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和

漳州平和

中文名 漳州平和
福建省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邮编:363700 代码:350628 区号:0596  拼音:Píng Hé Xiàn 英译:Pinghe County平和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 116°54′-117°31′。总面积2323.9平方千米。人口57万人(2010年)。通行闽南方言厦门话。

  全县辖10个镇、5个乡:小溪镇、山格镇、文峰镇、南胜镇、坂仔镇、安厚镇、大溪镇、霞寨镇、九峰镇、芦溪镇、五寨乡、国强乡、崎岭乡、长乐乡、秀峰乡。县政府驻小溪镇。

  主要河流有花山溪,芦溪、九峰溪。年降水量1724毫米,年均气温21.3℃。202、209、212省道过境。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和爆动遗址。有唐建古刹三平寺、芦溪镇圆型土楼。

地理环境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两省八县相连,毗邻厦门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 116°54′—117°31′。主要河流有花山溪,芦溪、九峰溪。202、209、212省道过境。年降水量1724毫米,年均气温21.3℃。

平和县-资源

平和县物华天宝,气候宜人,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矿藏种类繁多,有金、银、铜等10余种,其中石英石、高岭土、花岗岩分布广、贮量大、品位高,为省内罕见;水能理论蕴藏量近10万千瓦,河流众多,流域面广,河床比降大,径流快,开发价值高;地下温泉10处,日出水量3000立方米,为发展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名优特产品饮誉海内外,官溪蜜柚在全国优质水果评选会上名列“柚中之冠”,屡获全国金奖,被命名为“中国官溪蜜柚之乡”;黄旦、奇兰、八仙茶多次蝉联福建省茶类评比第一名,是乌龙茶重点生产县之一;千年古刹的佛教圣地三平寺闻名海内外,年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享誉“闽南第一山”的省级风景区灵通岩,是八闽旅游热点之一。

地质概况

构造

       平和县处于南岭山脉东西向复式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这两个巨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历经多次的地壳运动,构造断裂复杂。较为发育的构造体系主要是:经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以及旋扭构造。

  经向构造 形成较早,多被后期新的构造所迁移和改造。县内出露零星,仅见于西北部——芦溪南北向压扭性断裂带。

  新华夏系构造 主要有:东槐——桂竹洋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伴生有蕉和——官峰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带;九峰——土田北北东向折断带;文峰——大溪北北东向折断带(2、3折断带都伴有张扭性北西向断裂);小溪——坂仔北北东向复式背斜。

  旋扭构造 主要见于安厚帚状构造,从北乾岭开始向西南经大溪、安厚,又转向东南至云霄马铺、水晶坪一带,按逆时针方向撒开,长约60公里,宽3~25公里,涉及面积600平方公里。

  全县范围内起主导作用的仍属新华夏系的北北东、北东向的压扭性结构面,以及其伴生的横张北西北断裂。而近期新构造运动冲洪积层、洪积层强烈展示,控制着平和县山脉的分布走向、河谷切割及河流阶地、水系网的发育等,基本与出露构造体系的轮廓相吻合。

  境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轻微,只在小溪至小矾山间侏罗系梨山组地层中,见有宽阔平缓的北东向褶皱,其他地区均不醒目。总之,县内地质构造,是一个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干、多组断裂交织一起的网格状断裂构造格局。主要有:钟腾——九峰北东向断裂;小溪——大溪北东向断裂;芦溪——南胜北西向断裂;崎岭——安厚北西向断裂;汤坑(南靖县)——象牙南北向断裂;福里石——龙伞岽南北向断裂。

地貌

  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和1190米的双尖山纵贯南北,把全县2328.6平方公里分为东南、西北两大部分。地势中部、西部高,向东南和西北倾斜。东南部有小溪镇和坂仔、山格、南胜、大溪、安厚、五寨、文峰等乡。西北部有九峰镇和下寨、国强、崎岭、芦溪、长乐等乡。根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分为:  丘陵区 海拔50~500米,坡度在15~30度之间,丘陵多分布于东南部花山溪畔两侧河谷地带和山间盆地,面积227.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5.2%。山丘规模小,山顶多呈圆包状,山脚多为凸形坡,琯溪、山格河谷较开阔,形成花山溪冲积平原是县内的平原区。  低山区 海拔500~800米,坡度在25~40度,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陡坡地外围,面积92.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26.3%。山脊明显,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局部地区仍为分水岭组成,地形较陡峻,且有崖壁的地貌特征。  中山区 海拔高度800~1544.8米,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高者达60度左右),主要分布于境内中部和西北部,面积29.8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5%。区内山峦起伏,多为主要分水岭。山脉多向东、向南倾斜,局部地段交差成山结,山峰兀立,岩崩较多,多为县内溪流发源之地。但因下切溯源侵蚀,多见深切河谷,形成V形狭谷,河深流急。

 

  

平和县-经济

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9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亿元,增长12.0%。完成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2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9亿元,同口径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36元,增长13.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4亿元,增长1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3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10.4亿元,增长11.5%。

工业: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增长25.2%,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5家,完成产值12.65亿元,增长52.7%,正林铜业、凯华皮革、宝峰罐头、电力公司等4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全部工业企业完成税收5124万元,增长35.2%,17家工业企业完成税收超过100万元,实现产值效益同步高增长。新建续建项目113个,完成年度投资7.9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48个,完成年度投资3.4亿元,有26个项目投产。民营工业实现突破,投资上亿元的益达纸业项目成功落户;福环专用汽车生产项目顺利投产。工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4万平方米通用厂房陆续投入使用,平和工业园区南区完成近千亩土地平整。

农业:完成农业总产值38.97亿元,增长7.5%。水果种植面积6万公顷,其中琯溪蜜柚3.33万公顷、香蕉0.5万公顷;水果产量达到80.5万吨、增长9.9%,其中琯溪蜜柚53.4万吨、增长13.7%。茶叶种植面积0.5万公顷,产量6900吨、增长17%。特别是第二届福建(平和)琯溪蜜柚节举办,有力地推动琯溪蜜柚大量出口和农民增收。2006年琯溪蜜柚出口量达到6万多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蜜柚一项即增加300多元。琯溪蜜柚协会、国农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锦溪集团、南海食品有限公司、宝峰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平和琯溪蜜柚”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南海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农业企业。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有效推进,九峰动物防疫检查站、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果—沼—牧”循环经济模式继续推进;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新增转移1.25万人;“六千”水利完成坑里等11个行政村人饮工程和东川水库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山地蓄水池25口,完成冬春水利水毁整治河段5.8公里;农路建设完成水泥路面180.7公里;农村“六大员”政府津贴发放基本到位;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三坪、宝南2个示范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已着手进行,19个整治村总体规划和全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基本完成。

服务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亿元,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7%。打造山区旅游大县步伐加快,推出乡村游,启动“金秋之旅”,平和(锦溪)琯溪蜜柚科技示范园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三平广场和仰圣山庄相继完成改造,三平、灵通两大旅游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2万人次、增长6%,旅游直接收入7725万元、增长11.0%;其中,三平、灵通两大景区接待旅游人数41.3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232万元,分别增长8%和15.3%。

项目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32.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6亿元,增长31.6%。全县5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9亿元,官九线平和段全线贯通,九大线开工建设,省道东东线平和段通过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电力建设新增装机容量1.37万千瓦,城网、农网改造完成当年任务。城镇建设加快推进,自来水二期扩建、牛头溪景观工程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金盛花园、湖滨花园和水岸·帝景新城一期工程部分完工,县检察院技侦大楼进入内装修,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封顶;县城东区开发着手实施;县城400米防洪堤续建工程和东大路、南环路交叉路口“交通岛”相继投入使用。

招商引资: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家,增长35.7%;注册合同外资2238万美元,增长8.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722万美元,增长162.5%。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24个,项目履约率100%,总投资5126万美元、注册外资2631万美元,履约率分别达100.5%和101.3%;已开工建设24个,竣工投产16个。

抗灾救灾:2006年,该县连续遭受3次台风强降雨袭击,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全县共组织资金3480万元,接受捐款680万元,落实重建减免政策,用于恢复生产和灾后家园重建。

社会事业: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7个,设立5个地震监测点。克拉克瓷古窑址、庄上大楼被列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林语堂故居完成重修。新增广播电视信号覆盖1.8万户,实现县乡村同网播出。开通“平和网”,成立全市首家县级新闻中心,宣传新格局初步形成。高考上本科线785名,其中本科一批人数125名;招聘省内外52名本科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公开招聘27名卫生院校毕业生;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安厚中心卫生院改制;县医院传染病区和文峰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移动电话“村村通”工程顺利完成;造福工程完成300人搬迁任务;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医疗救助政策正式实施;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37家。支出城市低保金115万元,有1848人受益;支出农村低保690万元,12856人受益;新增保险扩面2113人,发放养老保险金4546万元、失业金253.5万元。

平和县-旅游

灵通岩:灵通岩风景区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大峰山。距漳州市区116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海拨1282米,其中“狮子峰”于悬崖峭壁间,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距,堪称“天险”。后因明朝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而改名。

灵通山以险峰、奇石、飘云、清泉为四大特色,险奇称绝,整个大峰山约有十五平方公里,山石相连,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态。

灵通岩大峰山由狮子、玉女、擎天、灵通、天池等七个主要山峰连成,最高峰为狮子峰,海拔1287米,崖壁峭立,峰峦叠翠,洞壑绵亘,钩梯悬绝,雄伟壮丽,形成了七峰、十寺(岩)、十八景之说。

据专家鉴定,灵通山地形是由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地貌类型,和黄山的地貌基本相同,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也很相似。 

大峰山有“菊花引路”、“三虫游斗”、“猛虎守峡”等18景,景景奇异瑰美。狮子峰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踞。石寨岩顶,一块巨石高耸,朝天寺座落其上。著名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盖,下临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处,涓涓细流,飞溅而下点滴如珠似玉;雨后流泉飞瀑,犹如珠帘高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景区内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林语堂故居等人文景观和1200多年亚热带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鱼” 。

灵通岩上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盘石覆盖,下是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地势十分险要,附近有一“珠帘化雨”胜景,涓涓细泉从几十丈高的岩石飞流而下,化为珍珠般的雨滴,飘落于路旁山。每逢雨后,流泉飞瀑,犹如珠帘高挂,游人至此,无不叹为观止。

三平寺景区:三平寺是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属的平和县文峰乡境内,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由义中大师创建于一千一百多年前。总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建筑群分为两组:山门、钟鼓楼、僧房、大雄宝殿等组成前组,祖殿、斋堂、塔殿等组成後组,殿宇建筑,别具一格历尽沧桑,屡毁屡建,今天展现在香客面前的三平寺规模,是清代重建的。义中大师,在闽南一带和海外乡亲中称为“三平祖师公”,祖籍陕西咸阳高陵县人。

这座千年古刹俗称“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环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盛暑时节,南风跃过林海竹涛,轻轻地吹来,令人顿觉凉快。

香客进入山门,步入天井。天井两侧是莲花池,香客沿著中间的石板路直进,登上台阶,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比山门的地势高一米多,两廊对峙,右廊壁上镶嵌着清乾隆年间宰相蔡新等纂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记。

香客二进“祖殿”,即“广济大师义中”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条长廊,香客须从边门步人长廊,方能抵达殿堂。殿堂面宽三间,堂中端坐着义中大师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关节能活动,只要有人为之支撑,即可站立,别具一格。

三平寺的最高处,也就是最後一进称之为“塔殿”。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檐,面宽三间,两侧有台阶,香客欣然登上台阶,从边门进人殿堂。殿堂正中极为光滑的水磨石笼里,有一尊三平祖师义中大师的跌坐像,塑像造型优美,头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亲。这塔殿的正中,有一个圆伞形的顶盖,构造极为雅观别致,碑文称之为“宝盖”,正好罩在广济大师的头上。殿壁两侧镶 有七方碑碣,都是明、清重修殿宇的碑记。

九峰镇:客家土楼、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闽南骑墙式楼房混杂,遍布在集镇与山野间;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一起成为此地的通用语言,年纪稍大一些的当地人,都会说、会听这3种方言,潮剧、芗剧、四平戏、汉剧等剧种在这里盛行。

九峰镇土地面积211平方公里,东北距平和县城47公里,西南与广东饶平、大埔两县接壤、东南与本省秀篆镇相靠,离闽粤边界8公里。在商周至秦汉为闽越与南越交融地带,历史上曾先后归属绥安、漳浦、南胜、南靖县管辖,1518年为平和县城所在地,直至1949年秋,历时431年。九峰镇现有人口4.7万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二。由于它地处闽南、潮汕、客家聚居交融地域,因此,其生活习俗、建筑风格、文化与信仰等,都带有三重文化习俗交融混合的特殊风貌,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例如,九峰镇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45座客家土楼,除了与其他地区土楼有着聚居、易于防守等共同点外,在内部结构上采用单元式与内向小通廊组合的方式,既有较强的私密性、又能与各家走动的特点。外部突出表现在罕见的围垅、照壁、水池上,这些都与其他地区土楼有明显不同。目前,九峰镇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处,有明清时期的县衙遗址、明城墙残迹、古窑址、寺院、宗祠、民居、土楼、牌坊等建筑,成为闽省罕见的内涵博大、风情独特的地区之一。

侯山宫:侯山宫位于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平和一中的西侧,地处花山溪流域的河谷盆地中。东北距镇政府0.9千米,距平和县城约1.5千米。西林村是琯溪蜜柚的发源地,种植琯溪蜜柚已有400多年历史,从而使平和县成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琯溪蜜柚交易市场。侯山宫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宫庙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石、砖、木结构,占地约13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432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门楼、天井和正殿等组成。正殿为单檐悬山式屋顶,屋脊装饰繁丽,具有较高工艺水平。主体建筑左侧为重修的碧云室,门楼前是大埕。门楼依托宫庙前墙而建成。正殿为面阔3间,悬山顶,木构梁架。天井由河卵石铺就,保存清代风貌。

平和县-特产

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琯溪蜜柚,系福建省平和县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同治皇帝赠赐“西圃信记”印章一枚及青龙旗一面,作为贡品标识和禁令。1857年,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写到“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橘为名士,若平和抛(即柚)则侠客也,香味绝胜”。它以独特的风采,在1989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参加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荣获金杯奖,1994年第三次全国柚类评比荣获"金杯奖"第一名,1995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琯溪蜜柚之乡"荣誉称号,199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为“绿色食品”。琯溪蜜柚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农作物品审定的柚类良种,琯溪蜜柚以其独特的品质,蝉联五届全国柚类评比第一名,其综合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被誉为“柚中之王”。 琯溪蜜柚,色橙黄鲜艳,芳香浓郁,可食率达55%以上。我国著名果树专家、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吴耕民生前这样评价:“果大皮薄,瓤肉无籽,色洁白如玉,多汁柔软,不留惨渣,清甜微酸、味极永隽,可列为柚类之冠”。

经过一代代的精心栽培,琯溪蜜柚的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平和县年产蜜柚25万吨,占全国柚类总量的25%。 琯溪蜜柚以果大色美味佳,皮薄肉嫩汁多,甜酸爽口化渣,无籽耐贮质优而闻名海内外,素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美称。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9.17--9.86克,可滴定酸0.734--1.011克、维生素c48.93---52.98毫克(最高61.78毫克),同时含有镁,钙、铜、铁、铝、钛、锰、钒、磷、氯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效,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醒酒,降火利尿等功效。对脊椎炎、脓肿症、便秘、糖尿病等患者亦有一定的疗效,还能预防血管硬化、肠癌等疾病,是令人仰慕的天然保健食品。 琯溪蜜柚最耐贮藏,可存放三个多月,成熟期在每年10月至12月。

南胜麻枣:南胜麻枣是中县著名茶点,原产于南胜镇,是南胜镇著名的土特产,已有七百多年生产制作历史。南胜麻枣是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饴糖、花生油等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先将糯米和角粽芋加工成麻枣胚,然后用花生油炸涨,再配料混泮白麻成枣糕。“南胜麻枣”的特点是皮酥而晚脆,质嫩而甜,富有韧性,有独特风味,曾于1997年获意大利米兰国际轻工贸易博览会金奖。

平和香蕉:坂仔香蕉,平和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肉软、质甜、无芯,风味与营养俱佳的特性。每百克香蕉果肉,含热量486焦耳,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克,维生素C20毫克,含有磷、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柑、芒果、菠萝和番木瓜等。果肉可润肺、滑肠,是一种天然保健水果。平和香蕉199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坂仔”牌商标,1995年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取得注册登记和“绿色食品”使用权的香蕉产品。1998年被漳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知名商标。

白芽奇兰茶叶:白芽奇兰因其芽梢白毫明显,叶张似“竹叶奇兰”成品茶具有独特“兰花”香气的特征,固而得名。它是乌龙茶发展进化中涌现的新品种,是平和县科技人员与茶农历经历十多年努力从地方奇兰群体中单株选育成功的珍稀良种。199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省级茶树良种审定。

平和县有着一千多年种茶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平和大峰山出产的茶叶远销缅甸等国。平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为漳州第一高峰,山峦起伏,林竹茂密,终年云雾缭绕,溪流潺潺,独具生产优质茶叶的自然生态环境。

白芽奇兰茶多酚类含量15.7%,咖啡碱2.8%,均高于安溪铁观音、色种和乌龙;儿茶素总量11.78%,氨基酸0.8%,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是清茶类的优质产品。

小溪枕头饼:平和小溪的枕头饼因形似长枕得名。传说明代嘉靖年间,小溪西城有位太常名叫李文察,告老还乡了。一年夏天,夫人张氏得病,李文察焦急地请遍远近名医,皆不见好。万般无奈时,只好张榜求医。

榜文刚贴出去,就被一个衣裳褴褛、独眼跛脚的游方和尚揭下了。和尚给夫人望病后,说:“尊夫人所患乃脾湿虚症,宜补气健脾化湿,贫僧配制有参苓白术散金丹,请差人随贫僧去铜鼓岩取药。”药取来后,李文察一看,盒内装着八小条形似四方长枕的药饼。和尚交代:日服两条,早晚饭后服下,五日后再来看病。李夫人服下这药后,果然病就好了八成。

第五日,和尚又来看病,他说,“夫人病体已有起色,还宜慢慢调养。”于是又开一帖“黄芪健中汤”,并交代说:“请将方中的黄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大枣捣碎研末,佐以饴糖做馅,再将茯苓研成粉做皮,加工制成四方长枕状,温火烤后即可服用。每日三条,饭后服。此药甘温香脆,补气和中,定能治愈夫人之病。”李文察侧耳倾听,心悦诚服,和尚走后,他遵嘱制好药饼,给夫人继续服用,不久夫人的病就完全好了。

和尚仙药治病的故事传遍了全城,又传到了京城。嘉靖皇帝知道了,钦命西山李氏将枕头饼作为贡品献上。这下可急坏了李文察,因为枕头饼是药饼,并非茶点,皇上岂能乱尝?他只好将药饼改制成茶点,聘请溪口著名的制饼师傅,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馅,面粉作皮,拌以猪油,精工制成枕头饼,贡奉给皇帝品尝,果然,此饼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绝妙。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尝后莫不交口称赞,小溪枕头饼于是身价百倍了。

后来,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后裔以出售枕头饼作为谋生之道,从此此饼的制法便流入民间

行政区划

建国后辖区

  解放初,暂袭原制,划6个区:一区,所在芦溪,领芦溪、九象。二区,所在霞寨,领大坪、下寨、小坪。三区,所在琯溪,领琯溪、平东、文峰。四区,所在坂仔,领南胜、双宝、五寨、高坑。五区,所在壶仙,领壶仙、大溪、平南。六区,所在九峰,领九峰、崎岭、维新。

  1950年6月建乡人民政权。年底,全县划分9个区,领125个乡(镇):

  第一区(山格)20乡(镇),即阳明(镇)、东溪、黄井、南霞、龙山、文洋、西溪、锦溪、旧坡、高磜、新碑、白楼、隆庆、玉溪、山格、平寨、塔美、三坪、铜坂、南溪。

  第二区(下寨)14乡,即后塘、西安、村东、黄陵、内坑、建设、高洋、民主、枫埔、团结、联合、联荣、彭林、和平。

  第三区(南胜)11乡,即云后、侯洋、中镇、龙心、前山、法华、义路、梨洋、前岭、埔东、新寨。

  第四区(坂仔)14乡,即宝南、五井、圳西、铜壶、鳌坑、仁山、心田、东坑、后坑、泮池、古爽、碧野、章石、片仔。

  第五区(安厚)16乡,即三合、田径、岐山、马山、安厚、东川、东寨、双马、龙门、美峰、大坑、五溪、仙石、梅林、金坑、坡下。

  第六区(九峰)16乡,即九峰、皇田、复兴、澄溪、民治、福坑、三田、南湖、浮坪、合溪、石寨、时坡、白水、福田、桂竹、彭溪、平等、溪头。

  第七区(芦溪)13乡,即连益、树林、蕉路、中心、新村、双坑、葛竹、东槐、九岗、秀芦、漳梨、官峰、双峰。

  第八区(长乐)7乡,即坪回、秀峰、大峰、福塘、龙坝、乐北、乐南。

  第九区(大溪)12乡,即店前、林坑、庄上、硕卿、大松、下村、江寨、廖安、霞西、霞北、壶嗣、宜峰。

  1951年7月,析第六区之崎岭划为第十区。1952年6月,析第一区之文峰为第十一区、第四区之高坑为第十二区,分领乡为:

  第十区(诗坑)12乡,即浮坪、合溪、三田、三坑、石寨、溪头、时坡、彭溪、南湖、桂竹、雍坑、高山(后2乡由二区划归)。

  第十一区(文峰)7乡,即文洋、塔美、厝美、黄井、南霞、三坪、龙山。

  第十二区(高坑)7乡,即侯卿(原名后坑)、乾岭、高坑、碧叶(原名碧野)、古爽、泮池、三五(原名片仔)。

  原二区之黄岭析为群英、钟腾;高洋析为高山、洋坑;六区之福田析为福田、福山;八区之坪回析为坪回、坪东、十区之三田析为三田、三坑;十一区之塔美析为塔美、厝美;十二区之璋石析为乾岭、高坑。计增7个乡。至此,全县划分12区,132乡(镇)。

  1954年10月,区冠以所在地名。次年2月,撤原第八、十区并于九峰,原第十二区并于坂仔。全县划分9区,即:山格、霞寨、南胜、坂仔、安厚、大溪、九峰、芦溪、文峰,分领162乡(镇)。

  1956年底,文峰并于山格,安厚并于大溪,全县划分7区,分领110乡(镇)。

  1958年上半年,撤区,划为45个大乡:三坪、黄井、文峰、山格、双田、小溪、玉溪、锦溪、双溪、坂仔、南胜、欧寮、子坑、五寨、茅东、国强、高坑、碧山、安厚、东寨、田龙、大春、双嗣、大溪、廖安、溪荣、九峰、黄田、崎岭、合溪、乐南、乐北、坪回、秀峰、大峰、秀芦、曲岗、漳峰、官峰、芦溪、东槐、大坪、钟腾、霞寨、小坪。

  1958年下半年,划为13个公社,分241个大队。公社名称为山格、坂仔、南胜、五寨、国强、安厚、大溪、九峰、长乐、崎岭、芦溪、霞寨、文峰。

  1962年,析山格公社增置城关公社,全县划为14个公社,分辖251个大队。

  1963年,设小溪、九峰镇。析城关公社之居民、船民及联星、共和、新桥3个农业大队归小溪镇领,相当区一级权力;九峰镇多居民,模同大队,由九峰公社兼辖。

  1969年,各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小溪镇并归城关公社。

  1980年11月,再置小溪镇。全县划为15个公社(镇),分领248个大队,5个居委会。

  1984年底,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九峰升镇。全县划15个乡(镇),分领253个村,7个居委会。

  1987年9月,城关乡与小溪镇合并,称小溪镇。全县划14个乡(镇),分领251个村,10个居委会

2008年,平和县下辖:

  小溪镇:城东社区、建设社区、东大社区、东风社区、九一七社区、广宝社区、共和村、古楼村、联星

村、西林村、高南村、玉溪村、宝善村、新桥村、豆坪村、枫埔村、旧楼村、厝丘村、金光村、产坑村、联光村、五村村、溪州村、南寨村、岩坂村、湖田村、内林村、坑里村、旧县村;

  山格镇:山格居委会、山格村、白楼村、新陂村、平寨村、宝丰村、高示村、隆庆村、前进村、铜中村、土田村、三美村、双田村、双坑村;

  文峰镇:龙文居委会、文洋村、三平村、文美村、龙山村、南虾村、前埔村、柴船村、龙东村、黄井村、工业园区;

  南胜镇:南胜居委会、南胜村、义路村、龙溪村、子坑村、法华村、欧寮村、糠厝村、龙心村、安石坑村、云后村、前山村;

  坂仔镇:绿城居委会、民主村、宝南村、东风村、心田村、东坑村、联建村、五星村、山边村、仁山村、西坑村、和平村、梨洋村、峨嵋村、金京洋村;

  安厚镇:龙东居委会、安厚村、龙门村、白石村、莲塘村、大坑村、山口村、东川村、东寨村、大径村、马三村、双马村、下新楼村、华美村、田径村、径内村、龙头村、三龙村、汤厝村、美峰村、岐山村、三马村、顶楼村;

  大溪镇:鸿滨居委会、店前村、大芹村、大松村、下村村、溪口村、新荣村、檺林村、新光村、新农

村、新红村、江寨村、赤坑村、三华村、云中村、硕卿村、庄上村、廖安村、赤安村、宜盆村、峰山村、石寨村、山布村、壶嗣村、坪塘村、大二村;

  霞寨镇:兴霞居委会、群英村、寨里村、岩岭村、洋坑村、寨北村、内坑村、联荣村、大湖村、西安村、建设村、村东村、古隆村、墩里村、坑内村、彭林村、三合村、团结村、后塘村、红楼村、高寨村、长汀村、黄庄村、钟腾村、高山村、官峰村、五美村;

  九峰镇:东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九峰村、城东村、城西村、城中村、三坑村、苏洋村、复兴村、眉山村、福坑村、积垒村、下坪村、陈彩村、黄田村、澄溪村、联峰村、福田村、平等村、军溪村、福山村、新山村、东富村、振阳村、下北村、下西村、上仓村;

  芦溪镇:东溪居委会、东槐村、村坑村、新村村、蕉路村、芦丰村、树林村、连益村、连新村、连城村、双峰村、梨坑村、华峰村、秀芦村、西新村、漳汀村、九曲村、山岗村;

  五寨乡:优美村、新塘村、侯门村、联盟村、前岭村、埔坪村、寨河村、新美村、高峰村;

  国强乡:高坑村、延山村、白叶村、墘岭村、古爽村、泮池村、碧岭村、三五村、凤山村、松湖村、梅仔村、新建村、白水村、岩坑村;

  崎岭乡:合溪村、桂竹村、新南村、南湖村、浮坪村、彭溪村、际头村、诗坑村、时陂村、下石村、顶寨村、崎南村、溪头村;

  长乐乡:联三村、联胜村、建南村、建三村、葵山村、南庭村、乐北村、秀山村、农家村;

  秀峰乡:秀峰村、龙岭村、坝头村、坪洄村、坪东村、三联村、双塘村、文田村、南山村、福塘村;

  安厚农场:安厚农场虚拟普查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