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盟镇位于孟津区东部,黄河南岸。辖陆村、扣马、扣西、小寨、新花园、东良、台荫、小集、铁炉、吕家、双槐、李家庄、下古、老城、雷河、油坊、孟河、马庄、屋鸾、上河图20个行政村。
黄河公路大桥纵贯南北,207国道、洛(阳)常(平)公路交会过境。古迹有河图之源负图寺、王铎拟山园、狄仁杰故居、会盟台、李密饮酒台、白云观等。
[代码]410322101:~200陆村 ~201扣马村 ~202扣西村 ~203小寨村 ~204新花园村 ~205东良村 ~206台荫村 ~207小集村 ~208铁炉村 ~209吕家村 ~210双槐村 ~211李家庄村 ~212下古村 ~213老城村 ~214雷河村 ~215油坊村 ~216孟河村 ~217马庄村 ~218屋鸾村 ~219上河图村
1958年设老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更名会盟镇。1997年,面积128.8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扣马、扣西、小寨、新花园、东良、台荫、小集、铁炉、吕村、双槐、李家庄、下古、老城、陆村、雷河、油坊街、屋栾、马庄、孟河、上河20个行政村。
会盟镇位于孟津区东部,南依邙山,北临黄河,东接巩义市,西连国家重点工程西霞院工程,总面积128.6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51802人(2017)。会盟镇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龙马负图寺、会盟台、王铎故居等名胜古迹。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至公元1959年的427年中除1949—1951年外,一直为孟津县县城。
1959年县城迁至长华,改称老城乡,1994年5月撤乡建立会盟镇,镇名源于“八百诸侯会盟津”的历史典故。会盟镇濒临黄河,东西长17公里,滩涂面积广阔,自然条件较好,农副产品丰富,形成了万亩稻田、万亩鱼塘、万亩荷塘、万亩孟津梨等农业产业化基地。
近几年,会盟荷花节的举办,又为会盟优质农副产品搭建了很好的外销售平台。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完成工商税收2520万元(其中国税550万元,地税197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9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先后被确定为洛阳市卫星乡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州名镇、河南省卫生乡镇、特色农业乡镇和“全国重点镇”等。
会盟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洛常公路、207国道在镇内交汇,连霍、太(原)澳(门)高速依城而过,黄河公路大桥飞架南北,焦枝铁路孟津火车站距镇中心仅3公里,公路通三江,
会盟镇(18)铁路达四海,机场连五洲,万门程控电话遍布全镇,国内数家网络公司在该镇建有5个塔站,通讯畅通,形成网络化格局,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会盟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富,黄河大渠东西流经全镇20个行政村,土壤有机含量高,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特产有黄河鲤鱼、优质水晶米、孟津贡梨、芦笋等。
会盟镇已形成万亩莲藕、万亩优质稻米、万亩黄河鲤鱼、千亩孟津梨、千亩苗木花卉、千亩林业育苗、千亩温棚蔬菜、千亩白笋等八大产业化基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早春仙境,“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美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宾客纷至沓来,尽享大自然的美丽风景。
会盟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荟萃。是古时“伏羲画八卦,龙马负河图”之处,“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之地,神笔王铎的故里,今有国家AAA级景点王铎故居,龙马负图寺、省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众多名胜,保护区内有白鹤、丹顶鹤等珍禽150余种10万余只。
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做大做强观光农业,第五届荷花节取得圆满成功。景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先后投资50万元,完善16项景区设施,增加了14个景点和娱乐项目,重点开发了冲锋舟、沙滩排球等20余个品种的旅游产品等。
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荷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40万人,景区综合收入达600万元,其中,每天门票收入最高达1.5万元,荷塘荡舟每塘收入700元以上,餐饮每摊点收入达1500元。全镇农民间接综合收入达800万元。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会盟风光(7)荷花节期间,至景区班车乘客比往常增加一倍,镇区商店较往常增收20%——30%,酒店基本天天爆满。早酥梨卖到1.5元/斤,每斤价格比往年增长了0.7——0.8元,莲藕由过去的0.9/斤上涨为1.2元/斤。
会盟镇依托交通、区位、旅游三大优势,以突出水乡特色,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餐饮、农贸、商贸、建材四大专业市场和陆村、雷河商业一条街,日交易额达30多万元。
镇中心有占地35亩的文化广场一个,花园式住宅小区5个,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供电能力充足;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1所,幼儿园6所,有县级医院3家,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都在镇区设立了分行和营业网点。
会盟镇镇区内有日供水1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公司一家,沿街建有排污排洪渠道,供排水设施齐备,功能完善。
积极实施绿化、彩化和亮化工程,在沿街种植金丝垂柳、大叶女桢2000余棵,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安装路灯320盏,铺设人行道彩砖5万多平方米,投入巨额资金对沿街单位和门店进行立面改造和侧位包装,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功能日臻完善,促进了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
2008年,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4500万元的会盟铝铜板制造项目和投资1100万元的会盟永盛新型建材厂。完成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75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900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
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新成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支部1个;党建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完善设施,健全制度,培育产业,确保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镇村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20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的设立,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以创建综合治理先进镇为目标,组建了治安巡逻中队,强化了安全防范体系。
认真做好新《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群众依法信访,认真落实信访工作机制,及时排查不安定因素,积极化解各种矛盾,信访形势有了显著改善。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排查制度,定期分条块开展安全检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得到上级肯定,被评为市生育文化大院建设先进单位、市协会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市、县计生工作考核。防汛、禁烧工作扎实开展,武装工作、有线电视、卫生、民政双拥等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兑现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向1.3万户群众兑付粮食直补款221万元,新增粮食直补22.65万元;向农户发放小麦、水稻良种补贴62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款19.86万元。全镇4.9万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达4.889万人,缴纳新农合基金986500元,缴纳社保金78000元。
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农村低保户达到712户,1432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63.15万元,五保供养金19.76万元,发放各类优待金50余万元。开展各种贫困救助,累计发放面粉5.5吨,被褥80余套,衣服200余件,使弱势群众安居乐业。
会盟镇乡镇企业基础雄厚,工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已形成了以纺织印染、水泥制品、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精铸配件等为主导产业,以金达工业园和小寨纺织基地为中心的工业格局。
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大修离宫别馆,据说他的宫中以玉石做门,以黄金为柱,极尽奢侈豪华。他的宫中有一座鹿台,装饰的极其高大华丽,在这里,他和他的宠姬妲己纵情享乐。同时,他还极其暴虐残忍,曾经做炮烙之刑,将犯人剥光了绑在铜铸的空心柱子上,柱子中间烧上炭火,活活把人烫死。在这种穷奢极欲的状况下,他还发动了讨伐东夷的战争,无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这时,西方的周族乘机起来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
周族起源于陕西岐山脚下的周原,臣服于商朝。到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时逐渐强大,但由于与商发生了矛盾,被商王捉住杀掉了,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时被人称为西伯,晚年时,他自称周文王。在周文王时期,周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较大的方国。
周武王他们与周围部族和睦相处,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的尊重。渐渐地,文王有了灭商的念头,他率领周军击败了犬戎、密须等方国,一度曾逼近邘(河南沁阳西北)、黎(太行山一带),直接威胁到了商的都城朝歌的安全。但是可叹的是,商纣王对此竟毫无戒备。文王尚未完成灭商的大业就去世了,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肩上。武王继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045年),他把父亲的牌位奉在军中,对天盟誓,决心进行灭商的大业。周军一路东行,来到了黄河岸边的孟津渡口,武王要在这里进行一次大阅兵。一到孟津,他仔细察看了周围的地形,看到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个阅兵的好地方。接着他命令众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以方便观兵。邻近的方国、部落听到消息,都纷纷赶来表示支持。面对众多的支持者,武王愈发显得斗志昂扬,他一跃而上了观兵台,向大家慷慨陈词:“我们的祖先对上天是功德无量的,因此上天命先王灭掉这残暴的殷商,拯救万民。不幸的是,先王早逝。现在上天把这个重任托付给了我,我虽然无知又无才,但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祖先的功业。”他顿了一下,看见大家情绪异常激动,便面色凝重地发布号令:“现在大家把船只准备好,一齐向对岸进发,希望你们奋勇向前,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如果有人胆敢退缩,一律军法处置!出发吧!”随着武王的号令,数千条船如万箭齐发,个个你争我夺,奋勇当先,冲向对岸。霎时间,几十米宽的河面上白浪冲天,喊声震天动地。不一会儿,这些船只已经抵达了对岸。观兵台上武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队伍的一举一动,不时地微微颔首,最后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随后武王也坐船渡过黄河。行至河中心时,一条白鱼跃入周王坐的船中,武王弯下腰去拾起这条鱼,捧在手里,若有所思。刚刚过了河,众人突然觉得头顶一道亮光闪过,在天空中划出一条红色的弧线,声震云霄。见此天象,大家议论纷纷。这时有人对周王说:“刚才的白鱼和现在的火星,都是上天的旨意,让我们去讨伐商纣王呢!”周武王却命令大家收拾战场,班师回朝。众人都不明白武王想的是什么,武王告诉大家:“现在还不是时候,这其中的玄机以后你们就会明白。总之,天命还不到灭商的时候。”因为他知道,商纣王的一些重要大臣仍然掌握着军事要职,他们都是忠于商王的良臣,自己也只有等待天赐良机了。但是通过这一次的孟津观兵,周武王看到了人心向背,意识到商王的统治基础已经动摇,而自己做为盟主的地位也已经非常牢固了。形势对商纣王越来越不利,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依然整日花天酒地。商朝老臣微子见到商朝的江河日下,不禁喟叹:“商朝是真的该亡了啊!就像跌入了万丈深渊,万劫不复啊!”孟津观兵两年以后,即公元前1043年,商纣王的昏庸淫乱达到了极点,他不但杀了王子比干,还囚禁了箕子,微子见状也逃走了,这样一来,所有敢于劝谏的大臣都被他排除掉了,再也没有人出来劝谏了。
周武王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他向各诸侯国发布了讨伐商纣王的文告:“殷商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重罪,我们一定要把它铲除掉!” 这一次周王抱定了必胜的决心,他亲自率领三百辆战车、三千名勇士和四万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浩浩荡荡地从渭水北岸出发了。沿途不断有一些方国加入进来。这年十二月,队伍又一次来到了孟津集结,闻讯而来的方国有微、纑、彭、濮、羌、庸、蜀、髳等。在孟津渡过黄河以后,诸侯国设坛盟誓,周武王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他历数商纣王的种种倒行逆施,说明了这次讨伐的政治意义和战略目标:“商纣王沉湎于酒色,破坏了祖宗的规矩,离经叛道,这是他自取灭亡!所以今天我代替上天来惩罚他。大家一定要共进共退,互相帮助,一鼓作气灭了商纣王!”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杀到了商都朝歌的牧野,与商朝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展开了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这一战彻底摧毁了商王朝的统治,从此进入了周朝统治中国的时期。
今天,孟津县会盟镇台荫村(已被淹没)还有观兵台,传说就是周武王筑台阅兵的地方。当我们漫步会盟镇,可以向西看到小浪底风景区,黄河穿镇而过,在这里形成了数万亩的黄河滩涂和数千公顷的黄河湿地。当地还建成了万亩荷塘、万亩优质稻米、万亩孟津梨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古战场的痕迹宕然无存,但是 “八百诸侯会孟津”的诸多故事却永远被人们口口相传……
古籍中的古津
《史记》
卷三 殷本纪第三(节选)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奈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国学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於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後为诸侯,属周。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节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尚书·禹贡》节选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 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 河,入于海。
译文: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的北面;再向东到达底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过洛水与黄河会合的地方,到达大伾山;然后向北经过洚水,到达大陆泽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合成一条逆河,流进大海。
老城村(原孟津县县政府驻地,1959年才迁至长华),有明末清初礼部尚书,著名书法家、画家王铎的旧居。
大清太子少保工兵尚书僖平李公之墓老城村东南方的田地中,有一处占地9100平方米的长方形墓园,这是清朝顺治年间历任工部尚书、殿试读卷官、兵部尚书李际期的葬身之所。李际期墓于2006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李际期出生在旧孟津县城东十里的双槐村)
台荫村之南山有隋末瓦岗军起义领袖李密宴请部众的饮酒台遗址。(该村地处隋末瓦岗军起义领袖李密宴请部众的饮酒台遗址之北,南称阳,北称阴,故名台阴村,后称台荫村。)这处李密饮酒台遗址现存面积约200平方米,为漫圆形平台。站在台上,放眼四望,邙山上东汉、曹魏两个皇陵区的一座座大冢清晰可见,凤凰岭如屏挺立,透过一个豁口,依稀还能看到洛河,而转向北侧,面前的胜境更让人叹为观止,滔滔黄河,尽收眼底。今台荫村南、邙山之巅的这处高土台,据《河南府志》记载,在十六国时期符坚创立前秦时就已筑成,不仅是一处险要的军事据点,同时也是景色绝佳的风水宝地。在两军对垒中,李密常常来到这里,设酒宴请他的部众,同时议论天下形势,讲述兵法韬略,研究胜敌之策,把这里当成了他遥制河洛、进击洛阳、保卫河口的战略要地。从此,这处高台被称为李密饮酒台。
东良村的白云观:又称皇姑冢,在东良村东南半公里许的邙岭翠云山北半坡上,是一座利用沟坡建成的有地面建筑和窑洞的道观。这里景色秀美,北眺黄河,南瞻首阳山舜帝庙,东有伯夷、叔齐扣马谏阻处,西有李密饮酒台。据传是李密妹妹白云公主的出家修道之所。当年,李密与王世充在洛阳一带征战,白云公主芳龄二九,丽质慧心,不让须眉,常常随兄长戎装上阵,屡立战功。后来,李密在邙山之上被王世充设伏击败,白云公主看破红尘,离开军营,遂到翠屏山中藏身修道。这里原有一庵一观,庵名白云,观名道清,中隔一沟,东西相对。后道人被驱走,沟被填平,庵观合并,统称白云观。白云观原有玉皇、火神二殿,三清、安阳双宫,巍然秀出,四阿重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东西23个仙洞,塑神像170尊,为我国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之一珍。
会盟台扣马有“八百诸侯会盟津”的会盟台。(孟津观兵:周武王观兵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要求立即伐商。但周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乃率军返回镐京,等待新的机会。又二年,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武王同姜尚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
《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不听,乃逃入首阳山,古人以"扣马"为直谏之典。伯夷、叔齐曾经扣马而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扣马村。
党政办公室 李建会
社会事务办公室 王朝阳
经济发展办公室 曹建国
孟津抗战农业服务中心 蒋建军文化服务中心 林军伟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李广山
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石国峰
财政所 马进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郑瑞东
劳动保障事务所 邢首都
国土资源所 魏长立
2021年4月23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命名会盟镇为河南省第二批“美丽小镇”。[2]