14个国家、省足球赛事冠军,其中1个职业足球赛冠军,2个群众足球赛冠军,11个青少年足球赛冠军。饶伟辉、刘彬彬、叶楚贵等入选国家、国奥队,温木莲晋升国家级裁判,国家U14、U16、U20、U22及女子五人制国家队等国字号队伍再现梅州籍球员,同时向省队输送了26名青少年球员,“十年规划”中的国字号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完成。
梅州全市每年举行足球赛事4000多场次,每年顺利完成三支职业球队主场赛事36场。全市现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赛事2000多场次;参与足球活动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近年来梅州还获得15个国家、省足球赛事冠军,包括1个职业足球赛冠军,2个群众足球赛冠军,12个青少年足球赛冠军。
社会草根足球方面,梅州蝉联广东省百县足球赛冠军,并打造面向广东省、闽粤赣客家地区乃至全国的球王杯、客家杯等“四大杯”“四大联赛”等足球品牌赛事,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足协及百家业余足球俱乐部、球迷协会等足球组织,足球工作基本覆盖了全市企事业单位、机关、县镇及部分乡村,足球组织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省位居前列。
梅州经常参加足球比赛和活动的人口占到梅州全市550万人口的40%,足球人口位居国内各城市的前列。梅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甲一超”的地级市。建立健全市、县、镇、村足球协会及业余足球俱乐部,打造“四大品牌杯赛”及“四大联赛”体系,形成强大的梅州草根足球力量,每年举办足球比赛超过5000场,2019年春节全市各乡镇、村举办足球赛事达800多场,踢足球、看足球、议足球已成为群众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据了解,为培养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为梅州足球事业提供后备力量支撑,五华计划与恒大足球俱乐部合作建设“李惠堂足球学院”,利用名人效应,充分依托职业足球强队的技术经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德国与五华在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展上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五华还计划与德国足球俱乐部合作创办特色足球学校。此外,为了让李惠堂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得到永续传承,五华还计划建球王博物馆和球王文化广场。
青少年足球方面,2013年梅州市组建了广东省第二家足球专业学校——梅县富力足球学校和梅州首个足球本科专业——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专业,2016年梅州成功申报中国足协广东省青训中心,2018年1月成为中国足协授牌的新一期全国15所青训中心之一。同时,通过大力推动完善市县足校,创建56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4所广东省省级校园特色学校、24家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及日渐增加的社会青训机构,全市青训向形式多样化、网点普及化发展,逐步打通人才输送富力足校、嘉应学院、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等通道。
2009年以来,构建了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省市县体校、职业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社会青训组织“五个层面”的青训体系,培养了12650名后备人才,向省输送69人,向国家级队伍输送21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90人;培养了各类教练员1322人,裁判员1750人,其中有4名国家级足球裁判员。一批梅州籍国脚回归家乡支教,一批梅州籍职业球员加盟家乡职业足球队。引进了葡萄牙、巴西等足球发达国家外教,推进了足球培训、训练国际化。
2019年1月,全国各地已经有超过2300名足球小将先后在梅州参加比赛与训练,随着梅州冬训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球队将这里作为冬训选择。
2019年,梅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00多所,其中拥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广东省级校园足球学校138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市级以上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4所。获得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个,省级试点县(区)3个。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人数超过2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人数的40%以上,近年来,向各级职业俱乐部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100多名,输送到高等体育院校足球专业大学生100多人。全市拥有各类足球场800多个,平均每万人1.8个。参赛各项比赛成绩优异。
职业足球方面,2013年梅州组建了全市首家梅县客家和梅州客家两家中乙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广州、深圳外广东第三个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城市,2015年、2017年梅州五华队和梅县铁汉队先后成功冲甲,2018年1月广东唯一一支女子甲级足球队落户五华,梅州成为全国罕见的同时拥有三支甲级足球队的城市。
梅州市三支职业球队,尤其是其中两支男子球队每年的主场赛事达36场,吸引了大批市外球迷前往观赛消费。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两支男子职业球队投资2亿多元,创造地方税收2800多万元,承办30多场职业主场赛事,吸引了省内外20万人次前往观看比赛,直接带动当地酒店、餐饮、旅游消费超过1000万元。2018年两支球队的投入继续增加,其中梅县铁汉生态队投资额超3亿元,梅州客家队投资额超2亿元,再加上辉骏女子甲级队的投入,已较2017年翻了几番,让职业足球俱乐部带来的总部经济效应初显成果。铁汉生态队投资人刘水透露,其球队2018年上缴的税收预计将超过6000万元。
梅州3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创造税收超过5000万元,职业球队主场赛事吸引大批市内市外球迷观赛消费,每年带动当地食宿旅游等消费超6000万元。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梅县富力足球小镇、五华李惠堂文化休闲区、梅县区雁洋运动休闲小镇、辉骏女足基地等规划建设有序推进。跃速、红旗等体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踢球么”APP等上线运营。2019年梅州体育产业机构有493个,2018年全市体育生产总值达13.49亿元,传统体彩销量4.35亿元、年均增长22%。
体育类学校:梅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梅州客家霍芬海姆足球学校、五华客家精英足球学校、恒大李惠堂足球学院(筹建)等
足球文化景观主要有: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五华足球文化公园、元坑足球旧址公园、球王故里足球产业园、中国现代足球博物馆、五华足球科技馆、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梅县富力足球小镇、铁汉·客天下足球小镇、足球运动小镇等。
梅州是中国足球运动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德(国)瑞(士)巴色教会到五华传教,在五华长布的元坑设教堂,创办新式学校——元坑中书馆起,就开始有现代体育活动,将近代足球技术传授进来。
1873年开办的元坑中学(当时称中书馆),它与书院、私塾不同,实行班级制,学科是人文、自然、体育同时并举,课程开设文学、科学、哲学、神学、体育、音乐六科。而体育科目中,设置单双杠及体操、球类等项目,并有篮球场、足球场设施。由于把足球运动引入中学教育之中,元坑中书馆声名鹊起,当时负笈前来求学者,不但有五华县学子,还有东、梅两江各县和东莞、惠阳、宝安等地的学生。
1902年,巴色差会传教士马谟鼎、凌高超与梅县乡绅黄墨村等在梅城北门岗文祠,合作创办务本中西学堂。学校开办时,举行了盛大的开幕礼。地方政府官员出席,向传教士与教师致敬。
1903年,巴色教会渗透到梅县,并在梅城设教堂,创办方言学校(后改为乐育方言学校),足球运动也随之传入到梅城。
1904年,为了突出这所学校由德语教学的特点,校名改为乐育德文学校。由于学生不断增加,校舍迁至梅县城西黄塘新校,又改名为梅县乐育中学。
1907年,孙中山特派旅日同盟会员谢逸桥和温靖侯回到故乡梅州,创办梅县松口体育会和体育学堂,开展足球运动,同时培养辛亥革命军事骨干。
1914年,梅县乐育中学迎来新一任校长——巴色差会瑞士籍牧师万保全。万保全原是瑞士国家队足球队员(此前报刊资料误将万保全说成是德国国家足球队员),身高一米八多,外貌英俊,是个典型的美男子。万保全亲自教学生踢足球,并起草了《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临时简章》,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文字记录。接着在梅城内的东山中学、梅州中学、广益中学等中学,也相继开展足球运动,足球运动迅速在遍布梅州城乡的中小学校中传播开来。促进了梅州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1914年起,足球运动在梅州蓬勃开展,从学校到工厂,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有人踢足球。没有橡皮球的孩子,把未成熟的柚子当球踢。没有球场,就在禾坪上角逐。足球成为梅州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1917年,万保全发起组织了由乐育中学、梅州中学、东山中学、广益中学等4间中学参加的梅县历史上第一届中学运动会。万保全为了让足球运动走向规范化,组织成立了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并起草制订了《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临时简章》,这份《简章》现存在乐育中学的资料室里,共有九章十八条。万保全倡导成立的足球联合会及足球联合会章程,带动了梅县各项足球比赛的蓬勃开展和规范运行,促进了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对梅县初期的足球运动起到极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当时梅县县城几间设备较完善的中学,如梅州中学、东山中学、乐育中学、广益中学,号称足球运动的“梅城四雄”,实力不相上下。
1927年冬,梅州张作晋、侯景超、林立起、郑希贤、古百泉、林钦荣、林杰起、古康三、杨友森、刘环伟等10多个店员工人组建“强民足球队”。1934年秋,改称“强民体育会”。
1932年,强民足球队访问汕头,以三比二击败英国舰队足球队,这是梅县足球队首次与外籍球队比赛,并获得胜利的记录。
1935年、1937年以强民足球队为基础组建的梅县足球队在省第十三届、十四届运动会上,均获足球联赛冠军。
1941年,以强民队员为主的梅县足球队参加省足球比赛,夺得桂冠。
1942年,李惠堂带领几名香港航建足球队运动员,回到故乡五华县,组织锡江足球队、华华足球队、航建足球队。
除梅县外,兴宁、五华、蕉岭、平远足球运动也得到普及和发展,并逐渐显示实力。1947年,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五华县足球队夺得冠军。
鉴于梅县足球队的骄人战绩,国家体委于1954年批准梅州足球队可以直接参加全国性比赛。
1956年,国家体委授予梅县地区“足球之乡”称号。
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地区为全国10个足球运动重点地区之一。
1967~1978年,梅州足球运动处于低潮。
1976年伊朗亚洲杯上,兴宁中卫蔡锦标入选,他率领的中国队后防在预赛中仅丢4球,杀入决赛圈后,球队在仅胜一场的情况下夺得季军。
1976年李惠堂被德国足球杂志《环球足球》评为与贝利齐名的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梅州被确立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地区之一,这是梅州自“足球之乡”和“全国足球重点县”之后的又一荣誉。梅县籍的曾雪麟更是在后来当上了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曾带队拿下科威特亚洲杯亚军。
1983年三杯晋京:梅县地区三支少年足球队同时进入全国“三杯”比赛决赛,并分别获得全国第二、三、四名的好成绩。
1983年曾雪麟出任国家队主教练,与此同时,国家足球队中涌现了蔡锦标、杨宁、池明华、黄德保、王惠良、郭亿军、李小兰、吴伟英、谢育新、伍文兵、张小文、李雪峰等一批男女足梅州籍国脚。
1988年,谢育新、张小文、郭亿军帮助中国国家队杀入汉城奥运会;杨宁、池明华成为国家队的防守屏障;王惠良、黄德保、钟小健乃广东队称雄六运会的冠军成员;伍文兵是中国职业联赛元年最快进球的缔造者;
1989年,高丰文带领国家队出征世界杯预选赛,谢育新、伍文兵、郭亿军和张小文均来自兴宁县。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1926年在上海举办的万国足球锦标赛上,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葡萄牙、苏格兰两支强队,创造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在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什(匈牙利)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改革开放以后,梅州足球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79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州为全国重点开展足球运动的16个地区之一。1979~2000年,梅州共组建足球班(队)108个,运动员2056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冠军41个、亚军33个、季军31个。运动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梅州每年例行的“市长杯”、“梅雁杯”、“强民杯”、“梅州杯”、“球王杯”,兴宁的“南丰杯”等足球比赛,也有力地推动了梅州足球运动的发展。
2010年8月6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目标是通过实施《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使足球运动进一步得到梅州广大群众的认同和喜爱,成为深入人心的第一运动,重塑梅州的“足球之乡”形象。
2011年9月18日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委、市政府,梅县县委、县政府在广州富力君悦酒店召开了“梅县富力足球学校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富力地产宣布将投资5亿元在“足球之乡”梅县建设一所高标准的足球学校,打造世界一流、全国最好的足球人才培训基地。
2013年9月26日在广东嘉应学院成立足球文化研究中心,同时该学院开设的运动训练(足球)专业也正式开学。
2013年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2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嘉应学院足球本科专业及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正式开学。
2014年,梅州被列入全国仅有的20个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新建或升级改造场地175块。
2015年9月26日,中乙半决赛次回合,梅州五华在主场以1比0击败南京钱宝,从而以总比分6比1淘汰对手,晋级决赛,冲甲成功。中国职业足球的版图上又多了一支广东球队, 这也是中国足坛目前唯一一支存在于县级城市的中甲球队。
2015年10月10日,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总决赛梅州五华队对阵大连超越队,在90分钟常规比赛中双方平分秋色。在点球大战中,五华队门将李伟军连扑两个点球,帮助梅州五华队最终以8:7取胜,最终夺得了中乙联赛的冠军,这也是梅州职业足球发展又一新的里程碑。
2016年12月26日纪念被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在市委礼堂举行。副省长许瑞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足球之乡”梅州为广东、中国足球作出的突出贡献,鼓励梅州以此盛会为新起点,推动“足球之乡”再结硕果,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再立新功。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容志行,市委书记谭君铁,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表彰了60年来为“足球之乡”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
2016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及7项配套文件;梅州五华队夺得中乙冠军冲甲成功,成为梅州首个中甲球队和全国唯一县级城市中甲球队;梅州市少年足球队代表广东队夺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赴瑞典参加“小世界杯”比赛;梅州代表队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嘉应学院女足获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冠军;代表梅州市参赛的嘉应学院女足队夺得2015广东省足协女子足球联赛冠军;梅州市代表队获得2016年“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少年组广东赛区冠军并获全国总决赛第四名;嘉应学院夺取2016年“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暨广东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甲A组冠军。
2016年6月5日,“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协同中心”落户嘉应学院。
2017年10月28日下午,中乙半决赛次回合的一场较量中,客场作战的梅县铁汉生态队在临近比赛结束时绝杀深圳雷曼人人队,以两回合3比1的总比分,昂首挺进明年中甲,成为足球之乡梅州的第二支中甲球队。而在同一天进行的中甲收官战中,同样客场作战的梅州客家硬汉2比1战胜青岛黄海,保级成功。客都球迷期待已久的中甲德比终于实现,梅州也由此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两支中甲球队的城市。
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国际足联理事、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剑率队到“足球之乡”梅州调研足球改革发展工作。
2017年12月4日,棕榈国际足球学院平远青训中心在梅州市平远县城南中学挂牌启用。今后,来自英足总教练队伍的2名教练和深圳宝安精英教练员将助力平远发展校园足球,点燃校园绿茵梦。据悉,这也是棕榈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收购英超足球俱乐部西布罗姆维奇后国内首个挂牌的青训中心。
2018年1月29日,广东足球年度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其中,梅州籍前国脚张均浪与廖德营、程洪森两位省内足球名宿共同获得“终身成就奖”。备受瞩目的“最佳本土教练奖”和“最佳本土裁判奖”,同样分别颁发给了两位梅州籍足球人,他们分别是率领球队成功冲甲的原梅县铁汉生态队主教练李海强和省内为数不多的执法中超联赛的裁判员李海新。
2018年1月,依据中国足协的有关批复,梅州辉骏女子足球队将于2018年4月份参加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至此,梅州中甲球队增至3支,分别为梅州客家男子足球队、梅县铁汉生态男子足球队、梅州辉骏女子足球队,其中梅州客家足球队和梅州辉骏女子足球队主场设在五华。
2018年1月31日下午,中国足协青训中心授牌及青训总监聘书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梅州获批为全国15个“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之一。经过评估组审核,结合前期专家组的实地调研情况,梅州和北京、上海、重庆、大连、武汉、成都、青岛、深圳、广州、延边、喀什、苏州、常州、普陀共15家单位获批为新周期第一批青训中心。
2018年7月30日上午,梅县富力足球小镇框架协议签约暨加业营地挂牌仪式在梅县区雁洋镇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敏,富力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等出席活动。同日上午,延边州人民政府、梅州市人民政府缔结足球友好城市签约仪式在吉林延边州举行。延边州副州长韩先吉、梅州市副市长张晨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双方将在互访交流、足球青训、赛事互动、职业足球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南北球乡足球事业的发展。作为享誉中国足坛的南北球乡,梅州和延边还将携手打响足球之乡文化品牌,以“南梅州、北延边”的足球之乡资源,加强双方对足球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合作。
2018年10月22日,广东女足梅州辉骏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以11战8胜3平的不败战绩提前一轮夺得联赛冠军成功冲超,获得2019年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参赛资格。
2018年12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校足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函》(教体艺厅函〔2018〕84号),公布梅州与广州、天津、大连、西安等27个地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19年1月1日,梅州市第一届棕榈·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开幕式和揭幕战在五华县惠堂体育场举行。
2019年1月14日,中国足协同意梅州市梅县区铁汉足球俱乐部更名为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
2019年中国足球协会女足四国赛(中国四国女足邀请赛)将于1月14日至21日在五华县举行。参赛队伍有中国女足、韩国、尼日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女足国家队,这是梅州足球史上迎来最高级别的国际足球赛事。
2019年3月13日至14日,巴西桑托斯市参访团来梅参观考察足球相关工作,梅州市体育局与参访团成员分别就外教进校园项目、青少年球员培养及赴巴集训、梅州市代表团访问桑托斯市等进行了交流,并签署了《梅州—桑托斯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备忘录》。梅州、桑托斯两市就缔结友好城市和桑托斯派遣教练员来梅指导青训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桑托斯足球俱乐部与梅州市足球协会签订《梅州市引进桑托斯青训教练意向合作协议书》。
2019年3月27日上午,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全国6个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分别是辽宁省大连市、广东省梅州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东省烟台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北省武汉市。
2019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2019年5月16日,中国首支沙滩足球国家希望队落户梅州五华。
2019年6月13日,梅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足球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创建中国足球特区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
2019年8月,中国足球协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执委会,其中,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爱军当选执委。
2019年10月,在土耳其举行的2019世界沙滩足球俱乐部杯赛事中,代表中国参赛的梅州客家沙滩足球队夺得世界亚军,为中国沙滩足球创造了历史。
2019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梅州榜上有名。
综观梅州足球的历史,可以梳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一是清末民初从1873年将足球引入元坑至1929年强民足球队成立之前,称之为“萌生与酝酿期”,也是欧洲传教士把现代足球的“火种”传入梅州的时期。其二是1929年强民足球队成立,特别是温集祥执掌强民体育会征战南北、民间足球力量蓬勃发展时期,称之为“成熟与拓展期”。其三是2010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制订《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之后至今,可称之为“振兴发展期”。
据1985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当时梅县地区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大型体育场地3个(有看台设施),运动场14个,足球场149个,不规则的小型足球场125个。至2000年,有体育场11个、体育馆2个、训练馆15个、游泳池16个、足球场357个、灯光篮球场103个、篮球场1583个、网球场7个、保龄球馆1个。
据2018年不完全统计,梅州全市足球场地数量达814块,平均每万人拥有场地数达1.85块,每万人拥有数居全省首位。五华奥体中心是全国唯一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县域运动场。
截止2018年主要体育场馆有:梅州市体育中心、梅县文体中心、坚真文体中心、梅县曾宪梓体育场、五华奥体中心、五华惠堂体育场、五华县人民体育场、梅州体育训练中心、田家炳体育中心、蕉岭体育中心、平远县文体中心、梅县体育场、兴宁体育场、兴宁体育公园足球场、丰顺体育场、平远体育场、五华威光体育馆、梅县体育馆、剑英体育馆、东山中学体育馆、丰顺县体育馆、蕉岭(南沙)体育馆等。
“足球运动社会化、全民化,在梅州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一批批足球人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探索了具有山区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
梅州作为具有百年足球传统的足球之乡,又是粤东北的欠发达地区,发展足球运动必然有诸多的制约因素,如何薪火相传,摸索出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足球发展之路,延续球乡的辉煌,成为摆在梅州市委市政府和体育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于2015年2月出台,中国足球发展迎来“黄金十年”。而早在2010年,梅州就制定了《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提出全面实施振兴足球工作,2012年,《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施意见》,2015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及7项配套文件,一系列的规划方案,提振了梅州发展足球事业的士气,为足球之乡未来的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深化梅州足球改革,解决制约梅州足球体制及机制问题,加快推进振兴足球工作,通过推进球乡振兴,构建足球产业。”
“落实足改方案及‘五抓五实施’,推进足球改革”,梅州市体育局局长陈建新介绍,主要从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场地建设、赛事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足球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去深入实施梅州的足球改革。
市、县两级“足办、足协、足校”是组织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梅州通过出台足球方案,不断完善市县足办、足球运动中心建设,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并推动市体校机制改革创新,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学校良好运作,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规范管理,真正发挥市体校龙头作用,推动市县体校建设。
对于市、县、镇三级足协,尤其是市足协,实施管办分离,市县体育局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从资金、场地、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足球工作,重点扶持社会草根足球俱乐部联盟,兴宁纵横融通足球俱乐部、梅县松口镇元魁塔足球俱乐部等业余足球俱乐部纷纷成立,初步形成了市县镇三级足球社会组织。
场地是足球运动兴起的前提条件,梅州实施“三进三边”工程,让足球运动“进学校、进乡村、进景区”,实现在“路边、村边、山边”都有足球场。市县政府出台奖励措施,鼓励多方出资建设足球场地,凡是建成标准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足球场,市财政分别奖励10万、30万、50万元。目前,全市现有各类足球场地800块,计划到2019年全市足球场地达1000块。
为了营造振兴足球氛围,实现以赛促训效果,梅州因地制宜组织举办校园、职工、乡镇、草根四大联赛以及贺岁杯、青年杯、球王杯、足协杯四大品牌赛事。2016年全市共举办足球赛事活动3000多场次。
人才是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础。梅州的“百千万”工程,着力培养百名裁判员、千名教练员、万名运动员,确保振兴足球工作人才需要。一方面,积极通过赛事杠杆促进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联盟及校园足球广泛开展;另一方面,解决足球人才出路问题,梅州市打通从校园足球、业余体校向省专业队、职业俱乐部、嘉应学院输送的人才培养路径,使得足球人才的输送、培养得到保障。
让足球发展优势成为经济发展动力是梅州打造足球城市的重点工作之一。2015年梅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级《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邀请专家完成了《梅州足球文化产业发展策划方案》和《梅州市体育产业布局策划方案》,明确加快发展以足球制造业、服务业为重点的足球产业,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职业足球俱乐部总部经济和足球产业基地、特色足球小镇等,为梅州经济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2015年市级投入足球专项资金1000万、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并成立足球发展基金会。同时,各县(市、区)每年也投入大量资金促进本地区足球运动的加快发展。
上下一心让足球点燃城市梦想 打造足球城市品牌
乘着国家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东风,足球之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振兴足球取得了一系列历史突破。
2013年11月,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 梅州·足球之乡”。“申遗”成功是国家层面对足球之乡历史文化和梅州振兴足球工作的肯定,是保护和传承梅州足球文化、开发足球文化产业的新起点。
饶伟辉、刘彬彬等入选国家队,国家队再现梅州籍球员,近年来,在职业球场上频频出现梅州球员的身影,在各大赛事上更是为梅州争得了荣光。五华U12少年足球队夺得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出征“小世界杯”,梅州代表队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及2016年“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少年组广州赛区冠军并获全国总决赛第四名等梅州振兴足球以来获得的9项国家级、省级赛事冠军,更加坚定梅州人民加快振兴足球步伐的信心和决心。
2016年召开梅州市纪念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意义重大。“举办纪念足球之乡60周年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传承足球发展之路,为了下一步加快振兴足球、推进足球改革,进而让足球点燃城市梦想,打造足球城市品牌,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共同加快实现梅州的振兴发展。”
据了解,为了让足球文化与城市文化进一步融合,梅州市正在筹建足球文化公园,选址就在上世纪30年代见证梅州足球之乡光辉历史的标志性建筑——东较场及周边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320亩。
追忆昔日荣光,更坚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六十年一甲子,今天的足球之乡梅州,正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目前,梅州已基本完成了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个一’工程,包括出台一个实施意见、签订一份责任书、组建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一个足球学校、培育一批足球爱好者、组建一个足球本科专业、成立一个足球文化研究中心等任务。”陈建新说,接下来要进一步全方位地打造梅州足球产业,变足球优势为经济优势,制定把梅州足球打造为城市品牌的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十三个一”的工作任务,让足球成为梅州的城市品牌,彰显梅州城市魅力风采。
根据《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梅州到2020年足球改革发展总体目标:力争成为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市,梅州市足球运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中甲以上职业足球俱乐部队伍中梅州籍球员达到30名以上,在国家级足球队伍中有梅州籍的足球运动员1至3名;青少年足球队成绩进入全省前列。
《方案》还针对完善足球协会等社团组织、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完善足球人才培养发展方式等各方面提出指导,甚至不惜重金,对参加中甲、中超联赛的梅州市内职业足球俱乐部,于参加该级别联赛的第一年由市财政分别给予参赛俱乐部一次性扶持资金1000万元、2000万元。
2017年10月21日,梅州市政府正式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建成一系列足球城市雕塑等“十三个一”重点工程,动员各级各部门做好十年规划最后三年的冲刺工作,推动振兴足球十年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2019年,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梅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建设中国足球特区为龙头,以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9)和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改革方案为两翼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发展方针,提出了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国南派足球技术风格的高地、中国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和现代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田的“一地三田”发展目标。建设中国足球特区将通过区域先行先试,积累中国足球改革和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梅州城市足球发展整体水平,突显梅州作为传统足球之乡在中国足球运动和足球产业发展中的特色,以足球为突破口带动梅州城市转型升级。
李惠堂
李惠堂,梅州市五华县人,中国第一代球王,“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1926年在上海举办的万国足球锦标赛上,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支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
李惠堂在其职业生涯中共打进2000多个进球,并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在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什(匈牙利)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这是目前中国足球运动员在世界足坛获得的最高荣誉。李惠堂曾先后担任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会长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成为迄今在国际足联任职最高的中国人。
曾雪麟
曾雪麟,梅州市梅县区人,在60年代开始教练生涯。曾率领天津足球队获得过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足协杯赛冠军、全运会足球比赛冠军。1983年,54岁的曾雪麟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并在随后的一年中获得了亚洲杯亚军,1990年退休后,曾任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
从1951年至2003年53年间,梅县地区足球队(包括女子足球队)参加国内各种比赛239次,其中获得冠军123次、亚军62次、季军32次,全市有足球传统项目学校11家,大小足球场170多个,全市先后输送到省级以上的运动员200多名,其中国家队30多名。
中国现代足球运动最早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德国传教士毕安、边得志两人在五华长布源坑传教 (基督教)期间正式传入。当时,德国传教士毕安、边得志在长布源坑教会创办中书院 (相当于今天的初中),为东、梅两江第一所中学。当时,他们两人在该书院中的大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教学生踢足球,这就是现代足球这个体育项目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源坑也成为中国内地的现代足球发源地。
元坑中学(当时称中书馆)先后培育出了魏锦新、江爱其、魏灵圣、李伟容、李华瑞、李其美、李兴横、李法春等中国内地的第一批足球运动员,是足球运动在梅州地区传播的滥觞之地。从1873年现代足球落户五华元坑,到32年之后的1905年诞生了五华籍的“世界球王”李惠堂,这里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现代足球的“正脉”所在。应该说,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基督教巴色差会的德国籍传教士边得志堪称足球运动传入中国内地的开山鼻祖,而他的同事、法国籍传教士毕安在整个过程中也居功至伟。
20世纪50年代以来,梅州涌现出(男足)曾雪麟、蔡锦标、池明华、杨宁、王惠良、郭亿军、伍文兵、张小文、谢育新、李雪峰、黄德保、李玉展、邓雪昌、潘培根、张英忠、张均浪、魏崇金、杨霏荪、杨霞荪、杨芬荪、杨辉荪、杨露荪、吴育华、曹阳、谢栋、陈汉磷、钟小健、叶细权、邓锡权、潘培根、张腾云、张友标、廖友华、张悦文、陈文魁、曾育泉、曾繁钦、潘伟明、魏启明、张宏元、饶秉饮、邓镇、张文济、侯梓华、梁珊城、熊耀建、陈恒粦、古晚芳、钟杰章、杨伟湘、张峥嵘、游绍东;(女足)吴伟英、李小兰、张桂莲、钟金玉、林菲、温明荣、张小丽、廖怀平、蓝雪珠、张采新、潘丽、叶志珍、叶海燕、李足玲、张佳丽、万佳如、赵妮菲、曾建生、杨雪尔等一批男女足国脚、省脚,开启了梅州球员占据广东足球半壁江山的时代,梅州足球的球技战术打法也成为中国南派足球的代表之一。当时足球界还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
梅州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各省市和国家队输送了300多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
至1990年底,梅州市各级各类足球队参加省级以上的重要比赛53项,荣获冠军41次、亚军31次、第三名32次。共培养输送省队以上足球运动员、教练员270多人。
1949~1990年梅州市输送国家级队成员名单表
输送单位 | 输送年份 | 姓名 | 性别 | 招收单位 |
梅县 | 1953 | 曾雪麟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54 | 杨霞荪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0 | 杨宁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3 | 黄德保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3 | 池明华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5 | 王惠良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5 | 吴育华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54 | 邓雪昌 | 男 | 国家二队 |
梅县 | 1954 | 张英忠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64 | 杨霏荪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64 | 邓锡权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75 | 叶细权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76 | 杨宣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82 | 钟云越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82 | 钟小健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81 | 曾国强 | 男 | 国家希望队 |
梅县 | 1984 | 侯正庆 | 男 | 国家少年队 |
梅县 | 1984 | 谢栋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4 | 李小兰 | 女 | 国家女足队 |
梅县 | 1953 | 潘培根 | 男 | 八一队 |
梅县 | 1953 | 张逸 | 男 | 八一队 |
梅县 | 1980 | 李文杰 | 男 | 八一青年队 |
梅县 | 1959 | 谢开朋 | 男 | 八一军体院 |
梅县 | 1960 | 朱森禄 | 男 | 八一军体院 |
兴宁县 | 1976 | 蔡锦标 | 男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3 | 郭亿军 | 男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3 | 罗庆 | 男 | 国家青年队 |
兴宁县 | 1985 | 谢育新 | 男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4 | 吴伟英 | 女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0 | 李伟明 | 男 | 八一青年队 |
五华县 | 1964 | 张均浪 | 男 | 国家队 |
五华县 | 1985 | 曾育泉 | 男 | 国家青年队 |
五华县 | 1986 | 魏启明 | 男 | 国家青年队 |
五华县 | 1986 | 曾繁钦 | 男 | 国家青年队 |
五华县 | 1959 | 张国辉 | 男 | 八一青年队 |
1979~2000年,梅州向国家队输送足球运动员36人。
梅州1979~2000年输送国家级足球队员名录
表28-1-2
姓 名 性 别 输送单位 输送年份 招收单位
杨宁 男 梅 县 1980 国家队
黄德保 男 梅 县 1983 国家队
池明华 男 梅 县 1983 国家队
王惠良 男 梅 县 1985 国家队
吴育华 男 梅 县 1985 国家队
李小兰 女 梅 县 1983 国家队
李海强 男 梅县 1999 国家队
钟云越 男 梅 县 1980 国家青年队
钟小键 男 梅 县 1982 国家青年队
林菲 女 梅 县 1986 国家青年队
温明荣 女 梅 县 1986 国家青年队
谢栋 男 梅县 1982 国家少年队
游绍东 男 梅 县 1986 国家少年队
侯春元 男 梅 县 1990 国家少年队
黄雄胜 男 梅 县 1990 国家少年队
陈文魁 男 梅 县 1993 国家少年队
李灵均 男 梅 县 2000 国家少年队
李文杰 男 梅 县 1980 八一青年队
白海燕 女 梅 县 1986 八一青年队
何苑群 女 梅 县 1994 八一青年队
曾丽满 女 梅 县 1998 八一青年队
郭亿军 男 兴宁县 1979 国家队
谢育新 男 兴宁县 1982 国家队
吴伟英 女 兴宁县 1984 国家队
伍文兵 男 兴宁县 1982 国家队
张小文 男 兴宁县 1983 国家队
罗庆 男 兴宁县 1983 国家青年队
李伟明 男 兴宁县 1979 八一青年队
曾育泉 男 五华县 1985 国家青年队
魏启明 男 五华县 1986 国家青年队
李玉展 男 五华县 1992 国家青年队
钟金玉 女 五华县 1999 国家青年队
张悦文 男 五华县 1995 国家少年队
曾环钦 男 五华县 1979 八一青年队
张国辉 男 五华县 1989 八一青年队
曾兰芬 女 五华县 1995 八一青年队
周 婷 女 五华县 1999 八一青年队
输送单位 | 输送年份 | 姓名 | 性别 | 招收单位 |
梅县 | 1953 | 曾雪麟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54 | 杨霞荪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0 | 杨宁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3 | 黄德保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3 | 池明华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5 | 王惠良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5 | 吴育华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54 | 邓雪昌 | 男 | 国家二队 |
梅县 | 1954 | 张英忠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64 | 杨霏荪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64 | 邓锡权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75 | 叶细权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76 | 杨宣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82 | 钟云越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82 | 钟小健 | 男 | 国家青年队 |
梅县 | 1981 | 曾国强 | 男 | 国家希望队 |
梅县 | 1984 | 侯正庆 | 男 | 国家少年队 |
梅县 | 1984 | 谢栋 | 男 | 国家队 |
梅县 | 1984 | 李小兰 | 女 | 国家女足队 |
梅县 | 1953 | 潘培根 | 男 | 八一队 |
梅县 | 1953 | 张逸 | 男 | 八一队 |
梅县 | 1980 | 李文杰 | 男 | 八一青年队 |
梅县 | 1959 | 谢开朋 | 男 | 八一军体院 |
梅县 | 1960 | 朱森禄 | 男 | 八一军体院 |
兴宁县 | 1976 | 蔡锦标 | 男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3 | 郭亿军 | 男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3 | 罗庆 | 男 | 国家青年队 |
兴宁县 | 1985 | 谢育新 | 男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4 | 吴伟英 | 女 | 国家队 |
兴宁县 | 1980 | 李伟明 | 男 | 八一青年队 |
五华县 | 1964 | 张均浪 | 男 | 国家队 |
五华县 | 1985 | 曾育泉 | 男 | 国家青年队 |
五华县 | 1986 | 魏启明 | 男 | 国家青年队 |
五华县 | 1986 | 曾繁钦 | 男 | 国家青年队 |
五华县 | 1959 | 张国辉 | 男 | 八一青年队 |
2000年以来,梅州籍职业足球运动员主要有刘彬彬、曾超、叶楚贵、郭胜、谢维军、陈立明、饶伟辉、史亮、曹海清、王新辉、钟嘉杰、张超群、王鹏、温浩军、饶伟全、谢锦政、潘佳、李健华、吴伟安、李海强、高志林、叶楚儒、余文鹤、刘兴、钟志良、吴民峰、邹益楠、刘盛、朱家伟、黄龙、潘嘉俊、廖志略、李伟新、胡威威、胡扬扬、张治权、林桔源、黄隆、罗足庆、黄耿基、黄远强、胡勇发、罗成彬、沈烽、魏立平、钟浪、李锦昌、张济凡、易县龙、吴昊、魏景星、赖劲、温锦京、李定、廖敬锋、王永、郑泽周、张威明、李伟军、李炽、肖建佳、李远平、刘志威、张威明、巫林峰、刘嘉豪、李恩典、李嘉玮、刘君华、熊常清、李文威、李灵威、林泽恩、王鸿文、邓新、钟凯、方梓鸿、卜文豪、罗泽涛、林鑫、钟宇涛、杨坤龙、温家龙、谢文能、魏文杰、魏文浩、吴琦豪、姚伟龙、李世森、徐煌圣、蔡泳淇、陈思威、张圣明、李雨忠、廖柏基、沈煌、林炼铭、杨应忠、张伟球、李可峰、王俊镪、周国新、李峻枫、何俊威、叶鑫圣、 吴振东、吴坤贤、李坤展、叶鑫、古兴祥、黎海峰、李海发、刘嘉鹏、李俊枫、温光辉、魏惠平、何伟文、沈映华、曾庆瑞、李少君、陈海贤、丘杰华、杨朋锋等;
女足运动员主要有:饶惠芳、张琳、张佳丽、曾颖茵、曾秀兰、朱伟玲、李映静、何娟容、池映玲、廖蕊、曾丽萍、梁恩苑、刘盛、叶柳南等。
2000年以来输送国家级足球运动员名录
姓 名 性 别 籍贯 输送年份 输送单位
李健华男 梅县 2005 国足
吴伟安男 梅州 2005 国足
饶惠芳女 梅江区 2006 国家青年队
潘佳男 梅县 2009 国奥
史亮男 兴宁 2009 国奥
高志林男 五华 2011 国足
曹海清男 梅州 2014 国奥
王新辉男 兴宁 2014 国奥
刘彬彬男 梅县 2015 国足
饶伟辉男 兴宁 2015 国足
温浩军男 梅江区 2017 国足
王鹏男 梅州 2017 国足
陈立明男 兴宁 2017 国足
谢维军男 兴宁 2017 国足
叶楚贵男 梅县 2018 国足
郭胜男 兴宁 2018 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