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一剪梅·赠友人》
【创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吴文英
【文学体裁】词
【作品出处】《全宋词》
一剪梅·赠友人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①峨:一本作“蛾”。
②剪:一本作“翦”。
《一剪梅》,周邦彦《片玉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名。调见周邦彦《片玉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也有五十八、五十九字体。此词为六十字格。
“远目”三句,写登楼远眺。言伊人为“友人”离去而登楼远眺,但是她只见绵绵群山,却不见友人离去后的踪迹,不觉悲从中来,眉宇、发际都显出了她伤别离的形态:因愁别而双眉紧锁,因离恨而云鬟不梳也。“暮云”三句,触景生情,发泄心中的悲愁。言暮霭沉沉笼罩在小楼栏杆外的上空,这压抑得凭栏眺望的伊人更觉得苦闷烦恼。因此见到天空有只离群的孤雁飞过时,她就借题发作,怨愤地说:你(指孤鸿)为什孤零零地独自返归?鸿雁本来是传递音讯的候鸟——所谓鸿雁传书即是,现在却既没有传递来离人讯息,更没有伴他而归,所以不能不怨愤。上片伊人登楼观景而思念离人。
“瘦倚”三句,为伊人设想思念离人一景。此言伊人因思念友人久游不至而日渐消瘦。然而为了能够早些见到自己的爱人,她还是不顾自己身瘦体弱,依然每天去溪桥边斜倚着梅树盼郎归来。可是她自早至晚一盼再盼,直盼到寒雪消融,仍旧不见郎君归,所以不由得双泪涟涟,不能抑制住心头的悲哀。“剪成”三句,承上盼郎归。“钗胜”,即花胜,妇女头上的饰物。“西窗灯火”,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句意。“阑”,尽也。此言伊人将梅枝剪成头饰,欲待爱人归来后,可以在西窗下两个人挑灯共同欣赏,并且两人互相嬉笑,谈论别后之事,直至夜深更尽。下片设想中伊人盼郎归的情景。全词以一个女子形象出现:思别离、盼郎归,从中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离别后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可释为此是赠去姬之作。因为“钗胜”系妇女所载物,而“西窗”、“更阑”非友是姬则更明。
吴文英(约1212—约1272),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