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是由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1705-1758)撰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一部主要从六气角度解释伤寒论的著作。
该书开始酝酿于乾隆二年(1737),乾隆十三年四月(1748)开始撰著,七月草成,计十五卷。
该著作现已收录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元御医学全书中》。
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书中将《伤寒论》所载113方,分别六经病证,予以剖析贯串,并注明本病、经病、腑病、脏病、坏病及传腑、传脏、入阳入阴等不同情况,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在注释析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不乏个人创见,但其中也难免杂有主观片面的观点。现存十多种清刻本。
自序
玉楸子涤虑玄览,游思圹垠,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甲寅之岁,以误药粗工,委弃试帖。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 ,一言不解,遂乃博搜笺注,倾沥群言。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废卷长嘘,鲁鄙人之为闭,倪说之弟子,以不解解之。何者?固不可解也,是殆亦不可解矣。
丁巳仲春,此心未已,又复摊卷淫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恍然解矣。然后知群公著述,荒浪无归,彼方且涉泽迷津,披榛罔路,何以引我于康庄也!
吾闻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楚越者,坐而至,有舟也。今适秦之车且东其辕,适越之舟或北其首,虽风利而马良,终身不至矣。然则古圣之书,晦于训诂者固多,而后人之心,误于笺疏者不少也。
伊时拟欲作解,年岁贸迁,日月躔迫,腹稿荒残,零落不追。乾隆戊辰,以事滞阳邱,宾于刘氏荒斋。北枕长河,南踞崇山,修树迷空,杂花布地,爱此佳胜,低徊留之,乃有著作斐然之志。于是掩关静拱,据梧凝思,灵台夜辟,玄钥晨开,遂使旧疑雾除,宿障云消,蚌开珠雾,沙落金呈。十载幽思,三月而就,起于春暮,成于秋始,时七月初三日也。
乃玄草甫成,二毛生鬓,感念此生,于邑增怀。昔蔡刚成欲以四十之年,跃马疾驰,以就当世之业。今春秋四十四年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获以未衰之身,小有建立,方枯心于尺素之中,弹精于寸管之内,日薄途修,行自慨也。
然文信不迁,《吕览》弗著,西伯非囚,《周易》何传,是巴蜀乃不韦之乐地,羑里为文王之吉宅也。仆也爱此两书,不敢续尾,今日顿启灵源,成兹玄构,虽不能媲美前哲,要亦可备一家之言也。
嗟呼!仲景著书,几何年矣,而千载尘封,迄无解者。今日之作,纵尔敝精劳神,不得已也。
昌邑黄元御
伤寒悬解-目录
伤寒杂病论序
伤寒论序
自序
后序
卷首·仲景微旨 九章
寒温异气
传经大凡
解期早晚
寒热死生
营卫殊病
六经分篇
六气司令
一气独胜
篇章次第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脉法上篇提纲
· 脉法一
· 脉法二
· 脉法三
· 脉法四
· 脉法五
· 脉法六
· 脉法七
· 脉法八
· 脉法九
· 脉法十
· 脉法十一
· 脉法十二
· 脉法十三
· 脉法十四
· 脉法十五
· 脉法十六
· 脉法十七
· 脉法十八
· 脉法十九
· 脉法二十
· 脉法二十一
· 脉法二十二
· 脉法二十三
· 脉法二十四
· 脉法二十五
· 脉法二十六
· 脉法二十七
· 脉法二十八
· 脉法二十九
· 脉法三十
· 脉法三十一
卷二·脉法下篇 五十二章
脉法下篇提纲
· 脉法三十二
· 脉法三十三
· 脉法三十四
· 脉法三十五
· 脉法三十六
· 脉法三十七
· 脉法三十八
· 脉法三十九
· 脉法四十
· 脉法四十一
· 脉法四十二
· 脉法四十三
· 脉法四十四
· 脉法四十五
· 脉法四十六
· 脉法四十七
· 脉法四十八
· 脉法四十九
· 脉法五十
· 脉法五十一
· 脉法五十二
· 脉法五十三
· 脉法五十四
· 脉法五十五
· 脉法五十六
· 脉法五十七
· 脉法五十八
· 脉法五十九
· 脉法六十
· 脉法六十一
· 脉法六十二
· 脉法六十三
· 脉法六十四
· 脉法六十五
· 脉法六十六
· 脉法六十七
· 脉法六十八
· 脉法六十九
· 脉法七十
· 脉法七十一
· 脉法七十二
· 脉法七十三
· 脉法七十四
· 脉法七十五
· 脉法七十六
· 脉法七十七
· 脉法七十八
· 脉法七十九
· 脉法八十
· 脉法八十一
· 脉法八十二
· 脉法八十三
卷三·太阳经上篇 五十三章
太阳本病
总提纲 共三章
· 太阳经提纲一 太阳一
· 风寒总纲一 太阳二
· 风寒总纲二 太阳三
太阳中风 十五章
· 太阳中风一 太阳四
· 太阳中风桂枝证一 太阳五
· 铢两升斗考②
· 桂枝证二 太阳六
· 桂枝证三 太阳七
· 桂枝证四 太阳八
· 桂枝证五 太阳九
· 桂枝证六 太阳十
· 桂枝证七 太阳十一
· 桂枝证八 太阳十二
· 桂枝证九 太阳十三
· 挂枝证十 太阳十四
· 桂枝证十一 太阳十五
· 忌桂枝证十二 太阳十六
· 忌桂枝证十三 太阳十七
· 忌桂枝证十四 太阳十八
太阳伤寒 九章
· 太阳伤寒一 太阳十九
· 太阳伤寒麻黄证一 太阳二十
· 麻黄证二 太阳二十一
· 麻黄证三 太阳二十二
· 麻黄证四 太阳二十三
· 麻黄证五 太阳二十四
· 麻黄证六 太阳二十五
· 麻黄证七 太阳二十六
· 忌麻黄证八 太阳二十七
太阳风寒双感证 四章
· 桂麻各半证一 太阳二十八
· 桂枝越婢证二 太阳二十九
· 桂枝越婢证三 太阳三十
· 桂二麻一证四 太阳三十一
太阳伤寒大青龙证 二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 大青龙证一 太阳三十二
· 大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三
太阳伤寒小青龙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少阴去路
· 小青龙证一 太阳三十四
· 小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五
· 小青龙证三 太阳三十六
太阳伤寒白虎证 四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 白虎证一 太阳三十七
· 白虎证二 太阳三十八
· 白虎证三 太阳三十九
· 白虎证四 太阳四十
太阳风寒五苓散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去路)
· 五苓证一 太阳四十一
· 五苓证二 太阳四十二
· 五苓证三 太阳四十三
太阳伤寒抵当证 四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 桃核承气证一 太阳四十四
· 抵当证二 太阳四十五
· 抵当证三 太阳四十六
· 抵当证四 太阳四十七
太阳传经 五章
· 传经一 太阳四十八
· 传经二 太阳四十九
· 传经三 太阳五十
· 传经四 太阳五十一
· 传经五 太阳五十二
太阳解期 一章 太阳五十三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
提纲 二章
· 太阳坏病提纲一 太阳五十四
· 坏病提纲二 太阳五十五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十五章
· 太阳坏病入阳明桂枝证一 太阳五十六
· 发汗亡津证二 太阳五十七
· 麻杏甘石证三 太阳五十八
·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
· 麻杏甘石证五 太阳六十
· 人参白虎证六 太阳六十一
· 人参白虎证七 太阳六十二
· 表里俱虚证八 太阳六十三
· 调胃承气证九 太阳六十四
· 阴阳俱虚证十 太阳六十五
· 火热入胃证十一 太阳六十六
· 火邪圊血证十二 太阳六十七
· 火逆助邪证十三 太阳六十八
· 火逆吐血证十四 太阳六十九
· 火邪内攻证十五 太阳七十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二十一章
· 太阳坏病入太阴五苓散证一 太阳七十一
· 五苓散证二 太阳七十二
· 甘草干姜证三 太阳七十三
· 甘草干姜证四 太阳七十四
· 汗后吐逆证五 太阳七十五
· 汗后吐逆证六 太阳七十六
· 吐后生烦证七 太阳七十七
· 吐后作吐证八 太阳七十八
· 身疼下利证九 太阳七十九
· 新加汤证十 太阳八十
· 葛根连芩证十一 太阳八十一
· 桂枝去芍药证十二 太阳八十二
·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三 太阳八十三
·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四 太阳八十四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十五 太阳八十五
· 厚朴姜夏参甘证十六 太阳八十六
· 栀子厚朴证十七 太阳八十七
· 栀子干姜证十八 太阳八十八
· 栀于香豉证十九 太阳八十九
· 栀子香豉证二十 太阳九十
· 忌栀子证二十一 太阳九十一
太阳坏病入少阴去路 十七章
· 太阳坏病入少阴桂枝附子证一 太阳九十二
· 芍药甘草附子证二 太阳九十三
· 内外俱虚证三 太阳九十四
· 苓桂术甘证四 太阳九十五
· 真武证五 太阳九十六
· 桂枝甘草证六 太阳九十七
· 阳虚耳聋证七 太阳九十八
· 身重心悸证八 太阳九十九
· 苓桂甘枣证九 太阳一百
· 桂枝加桂证十 太阳一百一
· 桂枝加桂证十一 太阳一百二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十二 太阳一百三
· 温针亡阳证十三 太阳一百四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证十四 太阳一百五
· 茯苓四逆证十五 太阳一百六
· 干姜附子证十六 太阳一百七
· 禹余粮证十七 太阳一百八
太阳坏病入厥阴去路 一章
· 太阳坏病入厥阴胃冷吐蛔证一 太阳一百九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提纲 一章
·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提纲一 太阳一百十
太阳坏病结胸证 十二章
· 太阳坏病结胸大陷胸证一 太阳百十一
· 大陷胸证二 太阳百十二
· 大陷胸证三 太阳百十三
· 大陷胸丸证四 太阳百十四
· 结胸忌下证五 太阳百十五
· 结胸烦躁证六 太阳百十六
· 小结胸证七 太阳百十七
· 脏结证八 太阳百十八
· 脏结证九 太阳百十九
· 脏结证十 太阳百二十
· 结胸脉法十一 太阳百二十一
· 结胸变证十二 太阳百二十二
太阳坏病痞证 十二章
· 太阳坏病痞证桂枝人参汤证一 太阳百二十三
·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二 太阳百二十四
· 附子泻心汤证三太阳 百二十五
· 十枣汤证四 太阳百二十六
· 生姜泻心汤证五 太阳百二十七
· 甘草泻心汤证六 太阳百二十八
·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七 太阳百二十九
· 五苓散证八 太阳百三十
· 旋覆代赭证九 太阳百三十一
· 瓜蒂散证十 太阳百三十二
· 经脉动惕证十一 太阳百三十三
· 表里俱虚证十二 太阳百三十四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阳明实证
提纲 二章
· 阳明经提纲一 阳明一
· 阳明提纲二 阳明二
外证 五章
· 阳明外证一 阳明三
· 阳明外证二 阳明四
· 阳明外证三 阳明五
· 阳明外证四 阳明六
· 阳明外证五 阳明七
来路 四章
· 阳明来路一 阳明八
· 阳明来路二 阳明九
· 阳明来路三 阳明十
· 阳明来路四 阳明十一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阳明经病 七章 腑病连经
· 阳明经病桂枝证一 阳明十三
· 麻黄证二 阳明十四
· 麻黄证三 阳明十五
· 桂枝葛根证四 阳明十六
· 葛根证五 阳明十七
· 葛根证六 阳明十八
· 葛根半夏证七 阳明十九
阳明腑病 二十七章
· 阳明腑病调胃承气证一 阳明二十
· 大承气证二 阳明二十一
· 小承气证三 阳明二十二
· 调胃承气证五 阳明二十四
· 亡津便硬证六 阳明二十五
· 蜜煎导证七 阳明二十六
· 麻仁丸证八 阳明二十七
· 大承气证九 阳明二十八
· 小承气证十 阳明二十九
· 小承气证十一 阳明三十
· 大承气证十二 阳明三十一
· 亡津谵语证十三 阳明三十二
· 大承气证十四 阳明三十三
· 调胃承气证十五 阳明三十四
· 大承气证十六 阳明三十五
· 大承气证十七 阳明三十六
· 大承气证十八 阳明三十七
· 大承气证十九 阳明三十八
· 大承气证二十 阳明三十九
· 大承气证二十一 阳明四十
· 三阳合病证二十二 阳明四十一
· 汗多亡津证二十三 阳明四十二
· 胃热阳绝证二十四 阳明四十三
· 大承气证二十五 阳明四十四
· 大承气证二十六 阳明四十五
· 大承气证二十七 阳明四十六
阳明瘀血证 三章
· 阳明瘀血抵当证一 阳明四十七
· 抵当证二 阳明四十八
· 热入血室证三 阳明四十九
阳明解期 一章 阳明五十
卷七·阳明经下篇 三十三章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提纲 一章
· 阳明虚证提纲 阳明五十一
· 中风瘕泄证一 阳明五十二
· 四逆证二 阳明五十三
· 胃中虚冷证三 阳明五十四
· 胃中寒冷证四 阳明五十五
· 哕而腹满证五 阳明五十六
· 身痒无汗证六 阳明五十七
· 咳呕厥逆证七 阳明五十八
· 咳逆咽痛证八 阳明五十九
· 吴茱萸证九 阳明六十
· 呕多忌攻证十 阳明六十一
· 五苓散证十一 阳明六十二
· 心下硬满证十二 阳明六十三
· 寒热脉紧证十三 阳明六十四
· 栀子白虎猪苓证十四 阳明六十五
· 汗多亡阳证十五 阳明六十六
· 谵语喘满证十六 阳明六十七
· 谵语郑声证十七 阳明六十八
· 栀于豉证十八 阳明六十九
· 白虎证十九 阳明七十
· 汗多胃燥证二十 阳明七十一
· 口燥欲衄证二十一 阳明七十二
· 鼻燥欲衄证二十二 阳明七十三
· 脉浮盗汗证二十三 阳明七十四
· 汗解紧愈证二十四 阳明七十五
· 发热色黄证二十五 阳明七十六
· 无汗发黄证二十六 阳明七十七
· 微汗发黄证二十七 阳明七十八
· 茵陈蒿证二十八 阳明七十九
· 脉迟发黄证二十九 阳明八十
· 柴胡麻黄证三十 阳明八十一
· 小柴胡证三十一 阳明八十二
· 小柴胡证三十二 阳明八十三
卷八·少阳经上篇 二十二章
少阳本病 腑病脏病连经
提纲 一章
· 少阳经提纲 少阳一
· 少阳经病小柴胡证一 少阳二
· 小柴胡证二 少阳三
· 小柴胡证三 少阳四
· 小柴胡证四 少阳五
· 小柴胡证五 少阳六
· 柴胡桂枝证六 少阳七
· 小柴胡证七 少阳八
· 小柴胡证八 少阳九
· 小柴胡证九 少阳十
· 属阳明证十 少阳十一
· 黄芩半夏证十一 少阳十二 入阳明去路
· 大柴胡证十二 少阳十三 入阳明去路
· 大柴胡证十三 少阳十四 入阳明去路
· 调胃承气证十四 少阳十五 入阳明去路
少阳传经 三章
· 少阳传经一 少阳十六
· 传经二 少阳十七
· 传经三 少阳十八 三阴去路
热入血室 三章
· 妇人热入血室一 少阳十九
· 热入血室二 少阳二十
· 热入血室三 少阳二十一
少阳解期 一章
· 少阳解期 少阳二十二
卷九·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少阳坏病
提纲 一章
· 少阳坏病提纲一 少阳二十三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八章
·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谵语烦悸证一 少阳二十四
· 小建中证二 少阳二十五
· 炙甘草证三 少阳二十六
· 烦满惊悸证四 少阳二十七
· 柴胡龙骨牡蛎证五 少阳二十八
· 小柴胡证六 少阳二十九
· 大柴胡证七 少阳三十
· 大柴胡证八 少阳三十一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二章
·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柴胡桂枝干姜证一 少阳三十二
· 误下身黄证二 少阳三十三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五章
· 少阳坏病结胸初证一 少阳三十四
· 结胸初证二 少阳三十五
·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
·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
·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
卷十·太阴经全篇 十七章
太阴脏病
提纲 一章
· 太阴经提纲一 太阴一
· 太阴经病桂枝证一 太阴二
· 太阴脏病四逆证二 太阴三
· 下利清谷证三 太阴四
· 四逆桂枝证四 太阴五
· 四逆证五 太阴六
· 黄连证六 太阴七
· 桂枝芍药证七 太阴八
· 桂枝大黄证八 太阴九
· 芍药大黄证九 太阴十
· 暴烦下利证十 太阴十一
· 茵陈蒿证十一 太阴十二
· 麻黄连翘赤小豆证十二 太阴十三
· 栀子柏皮证十三 太阴十四
· 寒湿发黄证十四 太阴十五
· 中风欲愈十五 太阴十六
太阴解期 一章
· 太阴解期 太阴十七
卷十一·少阴经全篇 四十六章
少阴脏病
提纲 一章
· 少阴经提纲一 少阴一
· 少阴脏病连经麻附细辛证一 少阴二
· 麻附甘草证二 少阴三
· 少阴脏病忌汗证三 少阴四
· 四逆证四 少阴五
· 附子证五 少阴六
· 附子证六 少阴七
· 咳利谵语证七 少阴八
· 发汗动血证八 少阴九
· 发汗亡阳证九 少阴十
· 咽痛吐利证十 少阴十一
· 甘草桔梗证十一 少阴十二
· 半夏散证十二 少阴十三
· 苦酒汤证十三 少阴十四
· 猪肤汤证十四 少阴十五
· 四逆证十五 少阴十六
· 下利烦渴证十六 少阴十七
· 吴茱萸证十七 少阴十八
· 真武汤证十八 少阴十九
· 呕利汗出证十九 少阴二十
· 猪苓证二十 少阴二十一
· 四逆散证二十一 少阴二十二
· 通脉四逆证二十二 少阴二十三
· 白通汤证二十三 少阴二十四
· 白通猪胆汁证二十四 少阴二十五
· 桃花汤证二十五 少阴二十六
· 桃花汤证二十六 少阴二十七
· 下利脓血证二十七 少阴二十八
· 身热便血证二十八 少阴二十九
少阴亡阳死证 六章
· 少阴亡阳死证一 少阴三十
· 死证二 少阴三十一
· 死证三 少阴三十二
· 死证四 少阴三十三
· 死证五 少阴三十四
· 死证六 少阴三十五
少阴阳回不死证 四章
· 少阴阳回不死证一 少阴三十六
· 阳回证二 少阴三十七
· 阳回证三 少阴三十八
· 阳回证四 少阴三十九
土盛水负证 五章
· 土盛水负证一 少阴四十
· 土胜水负黄连阿胶证二 少阴四十一
· 土胜水负大承气证三 少阴四十二
· 土胜水负大承气证四 少阴四十三
· 土胜水负大承气证五 少阴四十四
少阴中风欲愈 一章
· 少阴中风欲愈一 少阴四十五
少阴解期 一章
· 少阴解期一 少阴四十六
卷十二·厥阴经全篇 五十章
厥阴脏病
提纲 一章
· 厥阴经提纲一 厥阴一
· 厥阴脏病乌梅丸证一 厥阴二
· 手足厥冷证二 厥阴三
· 厥热胜复证三 厥阴四
· 厥热胜复证四 厥阴五
· 厥多热少证五 厥阴六
· 厥少热多证六 厥阴七
· 热胜便血证七 厥阴八
· 彻热除中证八 厥阴九
· 热胜痈脓证九 厥阴十
· 厥胜下利证十 厥阴十一
· 热胜喉痹证十一 厥阴十二
· 热胜便脓证十二 厥阴十三
· 脉促发厥证十三 厥阴十四
· 当归四逆证十四 厥阴十五
· 瓜蒂散证十五 厥阴十六
· 少腹满痛证十六 厥阴十七
· 脉虚厥逆证十七 厥阴十八
· 水渍作利证十八 厥阴十九
· 腹痛欲利证十九 厥阴二十
· 当归四逆证二十 厥阴二十一
· 四逆证二十一 厥阴二十二
· 四逆证二十二 厥阴二十三
· 通脉四逆证二十三 厥阴二十四
· 干姜连芩人参证二十四 厥阴二十五
· 吴茱萸证二十五 厥阴二十六
· 痈脓作呕证二十六 厥阴二十七
· 麻黄升麻证二十七 厥阴二十八
· 四逆证二十八 厥阴二十九
· 热厥下利证二十九 厥阴三十
厥阴阳绝死证 七章
· 厥阴阳绝死证一 厥阴三十一
· 死证二 厥阴三十二
· 死证三 厥阴三十三
· 死证四 厥阴三十四
· 死证五 厥阴三十五
· 死证六 厥阴三十六
· 死证七 厥阴三十七
厥阴阳回不死证 十二章
· 厥阴阳回不死证一 厥阴三十八
· 阳回证二 厥阴三十九
· 阳回证三 厥阴四十
· 阳回圊脓证四 厥阴四十一
· 阳回圊脓证五 厥阴四十二
· 阳回自愈证六 厥阴四十三
· 阳回有热证七 厥阴四十四
· 阳回饮水证八 厥阴四十五
· 阳回热利证九 厥阴四十六
· 阳回谵语证十 厥阴四十七
· 阳回生烦证十一 厥阴四十八
· 厥阴欲愈十二 厥阴四十九
厥阴解期 一章
· 厥阴解期 厥阴五十
卷十三·伤寒类证 三十六章
温病 一章
· 温病一
痉病 五章
· 痉病一
· 痉病二
· 痉病三
· 痉病四
· 痉病五
湿病 九章
· 湿病一
· 湿病二
· 湿病三
· 湿病四
· 湿病五
· 湿病六
· 湿病七
· 湿病八
· 湿病九
暍病 三章
· 暍病一
· 暍病二
· 暍病三
霍乱 十一章
· 霍乱一
· 霍乱二
· 霍乱三
· 霍乱四
· 霍乱五
· 霍乱六
· 霍乱七
· 霍乱八
· 霍乱九
· 霍乱十
· 霍乱十一
差后劳复 六章
· 差后劳复一
· 差后劳复二
· 差后劳复三
· 差后劳复四
· 差后劳复五
· 差后劳复六
阴阳易 一章
· 阴阳易一
卷十四·汗下宜忌 五十一章
汗下
不可汗 十八章
· 不可汗一
· 不可汗二
· 不可汗三
· 不可汗四
· 不可汗五
· 不可汗六
· 不可汗七
· 不可汗八
· 不可汗九
· 不可汗十
· 不可汗十一
· 不可汗十二
· 不可汗十三
· 不可汗十四
· 不可汗十五
· 不可汗十六
· 不可汗十七
· 不可汗十八
不可下 十六章
· 不可下一
· 不可下二
· 不可下三
· 不可下四
· 不可下五
· 不可下六
· 不可下七
· 不可下八
· 不可下九
· 不可下十
· 不可下十一
· 不可下十二
· 不可下十三
· 不可下十四
· 不可下十五
· 不可下十六
不可汗下 四章
· 不可汗下一
· 不可汗下二
· 不可汗下三
· 不可汗下四
可汗 一章
· 可汗一
可吐 三章
· 可吐一
· 可吐二
· 可吐三
可下 九章
· 可下一
· 可下二
· 可下三
· 可下四
· 可下五
· 可下六
· 可下七
· 可下八
· 可下九
卷末·附王叔和《伤寒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