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镇

小南海镇

中文名 小南海镇
著名景点 龙游石窟
耕地面积 37782亩
目录导航

简介

小南海镇小南海镇小南海镇地处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城北1.5公里处,南临衢江,东接湖镇镇,西连彼衢江区,北靠塔石镇、泽随镇,与县城隔江相望。1979年,从当时的龙游区划出虎头、团石公社,从塔石区划出箬塘公社,从模环区划出兰塘公社,建立“团石农工商”。1982年,改团石农工商为团石区。1992年5月,撤消团石区,合并团石、虎头山、箬塘乡建立小南海镇。区域总面积83.2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7782亩,黄土丘陵55000亩。全镇辖高桥、茶圩里、傅家、杨家、新山水、彦塘坞、雅塘、圩塘朱、上畈、后周、定埠、中埠、般厂、项家、箬塘、鸿陆夏、树蓬、前桥、傅家畈、黄村、塘下张、横坂塘、安全、崇元、胡门、胡角门、丁家、马坪张、双宅、吕家、团一、团二、九垄、双塘、吕塘、洋塘、半潭、翁家、泽基、汀塘圩、新郑家、石岩背42个行政村委会,118个自然村,8310户,29252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51.33人。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12人,镇干部55名,42个行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217人,全镇党员人数1250人。

历史沿革

小南海镇因境内有小南海风景区而得名。在镇东的衢江与灵山江交汇处凤凰山上有座竹林禅寺,始建于明代,清代南海普陀山的化忠禅师来此扩建,称“临济正宗,南海行宫”,号称“小南海”故名。1979年,从龙游区划出虎头山、团石乡,从塔石区划出箬塘乡,从模环区划出兰塘乡,建立团石农工商。1982年,改团石农工商为团石区。1992年5月,撤销团石区,合并团石、虎头山、箬塘建立小南海镇,镇人民政府设在原区公所内。历史上形成两个物资交流大会,一个是农历八月初一的箬塘交流会,一个是农历十月十五的团石交流会。此外,竹林禅寺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举办庙会,金华、兰溪等地香客纷至沓来,香客甚多。

基础设施

小南海镇工业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产品包括建材、化工、五金工具、食品等行业。全镇工业企业270余家,企业就业人员3110人.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1900人,总户数860户(其中农业人口366户,1090人),龙游客运北站。全镇有后垅、后垅畈、彦塘、鸡抓塘、长兴塘、童塘小二型水库6座,5亩以上塘库200个,水域面积6100亩。全镇现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3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98名,中小学生3557名,学校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幼儿园18所。

旅游资源

辖区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的龙游县小南海镇,历史上是风景名胜区倚邻风景秀丽的小南海分景区。1992年,世代传说的“无底塘”在四位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又一个世界奇观——龙游石窟横空出世了。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覆斗型”,洞内均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的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义的凿痕。

风景名胜

(一)龙游石窟境内有“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称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处,衡江岸边的凤凰山麓,此地三江汇合,气势磅礴,又有南海普陀石寺,竹林通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诗云“系舟犹在凤凰山,千里西江此日还,今夜魂消在何处?玉岑东下一重湾。”此处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整个石窟旅游区占地15平方公里。98年以来以龙游石窟为龙头的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培育,200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目前正积极组织申报“浙江省龙游石窟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级旅游度假区”、“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二)翠光岩翠光岩座落于衢江北岸,小南海镇中埠村东约150米处,岩长100多米,岩高20多米,翠光岩濒临江水,赤壁丹霞,翠柏森森,绿草茵茵,这里不仅景色十分雅致,而且文化内涵积淀丰富,是历来古代文人雅士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民国《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山川曰:“翠光岩又西,曰岩。去治北亦五里,梁天监二年有异鸟,紫质立岩际羽族,随之故名。”《翠光岩、宋元、张正道》:“百尺苍崖水气昏,我来避暑动吟魂。”天心水面无穷意,日日乘舟到洞门。《同幕客徐天池、沈勾章秀才翠光岩看渡兵、明、胡宗宪》:“崇岩百尺俯清漪,胜地天留自有期。”《翠光岩胡宗宪韵、清康熙翰林余恂》:“岩壑凌空真作室,云烟绕岸自成帏。”据史料记载,远在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翠光岩自然景点便已存在,而且岩上开凿有许多石室、石洞。从古人的题咏赞叹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一番景色:江深水碧,波光粼粼;悬崖峭壁,翠鸟声声;桅杆林立,商贾云集。是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游览胜地。随着时间推移,河道的变迁,而今翠光岩下沙石沉积,洞口被填。但那空旷的气势、陡峭的岩壁、遍地的绿草,仍能让人感受到“翠光岩”秀丽的景色和浓浓的遗风。

(三)衢江胜景衢江地处钱塘江上游,在龙游县境内,西起小南海镇洋塘村,东至湖镇镇,全县境内长达30公里,镇内沿岸线长达20公里。衢江是浙西大地上的一条“母亲”河,是龙游人的一条“大动脉”,孕育着两岸成千上万的人民,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对之注入深厚的感情,为衢江创造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衢江”江水清澈,游鱼丛丛,帆船点点,河道曲曲折折,自西向东,时而是险滩,时而是深潭,如:盈川潭、老鹰潭、潭石潭;翁家滩、百川滩、施家埠滩等等。河水的冲刷又形成两大沙洲:翁家和船厂。据考证远在商周时期便有先民在团石一带河沿岸活动,现已在团石“唐公埠”村附近发现一外商代遗址和村内的部分实物遗存。“龙游石窟”更是龙游先民在“衢江”河沿岸的一大创举。

农业生产

全镇共有耕地36842亩,黄土丘陵56000亩。2004年农业总产值1.3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23%。其构成是:畜牧业5500万元,柑桔1600万元,粮油2800万元,水产养殖1200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生猪、柑桔、水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明显。生猪养殖发展势头迅猛。2004年,全镇生猪出栏7万头,产值达5300万元,占全县饲养量的六分之一。全镇有饲养母猪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71家,母猪存栏2100头,年出栏生猪5万头。其中:母猪存栏百头以上、年出栏生猪两千头以上的大户就有八家,年出栏数占规模户的一半。镇内有省二级种猪场二个。二是柑桔生产稳中有增。全镇共有柑桔1.1万亩,其中桠柑栽培面积占80%。2004年总产量达1.6万吨,产值150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三是养殖业健康有序。全镇共有水产养殖面积4000余亩,其中田改塘2800亩,实现产值1200万元。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而使猪粪便等得到了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环境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牢固确立了“万事企为先的理念,工业经济经过几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品涉及建材、化工、五金工具、食品等行业,全镇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869人。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4.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6%;销售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其中出口销售收入2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6%;工业技改投资2879万元,同比增长23.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引入资金2400余万元。镇内有省级经济开发区——龙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距龙游汽车北站2公里,该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320国道纵穿南北,南接杭金衢高速公路龙游入口。首期开发7平方公里。开发区指导思想是引高新技术产业,创一流精品园,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新型加工业、贸易、居住相结合的综合性开发园区。有选择地吸引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鼓励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突出地方的产业特色。目前开发区供电、供水、供汽已全部配套,入园企业已有28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