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镇

尺八镇

人口 72800人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
中文名称 尺八镇
外文名称 Chiba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尺八镇尺八镇  尺八镇 面积:165平方千米 人口:72509人 代码:421023113

  全镇辖3个居委会、 52个村委会:一居、二居、三居、李河、 黄岭、冯王、郭段、 魏阳、陈冯、彭巷、蔡刘、祝河、永红、 三红、 白桥、陶市、周祠、王巷、孙木、团湖、涂薛、孙铺、东湖、沙港、三塘、毛河、 老屋、殷万、蓝铺、何湾、 朱王、小岭、 许杨、 胡杨、 高河、邓嘴、张台、邹口、潘胥、 郭魏、潭港、老堤、吴尔、高雄、季党、高马、 红庙、付柳、 郑杨、 薛湖、桥头、季郭、林塘、何当、刘庙。镇政府驻尺八口。

  据古籍记载:“ 江水自江陵而下,无大山为之束,势甚汹涌。”为防涨溢之患,前人便沿江“开穴口(史称九穴十三口),以杀江之势, 绥江之流。”尺八前时即为一穴,史称赤肃穴,后因有一尺八寸流水口,便将“赤肃”谋音变成“尺八”,尺八口因此得名。1958年设尺八公社,1975年析尺八公社为尺八、三洲公社。1984年合并为尺八区,1987年析尺八区建尺八镇。

  尺八镇地处荆南边陲,东接洪湖,西临长江,与 湖南省岳阳市隔江相望。版图面积 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总人口72800人,辖5个管理区,51个村,4个居委会。

  尺八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古籍记载:“江水自江陵而下,无大山为之束,势甚汹涌。”为防涨溢之患,前人便沿江“开穴口(史称九穴十三口),以杀江之势,绥江之流。”尺八前时即为一穴,史称赤肃穴,后因有一尺八寸流水口,便将“赤肃”谋音变成“尺八”,尺八口因此得名。唐末,尺八口附近已有人定居;宋时,大江 商船为避风浪,纷纷入尺八口,经内河走洪湖入武汉。此后,尺八口日趋繁荣,渐成 小街,商贾纷至沓来,店铺竞相排列, 盛极一时。解放后,尺八口先后作为区、公社、镇机关驻地,规模逐渐扩大,已建成“F”型三条主街,全长2400米,街道宽阔,建筑 别雅;市场活跃,社会商品成交总额达到7000万元;生活设施齐全,邮政信息畅通,城区装有400门 自动电话,可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直拨通知。

  尺八口是个美丽的乡镇。绿树成荫,土地肥沃平坦,公路四通八达,河港纵横交错,长江 大堤穿境而过,象一座绿色长城。镇南端的 老江河原系长江主道,1909年长江裁变取直后,形成了现在“牛轭”状河道。老江河两岸垂夜明,绿草茵茵,湛蓝的河水,蓝得象 绿宝石,蓝得 情意绵绵。每到夏天,游泳者 成群结队, 五光十色的 泳装把河面点缀得 分外妖娆。老 江河水是天然的琼浆。老江河 渔场是我国 四大家鱼种质生态库之定,3万亩水面盛产 青鱼、 红尾鱼、桂花鱼、 武昌鱼、 淡水白鲳等多种优质 淡水鱼。中部的 东港湖,象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湖历史上系长江东岸的河港,与洪湖一脉相通,湖中的 河蚌,大的如盆,小的似碟,每只重半斤以上,畅销全国各地。尺八人和油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都要栽上近5万亩,当 春暖花开时一片金黄,间或几块葱绿的豌豆、小麦嵌镶其中,蝶飞蜂恋,交织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尺八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适合水稻生长,尺八镇历来就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古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尺八镇水稻种植面积为129000亩,其中早稻15000亩,中稻35000亩,晚稻40000亩,品种以嘉98、金优系列为主,并初步推广种植了 湖北省农业厅培育的有“中国香稻”之称的“丝优15”品种3000亩,稻谷年总产量为8910万斤。   

  尺八镇的畜禽产业以猪、鸡、鸭的养殖为主,所有农户都是猪、鸡的养殖户,少数农户经营鸭业,猪的品种以“监利贡猪”为主,这种猪两头黑,中间白,头尾一点雪,属肉脂兼用型猪,肉质细嫩,历史上曾经是朝廷的贡猪。鸡业以养殖 本地鸡为主,这种鸡耐粗饲,抗病力强,产蛋量高,肉质肥美,市场销售价较高。尺八镇年产牲猪6万头、家禽30万头、 禽蛋1500吨。   

  其它产业各具特色棉花曾是尺八镇的支柱产业,由于棉花市场疲软,棉花产业逐渐淡出,一旦棉花市场兴旺,尺八镇的棉花产业将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回复到以前的规模,甚至更大。大豆产业在尺八镇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量,既因为它的经济价格,又因为它与其他庄稼的便利套种,“油菜--大豆--杂交”套种模式在尺八镇非常流行。 红麻、 黄麻产业是尺八镇白田经济的一大支柱,尺八镇农民种植麻类的历史已有近二十年,他们利用 房前屋后的天然塘堰开辟浸泡场所,以减少麻类种植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