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塔岛穴鸮

玛格丽塔岛穴鸮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玛格丽塔岛穴鸮

【中文别名】穴小鸮玛格丽塔岛亚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时间】Richmond, 1896

【英文名称】Margarita Burrowing Ow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穴小鸮

形态特征

玛格丽塔岛穴鸮是穴小鸮的亚种之一。是一种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猫头鹰,有圆圆的头和耳朵,身体纤瘦,腿颇长,成年和甲虫,利用自己的利爪,捕捉在半空中飞行的大昆虫,或悬停并向不知情的猎物俯冲下来。穴居猫头鹰主要活跃在黄昏和黎明,但在整个24小时内都可以猎食,尤其是当它们要哺育雏鸟时。和其他的猫头鹰不同,它们也吃果实和种子,特别是仙人球或仙人掌果。[1]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4月。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偶尔有2雄一雌。巢穴一般用其他哺乳动物废弃的地下洞穴,也自己挖掘洞穴,甚至还利用放在地下的人造巢箱。会在不同类型的巢穴里里放置不同的干巢材。每巢产6至9(有时多达12枚)枚卵,由雌鸟孵化28~30天。在孵化期由雄鸟负责给雌鸟带来食物,并随时在白天担任洞穴附近的警卫。孵化14天后,可以看到小鸟在栖息的洞穴入口处,伸出小脑袋等待父母带回来的食物。它们离开巢穴独立生活大约要44天的时间,能够捕食昆虫要49~56天。[1]

分布范围

分布于委内瑞拉北部的玛格丽塔岛。[2]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