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 planning
中国现有500多万个村庄和5万多个集镇,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村镇规划工作要在全国 农业资源调查和 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和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村镇规划的编制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和相应的建设项目的全面部署,建设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选定每个建设项目的定额指标,并确定规划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包括搜集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和进行规划的文字论证、计算数据及规划设计图纸等。
规划原则
①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前提下,对各项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并留有发展余地;②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的潜力,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牧地;③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长期和近期的关系,确定适当的建设标准和分期实施计划;④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逐步改建、完善;⑤保持山、水、林、田、路、电等平衡发展,把集镇建设成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集镇的基地作用。
规划依据
准确而充分的自然资料和经济资料是制订村镇规划、进行村镇 建设的基础。自然资料包括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水文气象、地质状况、自然资源及 环境质量等。经济资料包括历史沿革,农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及发展前景;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及交通运输、电力供应、 通讯设备等状况;有关人口的资料,住房状况;文教卫生、商业、邮电、集市贸易、建筑材料状况及其发展前景等。此外,还要收集村镇附近城市、厂矿企业、 国营农场,以及名胜古迹、旅游区规划及其发展情况的资料。村镇布局
村镇的布点及规模是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般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镇规模较大,是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 福利事业的中心。从村庄到耕作区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2.5公里,南方水田区可小些。村镇位置要尽量选在耕作区的中心,有比较均匀的耕作半径,同主要 农用地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村镇所在地力求风景优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受环境污染,并能避开洪水、 风口、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同时又不占用良地,地形平坦、地势 高爽,利于排水,水文及 土壤质地适宜。最优方案并须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择确定。
功能 分区规划 根据功能,村镇建设一般分为生产区、 公共生活区和居住区 3部分。生产区内主要配置工、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等的厂房、库房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公共生活区内主要配置文教卫生、银行邮电、商业服务、交通运输、贸易市场、园林绿化等 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居住区以住宅为主并相应配置生活服务性设施。各功能分区之间既要保持有机联系,又要满足 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要求。村镇规划除上述各项建筑设施外,还要包括道路、绿化及供排水、电力、电信的规划。根据当地条件对发展利用 小水电、小煤矿、地热、沼气、太阳能、风力及
薪炭林等多种能源也要作出规划,并确定有关设施的位置及用地范围。
图书信息
书 名: 村镇规划
作 者:金兆森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564120689
开本: 16开
定价: 49.00元
书名:村镇规划
崔英伟 (作者), 张国兴 (丛书主编)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2月1日)
丛书名: 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丛书
平装: 259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定价:36.00元内容简介
《村镇规划(第3版)》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内容有 城乡规划法及其作用,村镇规划的任务与内容,村镇规划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村镇总体规划,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村镇 给排水工程规划,村镇电力,电讯工程规划,村镇公共中心与
工业区规划,村镇
居住区规划, 村镇绿化规划, 村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村镇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资源规划,村镇防灾减灾规划, 村庄整治以及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等内容。
《村镇规划(第3版)》可供从事 村镇规划与建设的 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各级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人员参考,亦可作为村镇规划与建设专业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城乡规划法及其作用
1.1.1 《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
1.1.2 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2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
1.2.1 村镇的基本概念
1.2.2 村镇的基本特点
1.2.3 村镇的发展
1.3 村镇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1.3.1 面向新世纪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
1.3.2 村镇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2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
2.1 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
2.1.1 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2.1.2 社会经济资料
2.1.3 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2.2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
2.2.1 资料的收集途径与方法
2.2.2 资料调查收集的表格
2.3 村镇规划的 资料整理及其分析
2.3.1 资料的整理
2.3.2 资料的综合分析
3 村镇总体规划
3.1 乡(镇)域规划
3.1.1 乡(镇)域规划的任务及内容
3.1.2 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其要求
3.1.3 乡(镇)域规划 中村镇体系的布局特点
3.1.4 乡(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方法
3.2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3.2.1 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
3.2.2 村镇总体规划的方法步骤
3.2.3 村镇总体规划阶段的成果要求
3.3 村镇的性质与规模
3.3.1 村镇性质
3.3.2 村镇规模
3.4 村镇用地分析
3.4.1 村镇用地的概念及特征
3.4.2 村镇用地的基本特征
3.4.3 村镇用地评价及选择
3.4.4 村镇用地的选择
3.5 村镇总体规划布局
3.5.1 总体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原则,
3.5.2 总体规划布局的程序和思想
3.5.3 村镇总体布局
3.5.4 村镇的发展与布局形态
4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
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
4.1.1 村镇交通的特点
4.1.2 村镇道路的分类和分级
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
4.2.1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4.2.2 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
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
4.3.1 远期 交通量的预测
4.3.2 村镇道路 横断面设计
4.3.3 村镇道路的线形设计
4.3.4 村镇
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
4.3.5 村镇道路设施
4.4 村镇用地的
竖向规划
4.4.1 竖向规划的主要任务及其基本要求
4.4.2
竖向规划设计的方法
4.4.3 竖向规划设计图的表示方法
5 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
5.1 村镇 给水工程规划
5.1.1 村镇给水工程规划的任务和一般原则
5.1.2 村镇用水量的预测”.:
5.1.3 水源选择及其保护
5.1.4 水厂的选址与布置
5.1.5 给水管网的布置
5.2 村镇 排水工程规划
5.2.1 村镇排水分类
5.2.2 排水工程规划的任务
5.2.3 排水量的计算
5.2.4 村镇
排水体制选择
5.2.5 村镇 污水排放标准
5.2.6 村镇 排水系统的形式及沟管布置
5.2.7 污水处理方式
6 村镇电力、电讯工程规划
6.1 村镇 电力工程规划
6.1.1 电力工程规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与步骤
6.1.2 村镇 电力负荷计算
6.1.3 电源的选择及线路布置
6.2 村镇电讯工程规划
6.2.1 有线电话
6.2.2 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
6.2.3 网络
7 村镇公共中心与工业区规划
7.1 村镇公共中心布局与设计
7.1.1 村镇公共中心布局
7.1.2 村镇公共建筑的配置与布置
7.1.3 村镇 广场设计
7.2 乡镇工业区的规划
7.2.l乡镇工业区规划的原则与要求
7.2.2 乡镇工业区的规划
7.2.3 村镇 设施农业生产区规划
8 村镇居住区规划
8.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
8.1.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内容
8.1.2 农村 宅基地规划
8.1.3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8.1.4 宅基地规划设计基本控制指标
8.1.5 宅基地规划设计 技术经济指标及其控制
8.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 住宅群体布置
8.2.1 居住建筑的规划结构
8.2.2 建筑群体组合
8.2.3 居住区中心 环境设计
8.3 新型
农村建筑及其可持续设计
8.3.1 村镇住宅类型
8.3.2 新型农村建筑
8.3.3 新型农村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8.4 居住区道路规划
8.4.1 道路的功能分级
8.4.2 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8.4.3 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8.4.4 道路规划的经济性
9 村镇绿化规划
9.1 绿化作用与规划标准
9.1.1 绿化的作用
……
10 村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1 村镇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资源规划
12 村镇灾减灾规划
13 村庄整治
14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
编辑推荐
目录
第一章 村镇与村镇规划
第一节 村镇的形成、特点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村镇体系与村镇规划
第三节 村镇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村镇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村镇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
第二节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
第三节 村镇规划图例的应用
第四节 村镇规划现状分析工作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
第一节 村镇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内容、编制原则和依据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 村镇性质、规划范围和村镇规模
第四节 村镇用地布局规划
第五节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步骤和成果要求
第四章 镇区建设规划(建制镇及一般集镇)
第一节 镇区建设规划的内容、任务与目标
第二节 镇区建设规划
第三节 镇区总体布局
第四节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五章 村庄建设规划
第一节 村庄建设规划的依据、内容和规划期限
第二节 农宅院落的布置形式
第三节 村庄道路规划设计
第四节 村庄的公用设施和工程规划
第五节 村庄总体布局
第六节 村庄建设规划的成果及编制程序
第六章 旧村镇改造更新及古镇、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 旧村镇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节 旧村镇改造的内容和原则
第三节 旧村镇现状调查分析
第四节 旧村镇改造的方法
第五节 旧村镇改造更新中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第七章 村镇规划中的节能省地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村镇规划中节能省地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二节 村镇规划中节能省地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 村镇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章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工作
第九章 村镇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附录一村镇规划实例
附录二村镇规划参考图例
附录三村庄用地分类和代号
附录四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参考文献
序言
整治落后的村容村貌,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域差异明显,各地风俗、气候、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条件与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进行村镇的规划与建设。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建设与发展的“二元化”,农村建设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而某些陕速发展起来的村镇则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指导与建设管理,出现了千篇一律、了无特色,建设高标准,盲目求新、求人,不注重对历史及人文遗迹的保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问题多,难度大,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有效的制度予以保障。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强调“加强对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并要求发展资源型、生态型、城镇型新农村,这为我国农村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也对进行村镇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村镇建设与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丛书》。
这套丛书包括《村镇规划》《村镇建筑设计》《村镇建设管理》和《建筑材料与施工》,主要针对村镇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监督管理环节,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了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及实践,尤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防灾,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与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村庄改造与规划建设的管理。
这套丛书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对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与具体要求,并结合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而编写,在內容方面,突出时代性、应用性,力求浅显易懂,简洁而全面,既将“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节能省地”“生态环保”“乡土文化保护”等思想、原則贯彻到书中,又注重实践应用,多以实例说明,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村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