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Ficus religiosa
科属:桑科榕属
菩提树树型优美,枝干长有气生根,树干凸凹不平,给人以老态龙钟而又苍劲之感觉。侧枝多,广展,叶互生、全缘,心形或卵圆形,先端长尾尖,叶色深绿,枝叶扶疏,浓荫盖地,适作寺院,道路栽植。
叶型美,叶脉细致,寺院僧人常采其叶经浸泡冲洗处理,剩下叶脉如真丝织成的轻纱,用以绘制佛像、做竹笠、灯帷,书签。
由来:菩提树(Ficus religiosa),别名菩提榕,为桑科榕属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菩担"是佛教名词,是梵文Bodhi的译章,意为"觉悟"。菩提树的原名毕钵罗树,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29岁时离别双亲、妻儿,出家修佛,经过7年冥思苦想,最终在一株毕钵罗树下"大彻大悟"而成"佛"的。因此,毕钵罗树改叫菩提树,被佛家尊为神圣的树木,与娑罗树、阎浮树一起被称为佛门三宝树。[1]
桑科常绿乔木,大乔木。喜光,不耐阴温,喜高温,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
树形高大,冠幅广展,枝繁叶茂,优雅可观,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庭院行道和污染区的绿化树种。 菩提树,被佛家尊为神圣的树木,与娑罗树、阎浮树一起被称为佛门三宝树。
菩提榕幼苗易感染猝倒病和黑斑病,化学防治可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167%浓度的溶液,或用60%多菌灵、75%百菌清0.125%浓度层溶液喷洒或两种混合液喷施效果更佳,每隔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菩提榕幼苗期有蚜虫、蛾类幼虫等危害顶芽及嫩叶,尤其是蚜虫,常群集于幼苗嫩叶背面啃吃叶肉。化学防治可采用90%敌百虫0.125%浓度的溶液或40%氧化乐果0.1%~0.125%浓度的溶液均喷洒于嫩叶正、背面,均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